专栏名称: 文旅地产内参
致力打造文旅地产、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民宿酒店第一平台,提供最优质系统解决方案!(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房产  ·  点燃白鹅潭的不止烟花,还有一场社区变革 ·  17 小时前  
香波博士  ·  学区房泡沫什么时候破? ·  昨天  
香波博士  ·  学区房泡沫什么时候破? ·  昨天  
吴大看楼市  ·  2025年的第一场沙龙 ·  昨天  
吴大看楼市  ·  2025年的第一场沙龙 ·  昨天  
财宝宝  ·  如何宠婆娘?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地产内参

中建一局爆发啦!用了50个亿砸下3个特色小镇项目!

文旅地产内参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04-12 19:20

正文

50亿!中标3个特色小镇项目



十九大刚闭幕, 中建一局 中标 50亿 3个特色小镇项目,即 长城文化小镇 (1.4平方公里)、 潮河生态小镇 (2.2平方公里)、 巴克什营民俗小镇 (3.0平方公里)。 3个 特色小镇项目位于 京津冀一体化 国家战略规划范围内——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南部,是滦平对接北京的门户区域。


该项目由中建一局华南公司履约,建设内容包括 长城文化小镇 及酒店、学校、汽车营地、游客集散中心以及 22.8公里 省道改造 16.8公里 国道改造以 2座 11KV变电站、 2座 水厂 1座 燃气气门站、 1座 供热厂等 。长城文化小镇、潮河生态小镇、巴克什营民俗小镇3个特色小镇体现了 长城文化 御路文化 红色文化 语言文化 等特色。建成后将促进滦平县旅游业发展,拉动县城经济。


PPP 商业 模式!成都唯一山地古镇



中建一局 投资建设 川成都市 金堂县五凤特色小镇PP P项目 ,现已 全面开工 建设,位于金堂县城南、沱江之畔,距成都市区48公里,由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负责实施,规划用地面积 19.82万 平米, 建筑面积 14.9万 平米 ,包括“ 一带两区 ”,一带,即 滨河景观带 ,将重现与山水共生的成都地区独特的“ 码头文化 ”和“ 移民文化 ”。两区,即 综合配套区 (具体包括依山而建的安置房、中小学、滨湖商业及旅游配套)和 公共服务区 (市民服务中心、文化金融配套、停车场等)。


该项目是在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定位下,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建设具有码头文化、移民文化特色的 成都唯一 山地古镇样板景区。金堂县五凤镇被列为2017年 四川省 “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旅游 休闲型特色小镇 之首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 古镇+山居生活 ”两大核心功能,成为集休闲旅游、镇民居住、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生活配套为一体的 绿色生态 微循环 特色小镇,成为 中国新型城镇化 建设 代表作品 中国最具 乡愁情结的特色小镇典范。

韶山特色小镇!湖南美丽乡村示范



中建一局湖南韶山市 银田美丽乡村规划项目 ,位于韶山市银田镇,距离毛主席故居仅20分钟车程,依靠韶山景区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 。中建一局旗下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为项目完成总体设计规划。规划结合银田村特点,确立了银田村 产业 发展 定位 ,构建以 特色旅游 为主导,以 旅游产品生产 特色农副产品加工 为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 乡村休闲示范基地 ,确立了“ 一心一圈 三轴四区 ”的空间产业结构布局—— 一心 即特色老镇服务中心; 一圈 ,即旅游农特产品加工圈; 三轴 ,即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产业发展轴; 四区 ,即乡村生态旅游区、花卉旅游产业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涵养保育区。 规划方案为了恢复其民俗特色,对 建筑风格 进行统一,既保留了村里的明清民居,又充分完善周边的 基础设施 ,改善居民 生活质量 ,把现有的建筑更好的融入原有的古街古桥老河中去。目前,湖南韶山银田美丽乡村规划项目已经 建成 迎客,并被授予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称号。

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天然契合,从市场前景来说,以田园综合体为理念打造的特色小镇将具有超前的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而推进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培育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发展战略。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力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各地都把特色小镇提上了重要日程,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创建是时下全国各地政府和投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热点话题。如何建设好、发展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大问题。

农业文旅产业迎来红利期!

据国家旅游局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10万亿级支柱产业。毋容置疑,这是大众乐于消费的朝阳行业,预示着文旅产业的投资窗口已然打开。



政策扶持


1
农业PPP支持农业文旅发展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这是农业领域首个PPP指导文件。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农业+文旅“的发展模式再次获得政策支持。


2
中央文件大力扶持农旅文化产业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实施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送地方戏活动。支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3
田园综合体或政策支持


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文件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将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田园综合体是开放的合作模式,是农业、文旅、地产的跨界融合,是新型田园乡居生活的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将是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农业文化旅游的五大形式

1 传统农耕文化


农耕是华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之源。她不仅以其涓涓细流,滋润了古老苍莽的华夏大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而且纳百川,汇千流,终成浩瀚大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耕文化的创造者,是炎帝时代众多氏族的原始先民。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炎帝神农以其超凡的智慧、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为开拓农耕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伴随农耕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农耕文化在弯弯曲曲的粕沟里,在熊熊烈火的陶窑中,在墟场的喧哗声中,在新米饭的芳香中。这种原始的‘旧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如今在广大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对现代都市人有着无尽的吸引力。如湖北随州郊外的炎帝神农故里,就是一个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体内容的旅游区。在这里,成群的游客在参观炎帝神农遗迹的过程中,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车灌农田,亲身体验原始农耕文化的情趣。


2 现代农业生产


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断进步,嫁接、扦插、克隆、转基因、组织培养要、杂交育种等高科技的应用,轮作、套种、间作、地膜覆盖种植、大棚栽种、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反季节种植、工厂化养殖等新的种、养方式的应用,使得现代农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如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以及各种禽畜鱼类等,都使旅游者充满了好奇心: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有什么用途,等等。

针对旅游者的需求,让游客了解这些动植物名称、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如何播种、育苗、浇水、施肥、除草、灭虫等等,了解农业生产的类型、季节性、周期性、各类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生产的地区特点、生产过程等,以增加游客的现代农业理性知识;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亲自参加农业实践,如耕种、收割、打场、采摘果蔬、修剪果树、栽桑养蚕、垂钓、捕捞、养殖等等,以增加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体验劳作的辛苦与欢乐,得到更多的乐趣。


3 民间乡土工艺


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中,民间形成了各色各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如石雕、木雕、竹雕、皮雕、藤编、兰麻编、月桃叶编、织布、刺锈、腊染、贴饰、陶艺、泥塑、豆画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备受游客青睐。


4 民风民俗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农村的习俗、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农村的饮食、服饰、节庆、婚嫁、房舍建筑、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童玩活动等乡土文化都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也都是发展休闲农业极为宝贵的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让旅游者接受到乡间文化的熏陶,可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5 民间美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