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终究是痴人说梦,到头来也只能在坐在一台廉价的电脑前,终日以码字为生。
直到某一天朋友告诉我,他靠着当年攒下的“摇滚文物”,在闲鱼实现了财富自由。
于是我打开某鱼,
默默
输入在二手书店寻觅数月奈何都找不到一丝痕迹的摇滚杂志,以及那些只能在贴吧中偶遇到的绝版CD,海报...
那一刻,我顿悟,
原来某鱼不单单是舔狗们的葬生之地,也是摇滚文化的流通之所。
当大家以为摇滚青年的精神食粮被彻底切断时,其实它正从一代人的手里进行着价格的转化, 然后流通到另一代人的手中。
当大家嚷嚷着摇滚已死的时候,面容消瘦的摇滚文化,默默在闲鱼上唱起了最后的挽歌。
如今提起来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通俗歌曲》早已停刊,爱摇编辑部如今也不知道在何处“流浪”。
21年前,世纪末的石家庄,一群疯狂的青年,在平房里创办了《我爱摇滚乐》。
这本地下杂志当年一度被称为中国的《Rolling Stones》,堪称一代摇滚青年的精神食粮。
身为重度摇滚爱好者,
这本杂志我还是当年在电影《北京的乐与路》中匆匆看过一眼。
大约五年前,据说有人在天津某旧书市场,看到一大爷摞了一堆《爱摇》杂志,论斤卖卖。
这几年我每每逛书店寻觅《爱摇》,都以失望而告终,孔夫子旧书网也只有零零散散的孤本,经历了旧书市场的风雨,里面海报和CD都已丢失。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闲鱼上居然有人连刊出售,大部分都是独家收藏品。
比如这位兄台,为了收集全套的《爱摇》,各种渠道入手了不少重复本。
价格也不贵,25一本,包括CD海报,大多都全新未拆封。
齐刷刷一套,能拥有这么一摞《我爱摇滚乐》,卖家的年纪一定不小。
点开主页一看,原来生于70年代,是走过摇滚乐黄金时期的一代人。
有人懊悔当年没有集齐《爱摇》,如今停刊后只剩遗憾。
有人也曾买过全套,只是奈何年轻不懂事,毕业后全当废纸卖了。
有人也珍藏了数百本,如今翻出来看,只能感叹一句:
“岁月不饶人。”
看着大家围着满满一摞杂志在留言区互动起来,十几年前滚青的一片赤诚瞬间浮在眼前。
闲鱼上,也有一些卖家出一些孤本,价格基本都不超过50。
当年十几块钱买到的绝版杂志,如今稍微加个几十块就能淘到,
由于价格便宜,固然比较抢手,随意打开一个链接询问一番,基本都已经出掉了。
同样抢手的还有《通俗歌曲》,作为另一大摇滚杂志,曾代表了多少摇滚人的青春记忆。
这位声称要退坑的卖家,这些杂志估计都是近些年高价回收来的,盲猜一下应该年龄不大。
除了《我爱摇滚乐》《通俗歌曲》,《朋克时代》《重型音乐》《极端音乐》,都能在这里拥有姓名。
如今各大音乐节人满为患,livehouse一票难求,
为何就没有一本像样的摇滚杂志?
互联网袭来后,唱片工业逐渐走向衰退,如今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唱片店再难寻觅。
翻出一条2008年百度网友的回答,当时整个南京城至少能找出20家音像店。
时隔十多年后,这条来自2019年的回答,南京的唱片店仅剩新街口的新华书店一家。
如今想淘张乐队CD,除了官方周边零星在售的几张,大多只能在巡演时购买。
于是众多滚青们开始潜伏于闲鱼,苦苦寻觅
绝版CD和磁带。
崔健最早的几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无所有》《红旗下的蛋》价格都不贵。
这张首版的《红旗下的蛋》,满屏年代感,极具收藏价值。
另一位卖家更豪爽,《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磁带不到三十包邮带回家。
点开这位兄台的主页,
一看就是摇滚发烧友,收藏了不少老唱片。
唐朝、超载、天堂、轮回、面孔...,简直就是一个时代的回忆。
唐朝乐队全体成员的签名磁带,看到左上角“张炬”时,我瞬间泪目,也明白了为什么这张专辑价格如此之高。
留言区的鱼友们着实说中了我的心声:
“怀念张炬。”
除了磁带,闲鱼上流通的摇滚CD也不少。
地下婴儿的首专《觉醒》,说实话至今我没见到实物,闲鱼基本都是2000起。
这张专辑不仅仅是张唱片,而是时代的印记。
轮回乐队的首专《创造》,说实话能见过的机会不多,价格不菲是必然。
这张Beyond的《永远等待》,当年一共就发行了2400张,里面不仅有唱片,还有一套Beyond的周边,绝对是最早乐队周边系列。
当然物依稀为贵,这张专辑的价格现今已无从考证,闲鱼上最新成交的已经高达9999元。
这些专辑,基本都在卖家手里珍藏了好几十年,如今转让出去,
何尝不是一场盛大且无声的“摇滚文化交接仪式”。
有一位卖家,挂出自己收藏了二十年的专辑,崔健最早期的作品《浪子归》,这张专辑他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收藏,无论什么时候再听,总能想起二十几年前大学时代的回忆。
一张张唱片从一位又一位的老滚青手里传递出去,卖得不是唱片,而是情怀。
如果说绝版CD是逛闲鱼的意外惊喜,那么绝版海报绝对是有生之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