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互联网+”作用,结合计算科学、数字技术和临床诊疗评估,建立我国肿瘤治疗评价的“抗癌药物评价数据系统”,科学地提升我国医保支付监督评价能力,优化我国临床肿瘤治疗整体疗效和用药成本,建立我国临床急需药物目录,对集中采购予以科学数据支持以进一步优化目录和价格谈判力度。
一项对比分析研究显示,英国借助价值评估数据库的支持,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2015年英国抗癌药物的费用145亿美金,而同年美国的抗癌药物费用则是320亿美金(数据涵盖了美国医疗保险和英国国民保健服务中52种抗癌药物的价格)。分析结果显示,同样的抗癌药物,英国超过50%抗癌药物采购单价低于价值评估指导价,而美国超过80%的抗癌药物单价是高于价值评估指导价。
可以参照上述英国模式,借助信息科技和数字技术加上癌症诊疗现状与医保支付结合建立符合我国癌症谱系相关的“抗癌药物评价数据系统”,形成我国抗癌治疗的急需药物目录(进口药物目录),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作用,利用医保支付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我国临床急需药集中采购职能的议价能力和定价决策依据。
建立数据库有助于提升肿瘤等临床大病治疗的综合收益,通过疗效的改善以降低肿瘤等大病综合治疗的经济负担。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一个香港医生会在给肝癌手术时尽量避免输血。这是因为他发现,肿瘤手术患者如果手术期间或术后1-2周内输血的话,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癌细胞扩散的风险。如果一个高效的临床数据系统将优秀医生的临床经验数据化、系统化,并形成临床治疗指南,将指导提升临床大病综合施治的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