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第1308期分享现场
个人生命延续方式有三种:旅行、读书和健身,要么去读书,要么去旅行,也就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是出发的引子,旅行是对既有知识和经验的验证,读书与旅行,一个都不能少。
昨天下午,我们邀请到嘉宾方兰子老师结合《寻路中国》这本书来南书房分享。下面是文案组小伙伴
王芬
写的精彩回顾,一起来看看。
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读书旅行了。书香卷中有醍醐灌顶之妙语,一方脚下有隽丽秀美的风景,眼里充满爱,手上捧着书,心中怀揣憧憬,迈向美好的明天。人生的路途上,撇除杂忙的工作之余,让人身心愉悦之事也莫过于此了。
1月20日,深圳读书会11周年庆典后,读书会再次邀请方兰子老师来分享,这一次是走进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和我们一起分享她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方兰子老师深受书香门第之家潜移默化的熏陶,自小就好读书,她说在完成学习之余的那一方小世界,便是沉浸在她喜欢的读物中,放空自己。老师每年的藏书上百册,除了相关专业性书籍,业余读物更多的是
科幻、推理、悬疑、武侠类书籍
和一些
文人传记类
,可谓是金融派的“江湖侠女”。同时她现场为大家推送出自己的喜好书单。
爱好是生活的辅助品,让生活不失乏味,添姿增彩,何况读书是一件极为划算的耗资极少的事情。现代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各种电子版本的书籍下载到手机中,无论是行于地铁、公交、飞机等交通工具上,都能更加快捷方便地随时翻阅。在喜好读物之余同时涉略一些不同类别科目的读物,增强阅读的广泛性,也是一个自我提升和充电的过程。
活动现场
《寻路中国》这本书是方兰子老师继《伤心者》之后在读书会分享的第二本业余读物。
本书是一本记实性读物,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记录观察正处在改革开放后激烈变革的中国,书中分别从城墙、村庄、工厂三大部分来描述中国的发展进程,从每一个小切面呈现中国当代的历史文学、政治群体面貌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纪实性读物,最大的优处便是笔者真实地阐述所见所闻,没有掩盖或美化当时的状态,阅读本书后的每位读者都会各自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也是本书最值得推荐的理由。
读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无形变化,虽然有很多人问:读了这千千万万本书后就能赚得到钱吗?能够养家糊口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正如方兰子老师说:
读书赚不了钱,但是它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会让我们得到更多人生机遇,你恰巧需要的时候,它就在身边。
书友互动
生活不拘于苟且中,总是需要些调剂品让生活更有滋味;行在路上不妨值得去试一试,去行疆万里,览大洲大洋,也可以像方兰子老师所讲:
不一定要走很远,这世间的花鸟草木总是极美的,一丛杂草里匿藏的零星小花,枝丫上经久不见的小小鸟儿,或者搭乘一班地铁到那个最近的海湾看看落日余晖,亦或约一帮素未谋面的群友来个短程徒步。当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时,生活中的焦虑烦躁便得到释怀,身心豁然开朗。
行万里路同读万卷书一样,都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行在路上会遇到不同的所见所闻,得到不同的思想见解,
读书让人把知识转变成智慧,而行路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经历阅历,在路上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在路上寻求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标,行在路上,在时间的横坐标中,放大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