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抓紧自查!在杭州居住证过期会很麻烦! ·  3 天前  
余杭发布  ·  2298亿元!余杭何以全省第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非法“校园贷”:别用青春来还债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8-26 07:08

正文

晓保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行业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


本文字数1000字

阅读时间:约3分钟



学生拉下线,更多的学生受骗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学女生,邀请多名同学注册借贷平台账户,注册后让同学从平台里提现并交给她,最后却卷钱消失。此外,该女生还借用他人的借贷平台账户申请贷款,至今也未还款。目前已有80多人涉及此事,被骗金额超60万元。这名女大学生,也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很多与贷款不相干的学生身陷其中。本质上,非法校园贷平台的审核机制有名无实,管理模式形同虚设,只为最后催贷而生,这与非法组织一般无二。

风险提示: 切莫过度消费 远离非法“校园贷”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超前的消费观给非法“校园贷”提供了成长的温床。这些非法“校园贷”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有的学生面对还款压力,选择“以贷养贷”,从而债台高筑;还有的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长期遭受暴力催债的骚扰。非法“校园贷”乱象丛生,侵害了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怎样远离非法“校园贷”?


首先, 要提高防骗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很多“校园贷”诈骗的发生大都是因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盗用所导致的。在校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防止被他人盗用。


其次, 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在校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学会使用各类金融工具,如确有正当消费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相关金融业务,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让非法“校园贷”钻空子。


最后, 要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让消费回归理性。“校园贷”的风行与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息息相关。一旦过度消费,资金断流,就容易进入非法“校园贷”的圈套。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消费,才能不给非法“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