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的遗嘱不见于本传,而见于《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不能单读一传,以管窥天,否则会以为周瑜没有遗嘱。最好浏览各传,才能得到完整的原貌,因为交叉互写、各自表述乃是纪传体的剪裁作风。
周瑜当时的身体状况为「病困」,三十六岁就因疾病逼死,有点太英年早逝。
周瑜以忧国忧民进言孙权,要小心刘备,最好派个良将镇守,最好的人选是鲁肃,这样周瑜死也瞑目。临终前的遗愿,特别强调刘备的威胁,然后才引荐鲁肃继任,周瑜的思路到死仍尽忠孙权。
另外《江表传》的记载也大同小异: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同样也是周瑜「疾困」,受病所困。
野史《江表传》比正史陈志的内容更详细,裴松之的评语为:
案此笺与本传所载,意旨虽同,其辞乖异耳。
若细看内容,野史文辞的确比正史要富丽堂皇。
周瑜未竟所念兹在兹的心愿为「规定巴蜀,次取襄阳」,范围有益州、三巴(其中可考虑紧邻的汉中)及襄樊,刚好后来被人节足先登,也就是刘备收川、征伐汉巴及关羽北伐襄樊,这三大战役本来是周瑜一人打算完成,可惜壮志未酬,机会留给刘备,所以周瑜临终前不禁叹惜。
在「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中,周瑜认为所不足惜的是人生至古谁无死,短命也无所谓,只恨生前未能实现愿望,三十六岁就有绝望赴死的打算,看来周瑜病得不轻。又提「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及「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把曹操与刘备两人相提并论作为孙权的未来威胁。当年赤壁战前,周瑜曾满怀豪气对刘备说要周瑜单独抵抗曹操,请刘备靠边欣赏,一点也不把曹操及刘备当一回事,可能现在周瑜快死了,开始担心孙权无法应付曹操及刘备。
最后周瑜建言以鲁肃取代周瑜的地位,这样周瑜虽死也不会朽坏,有点精神宛在的味道。
归纳而言,周瑜的遗嘱主旨为:临终已知将死,面临刘备威胁,对孙权交待后继人选。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13714009527)
诸子百家解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仰春秋学术,慕战国谋略。这里有最激扬的思辨,这里有最纯正的智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三国演义
荐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故事,赤壁风云,一起战斗吧!
论语
荐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之美,你我共赏。
三十六计
荐语:硝烟无声,谋略无形,三十六计,诲汝谆谆。这本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的优秀兵书,必然能给您以启示。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说文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