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乡土
新乡土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主要推送华中村治研究团队的原创作品,致力于介绍最前沿的三农问题,发布独具视角的三农政策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申长雨一行赴浙江调研初创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  12 小时前  
植物星球  ·  檫木终于开启了这个春天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上海市首例!看检察官抽丝剥茧破解批量实名注册 ... ·  3 天前  
知识产权界  ·  浅析DeepSeek在专利领域的应用及影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乡土

安永军 | 饱和经验法中的七对平衡关系

新乡土  · 公众号  ·  · 2025-02-16 09:53

正文


安永军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要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这要求研究者对中国经验有深入和整体地把握,才能从中长出契合中国经验的本土理论。饱和经验法就是深入经验生成理论的具体路径,在此过程中,需要辩证地把握以下七对平衡关系。


1.想事与想词的平衡


想事的基础是饱和经验训练基础上所形成的经验质感,是从纷繁复杂的经验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理清事物的实践逻辑,最终找到学术研究的大问题、真问题。在想事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去向想词转化,即提出具有引领性的学术问题、提出具有解释力的学术概念,实现经验向理论的转化。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借鉴已有的理论资源,但必须坚持以经验为本、以实践为本,避免变成脱离经验的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小循环式对话研究。


2.学术创新与写作训练的平衡


学术研究的重心是内容创新,精力投入的主要方面也应当集中于此,努力产出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也需要提升学术思考的表述能力,这个能力训练在两个阶段比较突出。一是在刚读博的阶段,要学会C刊的写作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小表述”训练,比如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很容易把多个问题混在一起,学会“一事一议”就是一个训练过程;二是在向权威期刊的突破过程中,需要学习怎么把学术思考以适合期刊风格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是一个“大表述”训练的过程。


3.现场激发与资料收集的平衡


这一点主要是对于现场访谈而言,田野调研不应以收集资料为目的,而应将访谈视为一个学术激发和学术思考的现场,重在形成学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在形成观点和想法以后,也应适当注意收集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翔实性,这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可信度并增加录取率。


4.田野调研与深度阅读的平衡


田野调研是经验质感的来源,经验的开放性能够给让研究者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激发,且能够让研究者形成整体判断,在整体经验基础上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在经验激发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针对性阅读,这种阅读不是为了写文章而进行的文献阅读,而是在点子思考过程中的阅读,是为了形成思考突破。深度阅读需要具有针对性,要从经验激发出发,不能盲目的泛泛而读,不是阅读越多越好,也不是读著作比读论文好,而是要找到和经验激发相关的关键文献进行反复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和经验激发来回交叉碰撞,激发研究者形成学术突破。



5.C刊发表与权威突破的平衡


权威刊物的发表需要建立在C刊发表的基础上。一则C刊发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持续思考才能形成一个大点子;二则权威期刊的发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过度集中于此,容易导致学术产出的零产出,影响学术生存;三则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固然需要权威期刊的发表,但同时也需要学术产量的支撑,发表数量与发表质量都很重要。


6.随笔写作与论文写作的平衡


随笔写作自由灵性,不受限制,能够激发研究者的学术思考,而且随笔累积可以出版著作,产生社会影响,是研究者与公众对话的重要方式。此外,随笔写作的速度比较快,便于将研究者在调研时产生的想法及时固化下来,防止因为论文写作的长周期导致的想法冷却,同时,随笔写作也能够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提供思考基础。论文写作相对比较规范,也更为严谨,但也容易限制研究者的思考开放性,既要坚持随笔写作,也不能忽视论文写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