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神共奋
每周两篇原创,包括但不限于:职场心理系列,读名著品职场系列,知识管理系列、国民新女性系列。欢迎关注,请相信一个不靠脸吃饭的人是最要脸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好量化交易创富圈  ·  中国一个奇怪的现象:原生家庭很差的人,更喜欢 ... ·  2 天前  
悦好量化交易创富圈  ·  中国一个奇怪的现象:原生家庭很差的人,更喜欢 ... ·  2 天前  
赛客说  ·  落叶秋风季丨摄影讲座与征集活动预告 ·  3 天前  
赛客说  ·  落叶秋风季丨摄影讲座与征集活动预告 ·  3 天前  
壹心理  ·  有奖征集|写给做过心理咨询的你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神共奋

哪些道理你看到后,人生就不一样?(清单一)

人神共奋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7-13 21:03

正文



我写文章的方式一般是先看到一条很有意思的观点,再把这条观点和以往的知识进行联结,最后变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前几天为了准备新书,把过去一年多文章的核心观点提炼了出来,觉得有必要单独列成一个清单,分成几期放在二条,既可以启发大家,又能作为文章索引。


1

S型人和N型人


人的性格除了内向、外向的分法,还可以从“如何接受信息的角度”,把人分为S型(实感型)人和N型(直觉型)人。


S型(Sensing实感型)人满足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我听到、我看到、我闻到、我摸到……,所以,它是什么?

N型(Intuition直觉型)人习惯于用直觉来处理收到的信息:“我觉得、我联想、我推测、我判断……,所以,它意味着什么?”


S型人对周围的生活细节非常关心,重视经验,喜欢收集数据来说明问题,N型人中一部分对热衷于寻找事情的规律,一部分人对那些奇思妙想很着迷。


S型人和N型人在工作上配合很可能变成杯具。S型人常常觉得N型人全是道理,没有根据,全是想象,没有操作性;N型人常常觉得S型人全是现象,没有结论,就算有结论,也缺少意义,就算有意义,也缺少对未来的洞察。


文章链接:16型人格测试:5分钟,从看懂到看开,我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生活?


2

大多数人都比平均水平高?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对数万人的“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自己道德方面的评价,明显高于对其他方面的评价。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比平均水平高”这个笑话的来源。


电影《十二公民》(内地版)里有一个证人,说自己亲眼看见被告杀人了,这个老年人看上去是如此人畜无害,讲得又如此信誓旦旦,以致于没有人怀疑他会冤枉被告。


但实际上,这个证人是个独居多年的老年,平生第一次站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他知道有那么多人想听到他那句对案情至关重要的证词,如果说自己没看到,那多没面子啊。而且那个凶手有明显的杀人动机,就算自己说谎,也不会冤枉他。


当我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一方时,我们更容易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引发“错误的热情”。同样,在我们因此犯下过错后,我们也更觉得别人应该原谅我们。


文章链接:错误的热情比冷漠更可怕



3

不能遇上此生最爱的人,只能喜欢身边最近的人


大部分人的第一段友谊都是源于同学关系,心理学称之为“接近性”,为什么“接近性”在友谊关系中如此重要?


心理学分析认为:“接近性”能提升交往的预期成功率,比如说,我们不喜欢高攀隔壁班的校花,而更愿意选择同宿舍的女生。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不是古龙小说里视朋友为生命的人,我们都愿意付出精力,去维系一段成功率更高的关系。


大部分友谊的本质都是“不能遇上此生最爱的人,只能喜欢身边最近的人”。


于是,我们逛同样的街,口红的颜色越来越接近,彼此适应对方的口味。我们在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时,我们以为,这就是友谊。


文章链接:张爱玲与炎樱的小船是怎样说翻就翻的?


4

喜剧的秘密


大人逗小孩,之所以哈哈大笑,因为小孩子的所有算计、所有反应都在大人的预期之中,而他们却一点也不知道。大人享受的是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的优越感。


这也正是喜剧片让我们开心的办法之一。《唐伯虎点秋香》里,观众看华府的芸芸众生,好像大人们看“中二病”的00后:武状元是那个有点块头就冒充黑社会的“胖虎”、石榴姐是那个无自知之明的差生、二公子是那两个拿家里的钱摆阔的富二代,而秋香,就是文艺女青年的前生——“文艺女生”。


《唐伯虎点秋香》把华府从书香世家变成鸡飞狗跳的菜市场。各色人物在被命运地摆布的同时却浑然不知,如脱轨的列车一般,盲目的碰撞,上演了层出不穷的尴尬。而观众在不怀好意地围观中,捧腹大笑。


喜剧用全知视角,让观众有“剧透”的优先权,能够“俯视”角色,像笑看红尘的高人一样,看着剧中人物被欲望所困、受贪婪驱使、为虚荣所累——能不开心吗?


文章链接:原来还真的有人研究,怎样让你看电影看到哭



5

拖延并不是拖延症,害怕拖延才是


什么叫拖延症?就是你每次都想改,却难以改变,于是你对自己失望透了,愈加拖延。


所以拖延并不是拖延症,害怕拖延才是。


我的方法就是对自己说,所谓拖延不就是和自己撒个娇吗?我干嘛要像别的自媒体人一样,一日一更?反正喜欢你的人不在乎每天看到你,不喜欢你的人看到也不会转发。


时间就是金钱,你看我在拖延,其实我是在炫富。人活到一定年纪,又没什么钱,还不让我拖延点时间炫炫富吗?哈哈。


文章链接:时间就是金钱,看上去我在拖延,其实我在炫富


6

建议权与决定权


领导的权威永远建立在决定权的基础之上,下属的空间永远在建议权的灵活运用上。


从领导的角度上看,领导的权力说大也大,他有最终决定权,说小也小,他没有拟方案的权力。当然,也可以直接授意下属,但好的领导通常不会这么做,这既有损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也坏了规矩。


在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中,建议权与决定权呈现微妙的制衡关系,一个好的领导不能越俎代庖,强行介入下属的建议权,但又要将自己的思路体现在下属的建议中。而下属既要理解领导想要什么,又要有自己的判断,做出专业的方案来,以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


文章链接:点菜时个个说随便,上菜后人人不满意,怎么破?



7

宁可“错误的接受”,也别“错误的拒绝”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有两种,一种叫“错误的接受”,一种叫“错误的拒绝”。


比如你在判断一位异性对你的感受时,错误地认为对方有意思,这叫“错误的接受”,错误地无视对方的信号,这叫“错误的拒绝”。就是说,这两种选择都有犯错误的可能,而且,这两种选择的代价和收益刚好相反。


告诉你心理学家的答案吧:在这个问题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原因很简单,两种错误的代价不同,如果是你表错意了,那顶多是大家尴尬一下,反之则是错过一段大好姻缘。


那为什么“错误的接受”通常要比“错误的拒绝”性价比更高呢?因为“错误的接受”是一种主动犯错误的策略,代价往往是可估计的,而“错误的拒绝”付出的是机会成本,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文章链接:错误犯一遍,那叫错误;把错误进行到底,那就叫风格


最后提醒一句,本周五要交保护费了,你的工资花完了吗?




人神

共奋

每周两篇原创

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