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找中国创客
Born for Maker!在这里,遇见最棒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角兽智库  ·  再访硅谷:DeepSeek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  3 天前  
现代财经  ·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25年2月10日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寻找中国创客

在中国的网大市场上,“茅山僵尸”可能已经击败了“釜山行”

寻找中国创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21 21:19

正文

记者/ 闫妍

编辑/ 胡涵 张慧敏



寻叔说

大家好,我是寻叔。


前有茅山道士林正英,现有僵尸题材大电影。 随着近两年尺度较大的网络大电影迅速发展,僵尸道士题材再度成为影视资本力捧对象。人们爱看,影片扎堆,谁又能杀出重围?


本文全文共 3183 ,阅读全文约需 6 分钟


清朝僵尸、桃木剑、糯米、黑狗血、各种符咒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这些元素一同构成了上世纪80年代风靡港台波及大陆的“茅山僵尸片”,名导如洪金宝、袁和平、刘镇伟、徐克、元奎都曾涉猎这一片种,开启了香港电影的“僵尸大时代”。



但这一时代也很快由盛转衰,票房惨败,90年代后期茅山僵尸题材就鲜有人再去涉及。

有趣的是,随着近两年尺度较大的网络大电影(后称网大)迅速发展,僵尸道士题材再度成为影视资本力捧对象。有媒体统计,在2014、2015两年之中,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当中,仅僵尸题材就高达67%。更创造出了《道士出山》28万成本、分账超500万的案例。时至今日,这股由网大市场掀起的“僵尸热”已经倒逼香港影业重新审视这一题材的价值。

可以说,粗制滥造、跟风严重、软色情内容层出不穷的僵尸道士题材,已经成为网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拐点。


20年后, 僵尸片复兴

僵尸题材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市场,只不过在中国是僵尸,在欧美是丧尸。

不同的文化赋予了僵尸和丧尸许多不同之处,包括形成原因、身体特征、种族习惯、消灭方式等方面。通过影片来看这种区别更为直观,《僵尸先生》、《僵尸家族》、《僵尸叔叔》讲的是僵尸;《釜山行》、《生化危机》、《温暖的尸体》、《我是传奇》、《逃出疯人镇》等片子说的都是丧尸。


再比如僵尸主要产地是东亚,而丧尸则是不折不扣的西方货;僵尸一蹦一蹦的,丧尸则只丧不僵;僵尸偏爱吸血,丧尸则对新鲜的血与肉一顿乱啃;僵尸衍生于湘西“赶尸”民俗,自带魔幻BGM,而丧尸一般出于基因变异、细菌感染,走的是浓浓的硬科幻风……


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又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一种由人类而变以人类为食的残暴物种,相关影片都在追求末日来临前的惊悚恐怖氛围。僵尸、丧尸再加上吸血鬼,基本就凑齐了拉动世界惊悚类型片的三驾马车。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丧尸类型片在传统题材和观众日新月异的审美追求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而国产的“茅山道士”则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很多年。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生化危机:终章》在内地上映12天就狂收票房近10亿元,成为了近期中国影市的又一爆款。而2016年被刷屏的韩国电影《釜山行》豆瓣评分高达8.3,沿用了好莱坞行尸题材的模板,但电影节奏和人物表演张力的把控功底已经青出于蓝。资料显示,《釜山行》在香港票房总收超过6千6百万港元,成为香港史上最卖座的韩国电影。


相较而言,国产僵尸片在大荧幕上还没有取得这样的成绩。

僵尸题材影片不是没有红过,一段时间里曾风靡整个东亚。1985年,由洪金宝担任出品人,小说作家黄鹰编剧,刘观伟导演的《僵尸先生》出炉。资料显示,当年这部电影在香港票房达到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进而引发了大批跟风之作。其包括袁和平的《僵尸怕怕》,钱月笙的《僵尸翻生》、黄鹰的《茅山学堂》等等。

但由于内容僵化,跟风严重,卖弄血腥,加之当时电影资本对王晶的赌神系列和徐克的武侠电影的趋之若鹜。90年代中期,经历一系列困兽之斗,香港僵尸电影开始集体落没。

随着《僵尸先生》编剧黄炳耀猝死;《茅山学堂》出品人黄鹰借高利贷拍僵尸片,被上门讨债之人活活打死在家中;1997年独撑大局的演员林正英逝世。一时间当年极受欢迎的僵尸题材鲜有人再去涉及。

无僵尸不网大

僵尸片和同处于没落期的香港电影命运极像,纵然低谷,但始终拥有忠实粉丝的簇拥。

僵尸题材电影从不缺乏观众基础。百度搜索“僵尸道士”的结果有1,170,000个,搜索“僵尸电影”的结果8,800,000个,而搜索“林正英”的结果多达29,000,000个。

林正英这个名字基本等同于香港僵尸题材影视剧,在世时接拍超过20部同类型影片,《僵尸先生》、《僵尸家族》、《灵幻先生》等片都曾红透一时,开创了一个茅山僵尸片的美好时代,也被称为“林正英电影时代”。



同属于这个时代还有香港演员钱小豪,因《僵尸先生》系列成为当红小生,之后又接拍了《僵尸翻生》、《一眉道人》等影片,在此领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随着电影市场对僵尸题材的抛弃,钱小豪长达十多年没接拍僵尸片,事业也步入了低谷期。20年后,年过五十的钱小豪却再度进入大众视野。据媒体报道,近两年钱小豪一连接了三部僵尸题材网大《天师归来》、《末代天师》和《生化药师》。

网络大电影市场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对僵尸道士题材的热衷。这一题材影片不仅在数量上占比奇高,也成为网大九死一生命运中的异数,存活率高,粉丝基础大,变现成绩优异。以1月17日爱奇艺播放量排行榜为例,僵尸题材占据了半壁江山。


有媒体统计,在2014、2015两年之中,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当中,仅僵尸题材就高达67%。进入2016年,爱奇艺不得以推出“鼓励网大类型多元化”模式。据艺恩咨询统计,2016年爱奇艺在爱情、喜剧、惊悚、剧情这四个类型的网大分布分别占了17.4%、32.4%、25.6%、12.9%的比例,惊悚类影片数量超四分之一。细观爱奇艺惊悚类影片热搜榜前50名,超10部涉及了僵尸题材。而在搜狐、优酷,惊悚片数量占比超过一半。



作为网大惊悚类型片“中流砥柱”的僵尸题材,通常能为视频平台带来优秀的账面回报。

《道士出山》是一部现象级“网大”。2015年4月3日在爱奇艺等网站上以付费的方式播出,上线两天票房达到28万。2015年6月,网络票房超过700万。8月,票房达到了2600万元。



爱奇艺公布的网络大电影排行榜,2015年《道士出山3外星古墓上》获得470多万分成,位居年度第三名;2016年《道士出山3外星古墓下》获得740多万分成,再次挤进年度网大榜单前二十。截至发稿,该视频点击量超过6760万。

《道士出山》系列的出品方“淘梦网”以影视众筹业务起家,2015年开始做网络电影的发行和投资孵化。据悉,当年淘梦的发行总数量有150部,在全网的总点播量共计15亿次,这里面《道士出山》就占了2亿。

僵尸道士题材确实是高票房类型。《茅山道士》、《阴阳先生》《僵尸》、《僵尸归来》、《阴阳先生之阴阳中间站》等影片播放量都超过了3000万。但僵尸道士题材扎堆出现背后,是整个网大行业面临的尴尬现状,抄袭、软色情、蹭IP、擦边球内容层出不穷。

网大竞争将进入下半场

人们为什么爱看僵尸片?

暴力的宣泄,血腥的刺激,膨胀的好奇心,这些内容从来都不缺乏观众基础,而拥有了注意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资本重视。

进入2017年,僵尸道士依然是热门题材。

《家有僵尸少爷》、《天师归来》、《僵尸道长之灵婴复仇》等电影接连上映。这股由大陆网大煽动起来的“僵尸热潮”,甚至倒逼香港影业重新审视这一题材的价值。3月16日,由寰亚电影担任出品方的喜剧电影《救僵清道夫》于香港上映。



但如同80年代香港僵尸片的落没原因,跟风严重、毫无节制、粗制滥造者大行其道导致市场丧失。当用户对此题材产生疲劳后,这轮“僵尸热潮”将再次走向末路。摆在网大玩家面前的出路,只剩下内容创新的“精品化”路线。随着网大监管政策不断收紧,追求杀戮快感的道士僵尸题材也必须在内容层面上越来越多元化。

今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实施。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胡东曾透露,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审查标准将统一。行业终将从野蛮生长回归平静,流量的竞争回归到优质内容的竞争,大IP的竞争要回归到影片质量的竞争,网络大电影行业正式迎来“洗牌期”。

值得注意的是,僵尸题材就直面了网大竞争下半场的疯狂,进入胶着的白热化竞争阶段。

中国新媒体影视第一股“新片场”和创造《道士出山》28万成本、分账超500万传奇的“淘梦集团”,是目前网大市场比较活跃的两个平台。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上周推出的《东北农村味黑帮电影的崛起之路》 东北农村味黑帮电影的崛起之路 | 行业 一文中提到,这两家公司都曾是东北黑帮喜剧代表《二龙湖浩哥》系列的出品方。公开信息可知,《二龙湖浩哥》系列前四部的出品方为“淘梦网”,但随着这一IP逐渐火爆,2016年《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背后的资本转为“新片场”。去年年底,“新片场”CEO尹兴良发布的内部信透露,《四平青年》系列已经完成院线的立项备案。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僵尸题材。2017年2月,淘梦影业出品的由《僵尸先生》导演刘观伟执导的向林正英和香港僵尸电影致敬的恐怖片《天师归来》上映,香港演员钱小豪担任主演。2017年3月14日,新片场影业CEO徐增新宣布将与刘观伟导演合作电影《新僵尸先生》,也打出了向经典致敬的口号。

有数据统计,2015年-2016年上半年,网大数量增长率高达262.8%。但尴尬的是,海量生产过后,能引发大规模社会关注的作品却少之又少,低成本创作热门作品何其难也?这也是刘观伟、钱小豪致敬香港僵尸片系列和“二龙湖浩哥”系列为什么会成为资本着重争抢对象的原因。

《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6年网大市场上映影片约为2500部,远超预计上映院线电影的485部。截至2016年6月,网大出品公司已经超过843家。

843家公司入局,2500部海量作品,网大市场竞争状况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蓝海成为红海,慢慢转入大浪淘沙的白热化竞争。网大市场角力进入胶着状态是不争事实,市场洗牌已成必然,随着大公司“正规军”逐渐涌入网大市场,没有优秀作品输出的投机者必将面临落寞出局的结局。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