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起源于春秋战国、中国人吃了2000多年的粽子,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一种食物。
在很多遥远,甚至与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度,你会惊讶的发现:他们居然也吃粽子呀~
墨西哥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他们把粽子称为“达玛尔”。
墨西哥
达玛尔的
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和辣椒作馅,没错,就是辣椒,然后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墨西哥粽子。辣辣的,别有风味。
如今,达玛尔是墨西哥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和庆典上非常流行,在洗礼仪式上,乔迁庆祝时以及圣诞节日中都很畅销。有些场合、有的地方将它作为圣诞晚宴的典型菜肴。
墨西哥每年都会举办“粽子节”,同时,墨西哥的达玛尔也传到了一大波的美洲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并且派生出洋葱、豆子、熟鸡蛋、葡萄干、水果、奶酪等馅料。
看来,拉丁美洲人名热情奔放、想象力肆意的特点,也注入了粽子里。
越南人在端午节吃方形咸粽。这种粽子是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
越南方形粽的造型很棒:
很像有没有?
越南还有一种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蒸熟之后沾上蜜汁或砂糖吃。这种甜粽是菱形的。
缅甸和泰国的粽子,本质上也与中国的没有太大差别。
但他们的粽子和与端午没有什么联系。
缅甸粽子比较有东南亚本地风情,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泰国人一般在每年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馅用椰子、 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 清香。
粽子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但有意思的是缅甸和泰国粽子,有一面是“公开透明”的,便于消费者选购。
日本的粽子是奈良时代之后的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的,当时的粽子只在皇宫中举行端午节时作为供品的,后来才得以普及。
日本的粽子皮也是多种多样,有白茅、竹叶、蒿叶等等。所以,日语里又称粽子为“茅卷”。这真是古风犹存,翻阅春秋战国的历史典籍里,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古人的祭祀饮食中,也会用到“茅”。
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包锤形粽子。
日本阳历五月五是日本的端午,也叫男孩节。男孩节那天,除了和中国一样有吃粽子的习惯,有男孩的日本家庭,还会挂上鲤鱼旗。
这里的文化渊源值得深究一下。
中国的端午,其实和鲤鱼也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呢。传说每年四五月份,鲤鱼们都会聚集在黄河龙门,如果能够逆流而上,跳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够落地成龙。受“鲤鱼跳龙门”传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和勇气的象征。
挂出鲤鱼旗,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勇敢坚强的愿望。
希腊粽(Dolmathakia)是希腊传统甜点或小吃。主要用煮过的葡萄叶包成,以米为主食,内馅可加入新鲜的香料、肉类、蔬菜果干等,制成不同的味道,水煮后食用。
这么一摆盘,粽子也怪洋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