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山东
发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新闻资讯,关注山东文化和旅游行业动态,传播文旅山东形象,服务人民文化和旅游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日报  ·  春节这八天,福州成“顶流”! ·  10 小时前  
福州日报  ·  春节这八天,福州成“顶流”! ·  10 小时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11 小时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11 小时前  
天津广播  ·  火了 | 8天,21.9亿! ·  12 小时前  
农视网  ·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这状态是我本人! ·  20 小时前  
农视网  ·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这状态是我本人!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山东

央媒多次聚焦,这个春节好客山东实力出圈!

文旅山东  · 公众号  · 旅游  · 2025-02-04 21:3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山东在春节期间的文化旅游情况,包括央媒对山东文旅的报道、特色非遗表演、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乡村旅游等。文章还提到了山东人的春节美食以及新春庙会、花灯等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央媒对山东文旅的关注和报道

文章提到央媒对山东文旅进行了多次报道,涉及登山助力机器人、山东名菜“淄博酥锅”、章丘明水古城等。

关键观点2: 山东非遗和民俗活动的丰富多样

文章介绍了山东各地市精心策划的非遗表演和民俗活动,如济南的章丘清照泉城·明水古城的非遗古风表演,山东莒县莒国古城内的舞龙舞狮、非遗大集等民俗活动,以及临沂市琅琊古城推出的非遗系列活动等。

关键观点3: 年轻人回乡过年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文章提到年轻人纷纷回乡过年,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各地市兴起特色传统大集,让游客深度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观点4: 山东春节美食的独特魅力

文章介绍了山东人的年夜饭桌上的必备美食,如花饽饽、糖球等,并提到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如淄博酥锅等。

关键观点5: 新春庙会和花灯的热闹喜庆

文章描述了山东新春庙会和花灯的热闹场景,各地市举办的花灯节、游园会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正文

转眼已是2025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

这个春节里令你印象深刻的那些事物

媒体的镜头早已帮你记录了下来

2025年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报道山东文旅超过300次,其中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报道29条,新华社、新华网等相关报道31条,人民日报、人民网等相关报道28条。从首次亮相泰山的登山助力机器人,到全网关注的山东名菜“淄博酥锅”;从章丘明水古城七登央视,到琅琊古城里的非遗中国年,再到山东“村晚”过年气氛拉满……蛇年春节,好客山东又一次实力圈粉、人气高涨!


01
聚焦“非遗版”春节
解锁山东新潮年
春节假期前七日,山东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2422.1万人次,济南天下第一泉、烟台山旅游景区等成为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较多的景区,体验山东特色年俗成为新时尚。

作为首个 “非遗版” 中国年,自央视春晚多个非遗项目惊艳亮相后,“非遗” 迅速融入家家户户,成为新春生活的 “新时尚”,以非遗体验为特色的年味旅游市场也随之迅速升温

在山东,各地市精心策划,各具特色的非遗表演、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节日文旅消费选择。

在济南,章丘清照泉城·明水古城人头攒动,传统的非遗古风表演、现代互动项目好戏连台,充满了温暖和谐的春节氛围。

国家级非遗山东秧歌精彩上演,舞者们步伐矫健、动作刚柔并济,以传统民俗为新年祈福,祈愿风调雨顺。夜幕降临,易安诗会热闹非凡,演员们重现李清照与朋友们的雅集场景,还邀请游客对诗词,沉浸式感受宋风古韵。



来源: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度假区

大年初一,山东莒县莒国古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舞龙舞狮、非遗大集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央视《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等栏目相继报道。

在莒国古城的中心广场,国潮醒狮和舞龙展演交替进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步入古城,非遗市集热闹非凡,游客们穿梭其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源:莒国古城

临沂市琅琊古城景区推出“非遗里的琅琊年”系列活动,天蒙景区为游客准备非遗民俗演出,川剧变脸、舞龙舞狮、打铁花等非遗演艺活动,为春节增添了浓浓年味儿。

这个非遗年,机器人也很忙。景区首次亮相的登山助力机器人吸引新华社等多家央媒关注。这个仅重1.8公斤的“机械装甲”,能精准感知运动趋势,为游客助力,减轻登山负担。目前,产品正在试运营阶段,预计3月初批量投放市场,届时将为游客开启轻松便捷的“征服”泰山之旅。



02
年轻人回乡过大年
爱在乡村乐在乡村


回乡过年依旧是大多数山东人春运的选择。年轻人纷纷 “回村”,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新春佳节,山东各地市兴起各具特色的传统大集。人们怀揣对新年的期盼与喜悦,前往大集尝美食、购年货,处处洋溢着浓郁年味。其中,济宁市任城区南苑街道的麷街运河大集自1月8日开集以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5%。

在淄博市周村古商城的黄河大集上,以蛇年生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黄河大集是山东省打造沿黄文化体验廊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策划启动的品牌活动,是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呈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精心打造了运河大集,将台城集市与沉浸式演出巧妙融合。在运河文化与非遗民俗的交织下,这里重现百年前热闹非凡、年味浓郁的街区庙会场景。山东快书、舞龙舞狮、皮影戏等传统民俗演艺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深度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遗版”春节的年味,也蔓延到了乡村。山东各地乡村旅游景区结合自身民俗文化资源,组织非遗民俗表演,丰富互动体验场景,吸引众多游客来到乡村拾年味、寻年俗、觅乡情。

央视网报道山东火热“村晚”点亮春节“仪式感”,在山东滕州市滨湖镇下王村的文化广场上,由当地政府和返乡大学生精心筹备的“村晚”热闹开演,火热的气氛给村里带来浓浓年味。

下王村“村晚”已经持续举办两年,不仅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新年氛围,也为当地青年学子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03
年味是最甜的乡愁
也是最真挚的心愿


餐桌上的“漂亮饭”,怎么能少了山东人的“年夜饭”?在山东人的年夜饭桌上,除了寓意团圆的水饺,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美味 —— 花饽饽。花饽饽造型精美、寓意吉祥,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各栏目,受到广泛关注

胶东地区,过年一定要做“花饽饽”,寓意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有些人还会在除夕夜将“圣虫”造型的花馍放进米缸,寓意来年粮食丰收。

到了鲁南,花饽饽就换了个名字——花馍。枣庄的喜馍是鲁南花馍的代表,一个个形态逼真、外形俏丽,被赞为“不舍得吃的漂亮馒头”。

鲁中地区也有花馍。在淄博,花馍的年味里蕴藏着悠悠岁月,是老百姓过年饭桌上能从初一贯穿到十五的美食“主力军”。

山东人的春节美食清单里,可不只有花饽饽。在热闹的庙会、熙攘的大集上,糖球、糖画等甜蜜美食,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年味担当。

糖球,是山东人对冰糖葫芦的爱称。青岛高家糖球和潍坊青州市的温庄冰糖葫芦被列入非遗行列。

糖球承载了山东人的美好心愿。红色山楂象征吉祥,把它们串在一起,寓意着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

在山东,糖画是一种流传民间近百年的独特街头艺术,也被称为史上最甜蜜的艺术。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近日,淄博酥锅也火出圈,被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这道博山名菜有“北方佛跳墙”的美誉,当地人常说“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没有酥锅,年没法过”。

酥锅总和春节紧密相连。腊月里,此时白菜最为脆嫩,山东家家户户都会做酥锅。白菜、海带、藕、豆腐、五花肉等食材在锅里炖煮,香气悠悠飘散,弥漫街巷。仅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满心期待这一口暖冬滋味。


04
新春庙会热闹开场
花灯成迎春“新国潮”


摄影:刘宏滨

逛庙会,赏花灯,是山东人过春节的一项传统。

济南千佛山景区新春游园会上,景区特别设置了一条非常壮观的“灵蛇”,共有2025盏灯笼,加上景区的6666盏灯笼,寓意着2025年“六六大顺”,花灯将一直点亮到正月十九。



在山东淄博玉黛湖风景区,120多组大型花灯点亮,吸引了众多游客。今年的灯会,除了保留传统花灯精美绚丽的特点,还打造了许多具有传统文化和神话元素的花灯——孙悟空花灯、灵蛇花灯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来源:淄博玉黛湖风景区

正月初一,烟台蓬莱阁人头攒动,秧歌队彩绸飞扬,彩龙翻滚翱翔,寄托了人民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游园会上,演员扮演的八仙长袖舒展,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福禄寿禧财、七仙女们与游客互动,现场送吉祥。

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春节期间在山东济宁、泰安等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拉开帷幕,点亮了新春佳节的欢乐氛围。

济宁市兖州区新春庙会上,打铁花、火壶、火立方等表演轮番上演,精彩绝伦。

滨州市还创新举办了“非遗千灯会”,围绕迎春国潮、浩瀚星河等主题,以全新的声光电技术以及巧妙布置,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沉浸式花灯艺术展,同时配套非遗演出、篝火晚会、杂技喷火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让来观赏灯会的游客沉浸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来源:滨州黄河楼





2025年春节的山东,非遗与民俗交织,传统与现代碰撞,乡村与城市同庆。这些春节记忆,承载着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出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新的一年,山东将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向新征程,共赴美好未来。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乐于分享。本文图片文字素材来源各市文旅局、媒体及网络等,仅限于分享展示好客山东之美,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