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丽水缙云老城的地标——迎晖门的重建过程及意义。迎晖门是缙云历史文化的代表,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最近一次重建于2023年6月开工建设,主楼工程将于2024年8月25日完成。重建的迎晖门包括一座城楼和附属楼,并展示了缙云老城的历史影像。迎晖门的重建不仅延续了缙云历史文脉,展示了老城风采,还唤起了人们的老城记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迎晖门的历史背景
迎晖门是丽水缙云老城的地标,自明代万历年间就已建成。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最后一次重建于2023年6月启动。
关键观点2: 迎晖门的重建过程
迎晖门的重建包括一座城楼和附属楼的建设。城楼采用重檐歇山顶、深色琉璃瓦,附属楼为三层建筑,设计了景观平台、公共空间和公厕等服务设施。
关键观点3: 迎晖门重建的意义
迎晖门的重建不仅延续了缙云历史文脉,展示了老城的风采,还唤起了人们的老城记忆。作为富有缙云特色的地标,迎晖门的重建实现了历史文化的链接。
正文
富有丽水缙云特色的
老城地标
——迎晖门已重建了
老城古迹展新颜
迎晖门重建共设计了
一座城楼、一栋附属楼
城楼采用重檐歇山顶、深色琉璃瓦
临溪人行道上布置了
《石城岁月》缙云老城老照片展
展出了一部分老城珍贵的历史影像
附属楼为三层建筑
设计了景观平台
公共空间和公厕等服务设施
作为富有缙云特色的
老城地标
迎晖门的重建
延续了缙云历史文脉
展示了老城往日风采
实现了历史文化链接
好溪之畔
数百年前的历史痕迹拂去了
岁月留下的尘埃
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
穿越过时光织就的长廊
展示出石城历史的底蕴
最终邂逅往来行人游者
唤起人们悠远的老城记忆
东门:即东城楼,原名东和门,后改迎晖门。明万历《栝苍汇记》记载,缙云有东门。清曹懋极《缙云县志》载:“东城楼曰:东和”。东门久废,清咸丰元年(1851)监生吕周双、赵世雍捐资专建,吕周魁董其事重建门楼,知县梁元题“迎晖门”, 七年大水又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范传衣重建,民国十一年(1922)六月廿一日又冲毁,次年三月后再建。民国三十一年(1942)七月廿三再遭大水冲毁而永废,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一月县长章昌琛在客岩东,临溪处刻“迎晖门”三字。
来源:综合缙云发布、缙云播报
编辑:夏金地
责编:纪麟
审核:阙添添
监制:赵刚、管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