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剑客
军中三剑客:保卫基层、剑指时弊、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安街知事  ·  北京日报客户端“服务版”暖心上线 ·  5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山东这个动作,看到的是信心 ·  5 天前  
半月谈  ·  接英雄回家!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剑客

「追问」中国海军10年来最让人失望的一组画面!

三剑客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2-14 20:09

正文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三剑客

追问:一艘中国军舰的“非正常死亡”

我把这些图称为中国海军10年来最让人失望的一组画面。


2月3日,青岛一位军迷带着儿子去海军博物馆参观时拍摄了这组照片,并发表在新浪微博上。




这篇文章和照片揭开了中国军事文物保护的冰山一角(或者说残酷现实)。



965型侦察艇,艇底已经烂穿,整体破损严重,很难想象它还能存在多久……



国内唯一的722型气垫艇,舱门及其周围成为了杂物堆放处。



“四大金刚”之一的功勋战舰“鞍山舰”的情况同样触目惊心,上层甲板和护栏都已烂穿,而博物馆对应的方式仅仅是锁住舰桥不让参观。



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一级文物,留给参观者的是满眼的锈蚀和一张报纸挡住的舷窗。


作为一名052D型战舰的军官,我想说说自己对海军博物馆和军事文物保护的一些感受:


锈蚀的甲板与残酷的现实




青岛海军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全面发展的军事博物馆,长期以其松散的管理和任性的文物保养而遭人诟病。


2016年底,我曾带着未婚妻计划到海博以军舰为背景拍摄一组婚纱照,结果除了看到与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类似的场景外,在鞍山舰向阳一侧的甲板上,我甚至发现了工作人员晾的一排大白菜,讽刺的是,整条舰上你却找不到任何工作人员的身影,只有一个简介牌孤零零地放在舰舰导弹发射架下面,默默地向游客倾诉这艘战舰曾经的辉煌。


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这是中国海军写进军歌里的句子。我不知道那些把鞍山舰视为珍宝的海军老兵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作何感想。


2012年8月,原本存放在海军博物馆展出的,曾参加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和1988年南海“3·14”海战的功勋战舰南充舰,就因舰体老旧、维护困难、安全隐患等原因,转移到秦皇岛某回收站拆解。经历44年风雨洗礼的“老兵”最终因保护不善被拆解,令国人唏嘘不已。


据中国国防报的记者回忆,他于2012年最后一次登上南充舰时,只看到舰艇内锈迹斑斑,舱室里还挂有值班人员晾洗的衣服……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样是2012年8月,世界最老的现役军舰——美国海军“宪法”号风帆船波士顿港口出发,在海面依靠自身动力航行了10分钟,以此纪念它参加的第一场海上激战200周年。


我自己也曾在随舰出访时,参观过美国珍珠港海军博物馆,发现美军对于陈列着的军舰的保护甚至比对现役舰艇的保养还要用心;而网上流传的一篇参观日本三笠号战列舰博物馆的游记,里面提到日本人对于他们的功勋舰艇的细致保护,更是让我等海军军人羞愧!心痛!焦急!


▲整洁的日本三笠号战列舰博物馆和随处可见的保养人员

 

文物里藏着军队的“精神圣殿”


军事博物馆和军事文物是一支军队的“精神圣殿”,她所传递的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对荣誉敬仰。


丘吉尔说:看得到多远的过去,就看得到多远的未来。网络上一度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不正是来自对英雄的诋毁和对历史的遗忘吗?!


在那个外敌虎视眈眈的年代,我们的祖国咬紧牙关从苏联买回四艘07型驱逐舰,这让我们的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大型的水面舰艇,一时间人民海军第一次有了与对岸对称交战的能力,那一代海军人对于这四艘驱逐舰是何等的膜拜与宠爱!她们其中的一艘,正是今天青岛海军博物馆内的鞍山舰!


老兵说,与其眼睁睁看着战舰在博物馆轻贱地“死亡”,不如让她当靶船痛快地陨身沙场!


西方传统海军强国动辄就是百年以上的历史,善且视历史为珍宝,我们又怎能忘记当时为何出发,如何出发的了。


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始终保留着一面写有“never gave up your ship”的旗帜,并将这句话作为每一个海军舰长坚守的信条。


日本海军一直保留着拥有显赫战功的舰名,即使该舰退役也会立即用新舰以延续。


面对人民海军的发展史,我们并不富裕,这就更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的忘记历史。同时,只有了解,才有吸引,只有铭记成长,才有可能由衷地热爱。培养全民的国防意识,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投身国防,仅仅靠乏味的口号或者热闹的宣传片是不够的,没有生动的事例,没有吸引人的内核,是很难让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里对国防产生发自内心的,持之以恒的关注与热爱。 



军事文物的保护何止于军舰



这些年,我也曾走进过很多军事博物馆,发现大多数展馆里的展品,只是对展品的时间、年代、材质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对展品的时代背景、参加过的战斗等信息也是交代寥寥,语言呆板,信息量微小。


而一些不可移动的军事遗迹的保护更是令人忧虑。


在原南京军区某机关大院里的原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抗战结束时曾作为侵华日军的签降地,该建筑的钟楼为木质结构,由于当时的保护能力有限,加上白蚁蛀蚀、风吹雨淋,钟楼早已坍塌。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因70多年的风雨侵蚀、冻融破坏等原因,部分旧址毁损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战斗遗址受到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商业活动影响和破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在重庆市北碚区温泉公园,周恩来、蒋介石、朱德等国共领导人曾居住过的“数帆楼”,成了红酒窖藏馆……

历史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

或许这些历史遗迹的存在,占据了一块地皮,一片天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我们的眼睛不能够只盯着今天和眼前的利益,而应该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让未来的他们可以从这些遗迹、遗存中,知道历史曾发生过什么。


海军博物馆也正在重金投入重建和装修,可我们不希望只留给后人一幢宏伟的建筑和一段虚无的描述——文物才是历史的内核,而不是某座新的大楼。


版权所有:三剑客微信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投稿|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