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R人
国内PR行业第一大号,旗下还有国内领先的市场公关总监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上海知产观察  ·  【知讯】关于开展2024年度杨浦区知识产权资 ... ·  15 小时前  
中国知识产权报  ·  挺膺担当 书写青春芳华(下) ·  2 天前  
知识产权界  ·  大疆招聘「中级知识产权管理岗(专利申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R人

震破三观!中国痰盂竟成海外果盆!被人高价贩卖畅销四海!网友:活得久,确实什么都能见到!

PR人  · 公众号  ·  · 2021-03-01 10:22

正文


■来源: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

■作者: 日站君


文化差异造就奇迹



不知道最近大家刷微博或者看新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这么一个古老的玩意,映入了群众的眼帘。

没错,就是我们小的时候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都能看到,有的时候自己家也常备一个的—— 痰盂


这个50多年前流行于中国家庭之中的玩意儿 ,这一次突然被搬上了海外的亚马逊网站,甚至售价高达 68 加元!

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日站君这就给还没听过这则趣闻的各位摆一摆。

属实文化认知差异


· 汝之果盆 ,吾之痰盂 ·
相信看了引言头图的朋友们也能猜到点什么了,没错,这个痰盂,在亚马逊售出高价,而 标记的作用居然是“ 中国传统果篮 ”(Chinese Traditional Fruit Basket)


好吧我以为自己认知中的果篮是下边这种的,而且好家伙 我要是把水果放进这个里边,我爷爷奶奶不得拿棍子胖揍我一顿


而商品页面上甚至已经 P好了图片 ,看起来可真是 高贵华丽上档次 ,又能冰香槟,还能装法棍,堪称万能!


不能说是完全高端,只能说是极其富贵。


· 事发之后,尴尬可大了 ·
而当这件事情传入了中国网友耳朵的时候,尴尬可大了,群众纷纷表示不可思议,截至成稿,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已经达到了1.4亿次阅读。


网友纷纷表示震惊,这确实是我小时候的尿盆,没想到如今遭此活用。


有的网友表示谢谢有被震撼到,居然痰盂比我还强力,小丑竟是我自己。


还有的网友表示,这岂不是一条 新的致富道路 ,早知道就多囤点货内销转出口。


也有的网友表示,其实 这么沙雕的事情老外早就已经在开始搞了


甚至 早在2013年 菲律宾友人就已经开始对痰盂进行了活学活用的现地改造


在东南亚地区,痰盂甚至成了一种普罗大众生活必备的餐厨容器……


当然,事发之后,也有的 好心网友赶紧跑到了亚马逊网站留言 ,表示这个玩意的真实用途真的不是装什么水果。


而针对这个组团跑去澄清的节奏,某“老公知”在自己的个人推特上表达了另一种看法。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场 “痰盂果篮大尴尬事件” 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引发了海外媒体的争相报道。


痰盂:我真的没想到有朝一日我是这么火出圈的。

· 始作俑者是谁?·
再说回事件的始作俑者,有外媒报道此痰盂的经销商,是一家 中国的出口贸易公司 。而在详述产品功能的页面,发现 这个“痰盂变果盆”的介绍,则是商家刻意为之的


这个痰盂,被商家形容为 “大容量,足以存储各类水果”、“象征着美好与幸福的生活”、“于1800度高温炉火淬炼而成,匠心工艺,耐高温,硬度高”


除此之外, “还非常适合储存香槟、红酒和其他饮品”、“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婚礼中使用的独具格调的优雅产品,作为伴手礼无比合适”以及还是一个“现代潮流时尚餐厨用品”


看完这些描述,日站君真的是笑的嘴角都要裂开了。

尤其是又翻了翻亚马逊网站, 还在贩卖痰盂的商家还挺不少,甚至有了打价格战的趋势 ,不得不说国际贸易里的鬼才真多,很多产品都被他们琢磨出了刁钻的角度,得以上位。



中国产品远销海内外的背后

实际上,痰盂远销海外,摇身一变成为果篮的背后,也说明了 中国的各种产品已经遍布了全球

比如知名美籍up主 “我是郭杰瑞” 就在去年中美还没闹僵的时候,也曾经做过中国1+手机在美国上架时众人抢购盛况的视频介绍。


而在中东地区,各类中国生产的小商品更是通过各种运输渠道,早就深入了外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输出的量与种类都上去了,也就难保有些商品被“另类解读”成其他奇怪的功能了(摊手)。

但是 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 日站君觉得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今天,日站君发现“让人认识一个正确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真的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我是郭杰瑞还介绍了中国春节时美国纽约唐人街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 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和中国文化,正在被世界人民了解


但是单纯的商品买卖可能并不充足,有些很传统文化类的事物,还是会被错认,比如下图的舞狮子被当成龙。


在文化输出的内容和细节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而正确与规范的文化输出,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小心在意的事情。


就像这次的“痰盂事件”一样, 乍一看是很好玩,也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背后可能也说明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在文化输出的细节上,我们的商家也要谨慎一些

能够赚钱虽好,但是 输出了错误的观念和知识,最后是否会导致副作用 ,可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了。

关于这次“痰盂事件”的看法,不知道 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如何? 我们评论留言区见。


参考文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