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建国后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头戴配有空军军徽的军帽
1947年7、8月间,国共在东北决战的规模越打越大,为解决部队伤亡大、兵员补充紧的困难,根据罗荣桓政委的建议,东北联军组建了以翻身农民为主的二线兵团。夏季攻势结束不久,第一批二线兵团就组建起来了。可是武器装备缺乏成了问题……
刘亚楼参谋长出主意说:林总,各纵、各独立师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武器,都藏到后方仓库里了。
罗荣桓也说:我也略有所闻,这样吧,由总部下个通知,要求各野战部队把后方军械库里的缴获武器限期送到后勤部,装备给各二线兵团。
林彪点点头:好,这事就这样定了,参谋长抓紧办。
根据总部通知,大多野战部队照章执行,可有一个独立师却阳奉阴违。刘亚楼检查到他们头上时,师长只下令上缴一些破枪烂炮,还眨眨眼说:就这么些破玩艺,值得参座亲自来要吗?
该独立师颇有野性,能打仗,还擅抢战利品。每次临战,官兵衣兜里都揣上条子,攻进城里就贴,于是到处可见“独X师缴获”的条子,成为风景。兄弟部队抢先缴获的武器和仓库,独X师也敢贴条子,哪怕动粗也不归位,还振振有词说以条子为证。官司几次打到刘亚楼那,因为忙于战争,也就没有处理这事,但刘亚楼却牢牢记住了独X师这脾性。现在富得流油的独X师竟说没有武器,这不是明眼人说瞎话吗?缺乏证据,刘亚楼也不好随便发脾气,只是问:果真没有了?
独×师师长脸不红心不跳:报告参谋长,没有了。
刘亚楼含威不怒:好,总部要作进一步查核的,你注意好了!
刘亚楼回去后,命令司令部密切注意独X师的动向。他判断独X师肯定会把后方库存的枪支弹药向别处转运,准有好戏看。
两天后,刘亚楼接到报告,有一列从牡丹江来的火车,经哈尔滨车站往拉林方向开,我们怀疑车上装有私货,要求停运检查,可他们不听,说首长交待,路途不能停车。
刘亚楼一声令下:立即带我的命令,乘车追赶,查个底朝天!我就不信他们能把武器吃下去!
经检查,列车上果然装满了枪支弹药。根据刘亚楼的命令,列车调转车头,被“押解”返回哈尔滨。
独X师所秘藏的军械装备悉被没收,有关责任者还要作出检讨,总部将之通报给所有部队。
9月初,二线兵团“武装”完毕。刘亚楼马上同林、罗首长部署秋季攻势。
难得独自指挥作战的刘亚楼,被林彪“恩准”指挥其中的许多战斗。他为此十分开心,所有作战计划、命令下达、督促执行,全由他一人包揽,有条不紊,雷厉风行。秋季攻势的开篇重戏——杨杖子之战,他令程子华、黄克诚率八纵、九纵和独一师等,交替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和“口袋围歼”战术,先后吃掉国民党暂二十二师,继之歼灭国民党一个军部、两个师部及所属4个团计12000人。随即,联军在北宁线上展开大破击,一举截断了山海关至锦州间的铁路,给了陈诚当头一记闷棍。
闻讯捷报,林彪难得一笑的脸漾开了丝丝笑意,他十分肯定地认为刘亚楼是个天生的军事家。
整个1947年,“林罗刘”指挥部队歼敌28万余,东北之敌愈打愈少。
1948年元旦,是在奇寒中降临的。这一天,国共双方均有“政治动作”。鉴于当时其他党派也组织民主联军,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原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
1948年3月12日,东北野战军对四平发起总攻,经23小时激战,于翌日终于牢牢掌控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歼敌18000多人,切断了长春和沈阳国民党军的联系。冬季攻势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这是1949年1月,担任天津战役前线总指挥的刘亚楼。
辽沈战役前,“东总”拟提钟伟到一个纵队当副司令员。
刘亚楼几经斟酌,觉得钟伟爱打仗,气魄大,决心硬,是个将才,便建议林、罗首长破格调他到新成立的十二纵队当司令员。钟伟成了黑土地上唯一一位由师长直接提为纵队司令的人。
六纵十七师原系渤海几支地方武装组建的山东七师,到东北后守山海关,结果却连连失手,影响了整个战局。失关后不久,与新四军三师七旅合编为六纵,改番号为十七师。七旅能攻善战,自然为“东总”倚重,因此战斗中都是七旅打头阵,十七师不过当当预备队而已。战争年代,一个部队捞不到仗打,或者打起仗来孔夫子搬家——尽是输,怎能抬起头来,个中滋味怎堪忍受?
十七师师长龙书金是刘亚楼的老部下。长征到陕北后东渡黄河讨阎抗日,龙书金在鼎鼎大名的模范红五团,被红二师师长刘亚楼挑为渡河先锋队的突击组长,舍生忘死,为红军东征立下第一功。刘亚楼没有忘记往事,对这位在战火中打残一只手臂的老部下不失信任,悉心指点。
兵是将带出来的,部队打得不好,责任在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琢磨去吧!争争气!
龙金书记下了老师长刘亚楼的战案、对策,以及热情鼓劲,也记下了老师长火样的期待,心胸里哗哗涌动着热血勇气。连做梦都在琢磨的龙书金,在“知己”中居然琢磨出自个儿的特点来:老子带的地方武装和新兵蛋子,多是淄博那工矿企业来的,几乎人人会用炸药,赶明儿就发挥自己的优势去!
说干就干,稍后参加兴城一带的夜攻,十七师摩拳擦掌,装上几马车炸药,毫不吝啬地给守敌送去,唬得国军十三军将弁失色:这是什么炮?比咱的火焰喷射器厉害多了!
在寻敌试验中尝到“甜头”的十七师指战员,方知打胜仗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前所未有地得以发挥,发展起自个儿的爆破技术。经刘亚楼的总结提高,成为东野普遍推广的“城市攻坚术”系列。
别的野战军都非常重视集体领导。东野却有所不同。“林罗刘”三人中,林彪定作战决心,其他事基本撒手不管。他的作战决心一下,罗荣桓在政治工作上保证促使完成,而把林彪定下的作战决心变成计划和命令,并组织部队实施等一套,就几乎由年轻力壮的刘亚楼“承包”了。
刘亚楼向下级交代工作布置任务,一条一条,精细严谨,明明白白讲清必须达到的目的和时间要求,询问执行者有何困难和要求。合理的,能够解决的,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逐个落实到位,而且马上就办,从不说“研究研究”这种空话托词。刘亚楼这不同凡响的性格和作风,也是林彪信任、罗荣桓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林罗刘”指挥作战,特别是打运动战,大多数场合是直接指挥到师的。重要战斗,有时还“越级”直接指挥到团。
辽沈战役前,“林罗刘”就越级指挥问题致电中央军委,称:“因为兵团与纵队的电台经常变动,不能及时收到部队的一切报告,只有军区的电台才日日夜夜地工作,能及时收到各部发来的电报,能较迅速地发出指示的电报,又因为我们所得到的敌情较兵团与纵队更全面,故在变动的情况下只有我们才能较了解情况和及时的指挥。故这种临时超越兵团或纵队直接指挥的办法,有很多时候是必须的。”
为了使总部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掌握到师、指挥到师成为可能,刘亚楼要求部队必须严格执行报告请示制度,养成以最快速度逐级上报的习惯,说明部队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在做什么。
一次,X纵领导又犯事了,刘亚楼马上严厉而不失礼貌地追问:司令员同志,部队一到宿营地,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司令员被问得有点不好意思:向总部报告当时敌情。
回答的不错嘛,就这么一件小事,可你们为什么屡犯规定?四平攻坚中你们72小时没向总部报告情况;冬季攻势中,你们又36个小时没向总部报告战况,造成总部在指挥上的极大困难,以致失去全歼敌军主力的战机。这点已批评过你们了,为什么还不引起重视,又出现这个问题?
司令员低头认错。
刘亚楼直言不讳地说:这次批评之后还不重视,不及时纠正,我将建议总部换人!
一次,七纵连续三天没向东总做宿营报告,刘亚楼严肃地给七纵参谋长发去电报:“高体乾同志注意:你们三天没报告宿营位置了!刘。”这一电报同时通报给东野各纵,以期引起大家的警惕。
说到电报、报告、通令、通报、总结,他不但要求结构严密,还要求书写工整清晰,绝不能马虎潦草。看到好的电报、文件,他说一声“发”就走了。不好的,提笔打个大X,就算毙了。司令部不少文件,是由他口授,连标点符号都说,参谋人员记录后再由他稍作修改写成的。
在紧急情况下,他通常亲自动手起草作战计划。林彪口述作战命令和指示,他能边记录边拟制。待林彪口述完毕,他也就把相应的作战文书拟好了。
同时,刘亚楼虽敬重林彪,但并非无原则地事事迁就。辽沈战役结束后,当时“林罗刘”签发的上报中央、毛泽东的《关于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电文中,写进了“在攻打锦州问题上,我们曾一度犹豫,后来又纠正了”的话。对这段文字,林彪极为不满,由于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坚持与说服,才只好照此签发。
本文选自开国上将刘亚楼与高层人物
———
下面是什么广告,看对你是否有用,如果有点一下,也算是对蒙蒙的一个赞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