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这个年跨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喜庆了,无论对多头还是空头都没有太大意思,惊喜会在农历新年前后来临吗,可能性不低,下面聊聊近期对市场的观察。
1.
耐心
黑色各品种差不多是在12月初出现一个阶段性顶部,之后开始进入纠结的走势,之所以纠结有两个原因,一是12月之后进入钢材的冬储期,本身就是淡季,而钢贸商被洗了几波之后可以说是比较后怕了,不敢补库,想要再等等,看能不能砸个坑出来;二是因为宏观和市场预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多头在01合约上已经宣告胜利鸣锣收兵了,空头在05合约却迟迟砸不下来,底气不足,内心空虚。目前来看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多头最好的朋友。
2.
整体眼光
黑色是一个整体,龙头是钢材,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想说明单个黑色品种不会脱离整体走出较长时间的独立行情。原料库存增加了,价格就一定跌吗?未必。特别是11月份的时候很多人因为限产不看好原料,问题是在钢厂利润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打压原料利润吗?不可能的,大家都是一条船上混的人,所以对于单个品种的讨论只在于相对更强或者更弱,或者是套利策略情况下而已。
3.
手里无货,心中不慌
在以往的周期里面,钢贸商的主导权是比较大的,不管是期货还是现货,贸易商的追涨杀跌都对于行情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在本轮周期里面,当然也不能否认贸易商在整个博弈里的作用,但是产业的主导权已经从中下游转移到上游,也就是钢厂身上。这点我们可以从期货和现货的走势分化中看出来,从2016年至今,现货这波上涨很稳,基本没有大跌过,而期货则是大起大落,时不时被打出高达七、八百甚至一千左右的贴水,很显然,不管涨跌打的都是投机者,而贸易商本身扮演的就是投机的中间商角色,成为了被打的对象。这么说贸易商朋友们也别不高兴,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投机鼻祖范蠡就讲了,夏天买皮草,冬天买丝绸,旱季买船,下雨买车,贵的东西像粪土一样卖掉,便宜的东西像珠宝一样囤起来。高买低卖本是商人天性,无可厚非,只不过行业格局变了,是否应该穷极思变,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呢?莫说行业的主导权已发生改变,在互联网电商俨然称王的时代里,行业利润流动的趋势是向两头集中,而像中间商渠道商这样的角色已渐成鸡肋,即使是钢材这种大宗货物行业,可能变革稍微慢些,但像找钢网这些的钢铁电商平台发展之势也是不可阻挡了,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对于钢厂来说,本身厂库就不高,本周各品种钢材全部库存虽然增加了58万吨,但厂库只增加了16万吨,社会库存则增加了将近42万吨,说明贸易商在开始冬储,而且总体库存和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很大的缺口。“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放到钢厂身上要反过来说,手里无货,心中不慌,为什么要降价甩货呢?根本无货可甩。更何况今年冬季产量削了一半就只能挣一半的钱,市场从头到尾都忽略了这个事情。
很多人都在等待库存数据,其实库存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正如博弈只是一个过程,并不会改变最终的结局。这两年来钢材库存起起落落,并没有改变基本面的情况。如果对基本面判断错误,无论等到何时,到头来仍旧是一个亏字。5月份的时候想等2500,10月份的时候想等3000,结果呢?留给贸易商补库的窗口会延长到什么时间呢?是在春节前一个星期扎堆补库?还是等到春节后工地开工再补?
4.
失衡的后果
今年以来,钢材供应紧张,而华东和华南地区需求旺盛,货源源不断地流入,叠加华北的临时停工措施,使得全国的钢材库存格局出现失衡,原本北高南低的情况变成了北低南高,而一旦北方工地开工之后,是否会导致北方在短期时间内出现供应紧张,同时南方的供应也减少,从而造成新一轮的全面紧缺呢?特别是在补库不足的情况下。目前全国一些地方的水泥价格已经创历史新高,而且水泥产量和去年相比基本差不多,说明目前南方的需求仍然很好。
5.
可能的变数
一季度的行情我仍然看好,特别是金三银四到来之前,但是真正到了3月份,尤其是4月份,要注意供给必然增加而需求可能出现意外回落的情况,这才是最需要考虑的变数,而不是在限产期间就开始放空炮。
6.
明牌与暗牌
天气和运输的问题是很多人忽略了的,为什么这两天焦炭开始有起色了,为什么新年伊始动力煤又开始大涨了?之前动力煤的很多分析都忽略了天然气的问题。今年进入供暖季之后,华北地区就开始闹气荒,由于供气企业的准备不足,天然气供应出现了较大缺口,河北甚至一度出现停暖。之后各部委开始密集发布文件要求保障供暖,12月4日环保部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提出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没有完工的项目及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12月11日,住建部印发《加快解决当前供暖突出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尚未落实气源或“煤改气”气源未到位的区域,不得禁止烧煤取暖。与此同时,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逐渐上升,煤炭库存量迅速下降,11月份的时候库存还比上年高,12月份就比上年少了100多万吨,与此相呼应的是动力煤价格持续上涨,但到了12月27日当天突然出现暴跌,而就在这一天,我恰好看到两条消息,一是中石油原土库曼斯坦总经理邓民敏汇报土国向中国输气量将首次达到1亿方/天(之前是7000万方,土国是我国管道天然气最重要进口国之一,10月份之后该国天然气进口意外下降也是供气紧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价格没谈拢?),该消息还认为在多措并举下,今冬天然气紧张问题将彻底缓解;二是天然气大幅降价,一些囤气待涨的出现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