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巡洋舰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果壳  ·  魔法幻灭,哈利·波特终生瘫痪 ·  昨天  
科普中国  ·  4 ...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一个主食小改变,只需 6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巡洋舰

从美剧《硅谷》说说对创业的启示

混沌巡洋舰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1-24 07:49

正文

        《硅谷》是一部类似《生活大爆炸》的情景剧,迄今已经出了三季。对于这部带有"geek"色彩的美剧,观众们褒贬不一。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剧评人士,一般也不会那么地执拗于剧中的细节,因此,我今天所写的,绝不是一篇影评,而仅仅是一篇由这部剧引发的小思考。如果大家对 "geek" 风格的影视剧感兴趣而又正好没有看过这部美剧,那我相信这部美剧可以伴随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新年。

    


    这部剧是一部浓缩的互联网创业书。


    在这篇文字中,我会从整个剧的几个片段出发,聊一点自己的思考。


    主角理查德早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依托百万富翁埃里希的早期创业孵化器进行创业,他们所做的项目是数据压缩算法。这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算法大获成功,则可以被广泛应用在数据云储存、视频音频网络流媒体等诸多应用之上。


    经过一番研发,理查德写出了他的第一版压缩算法,可以说有一点小的突破,并创办了“魔笛手”。然而,不久“魔笛手”就被同样研发数据压缩算法的科技大公司“呼力”盯上了。也就是说,有一个科技巨头与他们进行正面的竞争。


    巨头处理竞争的方式比较直接,一般会先利用强大的人才团队与财力迅速进行产品开发,通过快速开发初代产品抢占市场先机。一般来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理念在激烈竞争时代是有悖于geek们崇尚的“工匠”精神的,为了抢占市场,即使是巨头们的初代产品往往不是特别精细,其解决办法往往是在市场份额瓜分战的中后期进行产品迭代提升性能。


    那作为一个微型规模的初创企业,如果要和巨头竞争,机会在哪?我个人的观点是在产品性能和精细程度上做文章。倘若也学一些巨头公司一般试图通过快速迭代抢占市场,其结果往往是走向死亡。作为一个微型团队,一般是没有市场营销团队的,因此,在市场上以同等质量产品与巨头进行竞争,微型初创公司自然处于极大的劣势了。唯有从产品理念或者性能上进行突破,才有一些机会。在类似产品中,用户往往会为产品的细节或者某种情怀买单,所谓对于人性的研究,是geek们往往缺少的东西,这也是市场营销团队存在的重大意义。


    “呼力” 在一番研发之后,发现自己的产品与理查德的“魔笛手”仍有一定的差距。于是,他们开始使用巨头的又一个“伎俩”——收购。


    对于一般的初创企业来说,被大公司收购已经标志了企业的成功,然而伟大的创业者往往能够清楚得意识到自己的项目的价值,从而抵御“天价收购”的诱惑。近期的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例子当属社交软件巨头 "snapchat". 当初扎克伯格提出30亿美金的天价收购合同,创始人仍不为所动。仅仅几年时间,"snapchat" 就以几亿日活的傲人数据成为估值数百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这就是伟大创业者的眼光。


    当然,一味拒绝收购的CEO决不就是好的CEO, 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项目的价值,正确地认识到,正确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理查德是一个具有geek情怀的人,他好像认识到了自己的项目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拒绝了“呼力”数百万美金的收购合同。收购失败的“呼力”开始了它的恶意竞争之路。


    然而,互联网终归是个科技行业,在创业展会上的展示大获成功的“魔笛手”,瞬间成为了资本追逐的香饽饽。这也是最近几年资本热钱大量涌入的写照。


    第一季《硅谷》讲述的就是“魔笛手”从无人问津的微型初创公司成为资本追逐的香饽饽的曲折剧情。撇开剧情不谈,其中的主线,其实是geek精神,geek精神,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


    然而,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极致的技术,并不等于极致的产品。


    第二季的剧情我不想赘述,我只想聊一聊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场景。理查德陷入融资估值的苦恼,他在一间酒吧中遇见了一位曾经因融资创业失败的创业者Z (我忘记这个人的名字了,囧),他们的对话内容,是我对这一季印象最为深刻的点。


    Z 曾经创办的公司,由于过高估值融资后无法达到投资者的预期,不能进行下一轮融资而破产。在 Z 和理查德的聊天过程中,理查德突然灵光一现,说出了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话:“如果当初调低公司的估值,Z 的公司就很可能能顺利进行下一轮融资,从而存活下去。”


    现如今,在互联网界,一个初创企业分分钟就估值上亿,好像没有个过亿的估值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虚高估值的背后,是必然会破灭的泡沫。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创业者,对自己项目的价值,不应该以估值来衡量的,我个人觉得,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来源于三个方面:一群心怀梦想又踏实肯干的人;技术的创新和积累;商业理念与商业模型的创新性与有效性。估值只是附加的东西。


    如今中国互联网界的绝对巨头“腾讯”在上市之前仅仅只融资了几百万美金。如果一家初创企业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盈利模式,我个人认为是不应该盲目地进入资本市场,商业的核心是利润,而创业的本质不是,创业的目的,我个人觉得,是为了对某个小的细分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想清楚盈利模式的情形下,我们应该仅仅把它当作梦想的载体,不应将其等同于一家公司。通过“烧钱”进行价格战得来的优势并不能让一家公司立于不败之地,背后的技术和理念才是支撑一家公司走远的基石。


    第三季的《硅谷》我个人觉得是值得一看的。其中的两个点触动了我。一个是上面提过的,极致的技术不等于极致的产品;第二个是好的技术创始人不等于好的 CEO.


    第二点我不想多说什么,毕竟也没当过 CEO, 自然不可能知道怎样的人是一个好的 CEO. 第一点我可能可以硬着头皮聊一聊。


    “魔笛手”依托他们强大的数据压缩算法开发了极其强大的云储存平台。在产品上线前,他们进行了一轮上线前的内测。也就是让一些人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产品试用。试用后用户好评如潮,他们信心满满地将产品上线,然而,用户增长速度给了他们迎头痛击。用户数少的可怜。


    其中的原因是他们用“geek”的思维开发了一个具有极致技术的产品,然而,这个产品对普通用户极不友好,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好的用户界面!!!普通用户不知道怎么用!!!


    那为什么试用时好评如潮呢?因为试用的用户都是“geek”!!!这就是思维定势。对于追求技术极致的geek而言,也许用户界面是多余的,给他们一个终端,他们就能用各种炫酷的命令完成一切操作,但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普通用户根本不会使用命令行!!!


    这就是为什么说极致的技术不等于极致的产品,当你拥有极致的技术,却开发出了一个普通用户不会用的产品,那就不是一个极致的产品。所以说,产品的市场定位很重要,开发之前得知道你的用户是谁!!!


    如果是一个 To B 的产品,可能就要尽可能的鲁棒,可规模化!如果是一个 To C 的产品,那么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觉得 UI 设计师是在互联网中最被低估的人才之一。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很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都有着一些共通的道理。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好的运营策略,那我可能要引用伟人的观点:“当我们力量薄弱的时候,我们要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有人可能觉得我在瞎扯,那你一定不知道有一个app叫“快手”。我并不是说“农村包围城市”是一条定会成功的道路,我只想说,多思考一下这个策略内在包含的思想,也许你会明白一点什么,这就是思考的意义。不同的智者,对于同样一句话,都能思考出适合自己的答案。


    


    其实,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在读书籍的时候才能思考,思考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我觉得,任何接收信息的模式都可以引发人的思考,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在这个时代,就如“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创业者不一定是那些拥有一家公司的人,而是那些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的一群人。我觉得,geek对于极致的追求,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而下一个对这个世界作出改变的人,也许就是此刻正在思考的你。


扩展阅读

关于商业模型: 创业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些问题

袖珍创业帝国以色列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