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笑话  ·  去滑雪千万别穿大衣...... ·  4 天前  
冷兔  ·  00后的年夜饭能有多离谱! ·  4 天前  
冷兔  ·  【冷兔•槽】每日一冷NO.4318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北京朝阳:探索大尺度城市生态空间治理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6-21 16:25

正文

本文字数:390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生态空间是系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治理的重点地区。对首都北京而言,以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绿隔地区)为主体的大尺度城市生态空间,是构建平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防控首都安全隐患、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地区,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深入贯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落实“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目标,聚集绿隔地区减量提质,通过跨域统筹和综合施策着力提高生态服务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塑造美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乡接合部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公园


规划引领 跨域统筹

     定绿隔地区整体格局框架     

整体谋划空间格局,促进三生空间共生共融。朝阳区强化跨域统筹和功能整合,以绿隔政策区、产业功能区、水绿生态区跨域统筹行政管理单元,整合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花园城市规划、减量行动等专项工作,从全局谋划生态格局、产业功能和生活场景,在实践中探索了大尺度生态空间统筹规划和系统治理的新路径。
统筹生态格局,引导城绿空间融合共生。为维护首都空间秩序,朝阳区以“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绿色空间结构为基础,锚固生态基础骨架,基于各类生态要素构建水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
统筹功能业态,打造“生态﹢”功能单元。通过融合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第四使馆区等重点地区与大尺度生态空间,朝阳区打造“生态﹢科创研发”“生态﹢文创艺术”“生态﹢国际康体”等功能单元,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结合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新业态,形成以生态空间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提升的典范。
统筹生活场景,塑造美好人居环境。朝阳区将市民生活、公共服务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围绕各生态生活单元和温榆河滨水空间,建设城市田园生活场景。打造休闲游憩主体环线,融入文艺体验、郊野露营、水上运动等生活场景,为市民提供多样活力、全龄友好的绿色人居场所。
系统整合各项工作,畅通系统性规划传导机制。朝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多规合一”。以区级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和花园城市规划为引领,协同东三乡、黑庄户等地区街区控规,构建“统筹规划、街区控规、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贯通融合的规划编制体系,夯实朝阳东部地区的规划“一张蓝图”。
朝阳区统筹“七有”“五性”(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要求,服务市民多元消费场景,进一步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整合地区文化体验、体育运动、商业服务等有影响力的资源,加快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落地,提升地区活力与吸引力。
跨域捆绑资源任务,实现用地资源价值最大化。朝阳区探索城乡资源跨域统筹平衡路径,引导建筑规模向高区位价值集聚。积极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城市化建设成本统筹机制,利用区级统筹、跨项目平衡、指标交易等方式,由就地自平衡向跨项目平衡的模式转换,放大全区高价值空间的土地效益。
朝阳区探索土地供应跨域统筹上市模式,加强功能混合与资源捆绑带动。首推跨区域“住宅﹢产业﹢配套”供地模式,例如,将酒仙桥住宅与幼托用地、中关村朝阳园北区产业用地、孙河乡前苇沟地块住宅用地及各公服配套设施捆绑组合供应,以五环内优质资源带动五环外潜力板块及重点功能区高端产业板块的土地供应,推进全区协同发展。

精细管控 精准施策

     开展生态空间系统保护修复    

整合各类生态要素,促进林田水集中高质发展。朝阳区面向全区规划生态空间目标,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形成生态空间各类要素的规模、结构及空间布局规划“一张图”,实现各类要素自然交融、田林水空间和谐有序布局。近期重点解决新增田林要素统筹划定,实现“小田”变“大田”,完善森林的休闲游憩、改善环境、愉悦身心等服务功能,打造形式多样且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公园

加强关键区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实现区域内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朝阳区分区明确生态修复重点,以空间品质提升、人居环境优化为导向,划分四类修复分区,例如温榆河、东三乡滨河公园修复区以温榆河为核心生态要素,重点推进滨水空间提质、生态空间复合功能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多维度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群落的保护。同时,分类划定修复图斑,综合农田、森林、水域等生态要素重点区域,细化明确田、林、拆违腾退等六类重点生态整治与修复图斑。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优先实施底线生态安全格局内重点地区以及重要生态廊道断点、堵点修复,逐步推动一般区域的修复地区实施。
推动生态品质提升,营造魅力与活力绿色空间。为营造蓝绿交织、有机融合的绿色空间网络,朝阳区将林田水发展与城市居民的休闲体验融为一体。探索绿色空间高质量经营模式,按需配置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十园引领、千园融城”的花园城市愿景,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金盏森林公园等超200公顷的公园为引领,夯实“大、中、小、微”四个层级公园体系,营造更加丰富多元、便捷共享的城乡公园生活。

精算底账 综合治理

     推动城乡接合部减量提质增绿    

算好“四本账”,形成减量发展的单元统筹思路。为算好历史账、规划账、时间账和效果账,朝阳区以王四营乡为试点,创新提出精算“四本账”的减量发展实施路径。通过压实底数、挤干水分、亮明政策,推动城乡接合部地区规划建设综合治理。一是变项目统筹为区域统筹,以乡域为单元实施成本先供先摊,分项分批释放指标,变一次性审批为过程管理。二是注重压实人口底数,将拆迁腾退安置政策受益人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明确安置人口和劳动力核定标准。三是精准把控实施节奏,优先启动农民回迁安置房及相关配套建设,加快转居节奏,降低周转成本和实施难度,控制好时间节点和政策衔接。四是提升空间品质,提出用地整合、功能组合、空间围合、高低结合的“新四合”规划设计理念,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
落好“六张图”,探索高质量城乡综合治理模式。朝阳区面向城乡接合部治理综合性与复杂性,赓续发展“四本账”,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六张图”的超大城市高质量的综合减量治理模式。统筹减量发展、“七有”“五性”、土地供应、城乡统筹等综合任务,以简洁明晰的“六张图”(即减量计划图层、双50精准落位图层、高净值空间资源图层、供地计划、土地出让时序图层、三大设施配套及时序图层、生态空间实施时序图层)统筹现状底图、规划蓝图和实施路线图,实现城市化建设的综合治理。重点统筹减量计划、农民安置和产业安置空间落位、高价值空间资源、供地计划和实施时序、三大设施配套、生态空间实施六项主要工作,综合形成一本底账与一套方案,保障城市化建设任务快速落地实施。
建好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朝阳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和产业效能明显提升。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带动大城市”,近年来建成温榆河公园一期、东风迎宾公园等一批示范性郊野公园,城乡大尺度绿化品质进一步提升,留住了乡愁,擦亮了生态魅力底色。
共建共治共享,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朝阳区徐徐展开。在落实全面城市化要求前提下,朝阳区将拆除违法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维护整修房屋作为村庄整治重点,推动村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例如,崔各庄乡何各庄村建设湿地700余亩,开放运营何里栖地公园;黑庄户乡小鲁店村开展村落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彰显出独具“金鱼之乡”特色的和美气息。

任务统筹 实施引导

     保障高品质生态空间实现    

引导规模有序投放,协调城乡空间资源配置。朝阳区做好总量管控和流量管理,防止“规模赤字”。建立“区级—街区级”规模动态使用机制,引导指标集约高效投放。重点地区考虑近远结合设置弹性规模区间,引导远期预留建筑规模在全区流动使用;一般地区考虑实际拆腾难度与建设发展需求,将“挤水分”与“保近期”相结合,实现建筑规模动态保障。
强化实施计划引导,促进减量和新建任务落地。通过强化减量时序引导,朝阳区梳理减量任务底账并分解至各乡镇,明确城镇化实施、拆违带动、国企统筹等实施路径,明确年度和五年减量计划。优先推动公众迫切需求的设施和服务功能、保障重点项目实施进程,统筹协调连片区域的整体实施,支撑关键性廊道和绿色空间尽快实现。同时,建立近期实施项目库。统筹土地供应、设施落地、基础保障、绿化实施、拆迁腾退等各类实施任务,谋划近五年建设项目清单、计划清单和行动指引,统筹好地区拆占比、拆建比等重点指标,有序实现规划目标。
在绿隔地区建设中,朝阳区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的目标方向,以实现“高品质生态空间和全面城市化”为主线,以“拆、建、绿、转、改、管”六位一体的举措统筹各项工作,强化跨域统筹和综合治理,提出“四本账”“六张图”等减量发展治理策略,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下一步,朝阳区将面向东部地区大尺度生态空间营建,重点实施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朝平公园等示范项目,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绿色开敞空间,努力交出一份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答卷。
(作者:马红杰   作者单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
研究起草《国土空间规划法》 | 自然资源部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平急功能复合的韧性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2024年公开招聘在职人员复试公告

“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