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立足武汉,面向初中,只谈语文,专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大连  ·  大连英博发布离队公告 ·  昨天  
新闻大连  ·  大连英博发布离队公告 ·  昨天  
津云  ·  U20国足,两连胜提前出线! ·  3 天前  
津云  ·  U20国足,两连胜提前出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数学的难度可以预测,语文的难度无法预测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 公众号  ·  · 2024-12-02 20:24

正文


上周,在某直播间,听到一个说法: 针对武汉市初中生,数学长期90分以下的,试卷上的某些题,可直接放弃(该博主甚至直接报出了题号,评论区里一片赞同)。 若该博主的说法没错,我们便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中考数学的难度是可预测的,预测的精准度,可直达具体题号。 这便带来了一个巨大好处: 学生在备考和答题时,有明确的预期,心理状态相对稳定。


但语文学科恰恰不是这样。


一,现状:难度无法预测。 语文试卷的难度并非按题号逐级提升。 以作文为例,虽是试卷上的最后一题,分值亦最大,但若话题常见、材料简单、审题平易,则毫无压力;反观小阅读第一题,虽是全卷第一题,又是选择题,但若文本深邃、选项纠结,则往往费时费力,还无法选定(这类情况,在2024年武汉中考语文小阅读第一题出现过,在刚刚过去的若干区的九上期中语文考试中也出现过)。


二,原因:命题模式决定。 语文学科的命题有其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字材料。(1) 文字材料在思想与结构上的难易程度,极大地影响着题目的难易程度;即使在同一篇文字材料里,从前到后,也存在着思想与结构的难易差别(且无必然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由此造成同篇材料下的前后题目难易有别(亦无必然递增或递减的规律)。 (2) 命题人虽可对文字材料做出删改,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文字材料的原有架构。同时,命题人也不可能“无限地”选材,受主题、时间等多方面限制,他们的选择十分有限。 (3) 整张语文试卷上,唯有作文题材料的自由度稍大一些,几乎可由命题人自己撰写,但作文题的难又不仅仅是理解层面的问题,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写作话题,哪怕用最直白的语言陈述,学生还是无法动笔。


三,对策:理解并且直面。 第一步是“理解”: 上面的文字已经做了较细致地说明,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试卷的“无规律”难点呈现,是一种必然,无法避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