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D30表达ENKTL预后价值的关系,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通过免疫组化法评估82例新诊断ENKTL患者(平均年龄50岁;73.2%为男性)的石蜡包埋切片中CD30的表达水平,并将CD30表达水平分为阴性(0%,无染色)和阳性组。
67例样本表现为CD30阳性表达,主要组间差异为ENKTL CA分期和ECOG评分状态。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D30表达的临界点为40%。高表达(>40%)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统计上优于阴性(0%)和低表达组。CD30与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状态之间观察到正相关(r=0.305)。多变量分析表明,CD30阳性表达(HR,0.420 [95% CI, 0.193-0.914];P=0.029)和CA晚期(HR,2.844 [95% CI, 1.371-5.896];P=0.005)是ENKTL的独立预后因素。
CD30阳性表达是ENKTL的有利预后因素,CD30表达可以在临床亚组中重新分层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82例新诊断ENKTL患者。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由至少2名病理学家确定。纳入标准包括新诊断的ENKTL患者,基于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的病理和遗传分类及淋巴组织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且患者的临床数据完整。排除标准包括有其他实体肿瘤的患者、缺乏临床数据的患者以及缺少随访信息的患者。研究获得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伦理批准,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进行。
使用4微米厚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CD30(克隆号UMAB256,即用型)的免疫组化染色。相关的免疫组化试剂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提供。在400倍显微镜下(22倍物镜,10倍目镜),观察10个视野的CD30染色情况,并计算阳性肿瘤细胞/间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将CD30表达水平分为阴性(0%,无染色)和阳性组。
收集了包括年龄、性别、ECOG绩效状态、B症状的存在、Ki67状态、EBV DNA负荷、EBV编码的小RNA状态、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肌酐水平、前白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水平、球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变量。所有病例根据Ann Arbor分期系统和ENKTL CA系统进行分期。
通过审查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3年5月。总体生存时间从诊断时间计算至死亡日期或最后一次随访。通过查阅死亡记录或与患者家属(在随访期间患者死亡的情况下)或患者本人的电话沟通来确认所有患者的生存状态。
使用均值(标准差)或计数(%)来描述数据分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之间进行比较。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CD30表达与总体生存之间的关系,并确定CD30的最佳临界点。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体生存,并使用对数秩检验在组间进行比较。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以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呈现。所有在单变量分析中P<0.05的风险因素均包括在多变量分析中,使用向后选择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识别风险因素。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软件版本4.2.3(R统计计算基金会)进行。统计显著性设定为P<0.05(双尾)。
总共有82名ENKTL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平均患者年龄为50岁(范围,14-87岁),73.2%为男性(n = 60)。该队列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61.8%,中位随访时间为87.0个月(四分位间距,65.3至123.3个月)。九例患者处于晚期Ann Arbor分期,22名患者处于晚期CA分期。(表1)
表1 CD30表达在ENKTL患者中的临床病理特征
CD30染色模式可以表现为细胞膜上的阳性染色,或者表现为靠近细胞核的点状染色(在淋巴造血细胞和胚胎性癌中)。在研究中,ENKTL的肿瘤细胞对CD30的细胞膜表现出阳性染色,如图1所示。
67例表现出CD30阳性表达,基于CD30表达的临床特征总结在表1中。在CD30阴性患者中观察到更高比例的晚期CA分期和高ECOG评分状态。
图1 ENKTL样本中CD30的代表性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