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深圳一区,率先接入“腾讯混元+DeepSeek”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深圳任命一名副市长,还有多名局级干部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覃伟中会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市长多萨耶夫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突发!一顾客被紧急送医!深圳山姆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深圳“恶补”短板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19-10-30 22:07

正文


每当圳长跟外人说起深圳的好,都有可能被会“怼”上几句:


医院挂号,排得上吗?
公办高中,能考上吗?
房价那么高,买得起吗?


面对这夺命三问,即便是身为非典型“深吹”,圳长的所有回答也总是那么苍白无力。


没错,教育、医疗、住房是深圳肉眼可见的短板,是摆在深圳发展面前的三座大山,但它并没有像珠峰那么高不可攀,而且当年轻多金的深圳一旦行动起来后,往往会更加不遗余力。


在补短板上,深圳也有“深圳速度”。



教育: 现在读研还赶得及去深圳教书吗?

今年中旬,“竞争比高考还难”的深圳中考成绩一出炉,就引来了家长们的惊呼: 原来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深圳上不了公办高中。


其实,这样的录取率不是深圳独有,也不是只有今年才存在,而是今年深圳的录取率又下降了。


就在家长们越来越焦虑的时候,深圳教育局马上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根据规划,深圳将扩大中小学规模,解决义务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


到2022年,深圳全市将新增21万个义务教育学位,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 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



如果说学位的普及只是基础,那么更多人期盼的则是深圳的教育质量。虽然说,深圳最近爆出了将引进剑桥北大、哈罗公学、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国内外名校在深圳建立分校,但 更多家长们不仅看招牌,更看重师资力量。


作为全国十大中学、深圳四大之首的深圳中学,在2019年招录的28名应届教师中,有15人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28个老师的最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而且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深中已经吸引了40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来校任教,其中硕士、博士38名。


有人一定会说,每年没有几个学生能上得了深圳中学,这只是特例。那么近期登上微博热搜的龙华教育局,就会给你一个响亮的“耳光”:


2019年,深圳龙华区公开向海内外招募优秀应届毕业生,而且开出了令网友们“目瞪口呆”的条件:


年薪本科生26万+,研究生28万+,全日制博士还另外奖励20万,优秀毕业生奖励3-8万,优先为受聘者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此外,全年带薪休假165天+,非师范专业、无教师资格证者也可报考。


这个待遇让网友们瞬间变成了“酸柠檬”: 现在读研,还赶得及去深圳教书吗?



本月初,龙华教育局正式发布通告称,此次招聘一共吸引海内外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最终来自全球62所院校的491人入围体检。这些深圳的新老师86.2%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还有23名博士,以及76名清华北大学子。


从3.5万人中挑出近500个老师,可谓是真正做到了百里挑一 ,而这些高学历+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将被分配到龙华各个学校去培育更优秀的孩子。



其实在深圳, 高薪、高标准招聘公办中小学教师 已经很常见了,不止是龙华区,包括盐田区、宝安区等,近年新招的教师们的学历都普遍较高,而且年轻的他们也将带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普及学位,到引进名校,再到重金聘师。深圳如此“恶补”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深圳雄厚的财政实力,支撑得起这样的“高薪”;更重要的是, 深圳更懂得普及高质量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




疗:走出门 ,招进 来,35万补贴拿好了


跟教育一起被吐槽的,还有深圳的医疗。 其实“医生荒” 是一种全国性现象,但在深圳表现得却更加明显。


根据深圳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每千人口床位数3.65张,但同期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03张。可以说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医疗行业水平在国内不仅并不领先,甚至不如一些二线城市。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经常能在广州的大医院停车场,看到很多粤B车牌。即便到了今年,在深圳的一些医院也会出现 “有医院 ,没 医生” 的现象。


例如今年6月某个晚上,市民带着肚子痛的女儿去坂田医院就诊,结果发现“夜间无儿科”,急诊和门诊都没有儿科医生,只能去其他远的医院。


对此,坂田医院的副院长解释说当晚医生突发高血压,所以没人值班,但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 招不到 ”——“现在医院的儿科只有3名医生:一个是已退休多年的儿科医生,医院极力挽留返聘留下;一个是正在休产假的儿科医生;其次就是儿科主任医生。 我们长期招聘儿科医生,但招不到。


你很难想象,在坂田房价已经突破5万/平的今天,那里的医院竟然还缺医生。



不过医疗的短板,深圳也正在“恶补”。在“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新建成14家公立医院;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如果深圳能重金吸引优质的老师,那么也一定能吸引来优质的医生。


10月27日, 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医生招聘开始报名 。深圳共有62家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全国招牌人才,招聘岗位1673个,拟招5873人。


这不是深圳第一次走出门招揽人才,早在2015年,深圳就曾提出:从2016年到2025年,全市计划每年招聘全科医生不少于1000人,优秀者年薪不低于30万元。


而且,那些愿意来深圳从业的医生,符合标准还能拿到 最高35万的补贴

因为自2017年起,深圳对通过公开招聘到社康中心工作、取得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毕业生,按照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由社康中心同级财政分别给予25万元、30万元、3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分五年发放。符合人才资格的,还能享受相应的住房及补贴待遇。


对于深圳高薪“挖人”是否合适,用网友的话回答就是: 如果救我命的人薪资的越高,我心里越有底气。




住房:有10万/平豪宅,也有2万/平公共住房


假如提高待遇可以吸引好的老师和医生,那么深圳 让更多人死心塌地留下来的,则应该是一个安居的家。


说到房子,深圳人是饱含热泪的。


这几天,深圳近3000个富豪们纷纷冻结了500万的定金,为的是争抢13万/平的豪宅,理由之一便是其“价格便宜”。要知道,他们累计冻结资金近140亿元,这 相当于西藏2018全年财政收入的60%。

▲今天,深圳某豪宅销控情况(来源:圳在买房)
圳室长,公众号:圳在买房 大结局!千人啃汉堡选房9小时,深业中城这样卖掉49.66亿!


另一边,龙华某豪宅开放样板房,购房者需验资300万才能看进场,而坊间传闻该项目的出现,也将把宇宙中心的房价推高至10万/平。


只是,这些财富的狂欢只属于深圳1%的阶层,其余99%只是普通的吃瓜群众。


幸好, 吃瓜群众也有“春天” ——深圳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大规模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


从本月开始,深圳市将掀起公共住房开工建设的高潮,全深圳13个公共住房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截止2020年,深圳原本规划建设筹集40万套公共住房,但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已建设筹集公共住房31万套,到 明年将超额完成目标,累计筹建约42万套公共住房。


42万套住房,意味着深圳有42万个普通家庭在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你千万别小看这个“42万套”,要知道深圳2018年全年成交新房为2.9万套,2017年为2.5万套,2016年为3.8万套。也就是说,42万套公共住房比深圳近10年的新房供应加起来还要多。


到了2035年,深圳的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就将 超越全深圳的商品房总量


而且,官方正在协商新的政策帮助更多人安居深圳。例如规定位于原特区内的公共住房项目,最高售价低于5万/平方米;位于原特区外的公共住房项目售价低至2万-3万/平方米左右。


也就是说,你可以以5万/平的价格就能买入现在8-10万的南山福田; 你用3万的价格,就能买到现在6-8万的宝安龙岗龙华!


对于一些仍然难以承受的群体,例如困难家庭、环保工人、地铁公交司机、先进制造业职工等,深圳将以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优先配给。


未来,深圳不仅会出现10万/平的商品房,也会有大量低价的公共住房供你挑选。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不是画饼,而是在深圳能够真正切肤体验到的生活。



//////////


在教育医疗住房的建设上,一掷千金不是万能的。但对于深圳来说,确实是最能见效果的。这些民生方面的建设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更需要有投入的积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里,深圳是明确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所以在今天,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是越来越大,深圳的短板也正在越来越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