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名,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无闻。一位作家若是想要作品被人们熟知,一定要有一个标签。而当其名气达到一定程度时,当初的标签就可能成为人们走向他的一块绊脚石。
提起东野圭吾,一定会想到诸如“畅销”、“高产”、“推理作家”、“推理天王”之类的词语。然恕我直言,大多数读者对他的了解仍然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忽略了其内在联系的。不仅如此,我们对推理小说的发展的认识也是非常不充分的。虽然柯南·道尔笔下足智多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1896年就“来到”了中国,周作人先生1905年就开始译介了爱伦·坡……我们阅读西方推理小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认识日本的推理小说也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社会原因,我们对推理小说的重视可以说还远远不够。当然,在中国推理小说的发展史上,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作出过贡献的学者和作家,譬如上世纪的程小青先生。在西方,推理小说诞生之初本就是为上层阶级贵族们服务的,为了供他们消遣闲暇,推理小说(或称侦探小说)才独立发展成了一个文类。因此,无论在哪国的文学史上,推理小说都是一种不能和纯文学相媲美的文学类型。纵观世界文学史,大众文学(青春、言情、侠义、悬疑、推理等)总是出现在纯文学(贵族文学)之后的。譬如在日本文学史上,在武家政权之前以京都为中心的文学形式就是贵族文学,诸如物语、日记、随笔、歌物语、和歌等;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成立之后,贵族阶级没落,人们求安定于宗教,隐者辈出,代表武士文学的军记物语、贵族们全情创作的和歌集以及隐者文学的说话集和随笔集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学形态。直到江户幕府中期,大众文学的开端——所谓“町人文学”,才从街头巷尾之中产生。明治大正(1868-1925)年间,私小说继承了贵族文学的衣钵,继续发挥着纯文学的功能。直到黑岩泪香、须藤南翠、森田思轩、泉镜花、尾崎红叶、岩谷小波、江见水荫、德富芦花、菊池幽芳、冈本绮堂、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森下雨村、江户川乱步、甲贺三郎、安部公房、横沟正史、梦野久作、高木彬光、松本清张等人对侦探小说、悬疑小说、奇幻小说、恐怖小说的继承、创新和突破,日本才形成了推理小说这种文类。因此,今天我们所说的“推理小说”不是单纯以解谜为中心的类型(这类型在日本被称作“本格推理”),而是包括了以江户川乱步为首的“本格派推理”、横沟正史为首的“变格派推理”(以渲染恐怖诡异气氛为主)、以松本清张为首的“社会派推理”(以挖掘犯罪动机、联系社会现实、凸显人性和社会深层面问题为主)、以岛田庄司为首的“新本格派推理”(继承本格派并加入了新的元素)、以东野圭吾为首的“新社会派推理”(继承社会派并将其发扬光大),甚至还有警察小说、日常推理、女性推理和儿童推理,以及伊坂幸太郎那种已经被质疑不是推理小说(接近纯文学)的推理小说了。
在这种语境下,作为一名“推理小说家”的东野圭吾的作品自然没有停留在大多数读者心中的“推理小说”,他的作品之间有联系的、运动的、不断发展的。1958年出生的东野圭吾,如今已将近60岁,自他高中时写了第一本推理小说《警告Android》(未公开)至今,其创作生涯将近四十三年。1985年25岁的东野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后,次年他辞职从家乡大阪北上,在东京开始了专职作家的生涯。他每年都有新创作,并积极投稿应征文学奖,然而始终未能如愿。在《最后的致意》(2007)中,东野圭吾在和奥田英朗的对谈中提到那段蛰伏的岁月时说道:“写了二十年的书,却有十四年卖不出去。”寥寥数语,却不能概括他在十四年间日复一日的坚持、希望、失望和等待中内心的煎熬。这十四年包含了他年轻气壮的整个30岁,这是我不能想象的。其间他创作了《毕业》(1986)、《沉睡的森林》(1989)、《恶意》(1996)等优秀的作品。直到1997年《名侦探的守则》获得了当年“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的第三名,东野圭吾才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次年出版的《秘密》让时年40岁的东野圭吾提名多项文学奖,并最终获得了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东野圭吾因此跻身一流作家之列,之后又不断创作出了《白夜行》(1999)、《预知梦》(2000)、《单恋》(2001)、《时生》(2002)、《信》(2003)、《幻夜》(2004)、《嫌疑人X的献身》(2005)、《使命与魂的尽头》(2006)、《红手指》(2006)、《黎明之街》(2007)、《流星之绊》(2008)、《悖论13》(2009)、《新参者》(2009)、《布谷鸟的蛋是谁的》(2010)、《麒麟之翼》(2011)、《解忧杂货店》(2012)、《祈祷落幕时》(2013)、《假面前夜》(2014)、《虚无的十字架》(2014)、《拉普拉斯魔女》(2015)、《人鱼之家》(2015)等耳熟能详的畅销作品。其中《嫌疑人X的献身》在2012年更被提名为爱伦·坡最优秀长篇奖,并最终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最高推荐图书奖(推理部门)。看过这些作品的读者应该能看出来这一路来东野圭吾创作重点和技法的变化。前期的作品中以本格(解谜)为主,在凶手的诡计和推理的过程上精心设计,渐渐地在解谜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案件受害者的人文关怀,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让读者的角色从寻找蛛丝马迹推理解谜的破案者变成了思考现实和内省的哲学个体。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意味着他的作品具有了纯文学的功能;而当他的作品变成畅销书,变成人们阅读趣味的主流,就意味着大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当然,也有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纯文学正在走向死亡”。对此我认为都有讨论的余地。因为文学是什么,文学有怎样的功能,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毋庸置疑,《秘密》这部作品在东野圭吾的创作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于,同之前所有的推理小说都不相同——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没有设定警察或者侦探,无须寻找线索破案,没有凶手,没有诡计,但仍有谜待解。这个谜就是书名的“秘密”。初读时会以为这个秘密是主人公夫妇二人不为外人道的“家丑”,然而,直到读完最后一页、最后一句话,合上书,才能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你可能哭了,也可能笑了;可能叹了口气,也可能摇了摇头;可能感慨着命运,也可能直视着人生。我不知道这本书带给你的思考是不是你心目中的文学应该带给你的,但是我能保证这本《秘密》会向你呈现出一个“作家”的东野圭吾。
很庆幸能和东野圭吾处在同一个时代,很荣幸能翻译这部重要的作品,很高兴能向大家介绍我理解的东野圭吾和推理小说。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更加了解东野圭吾和他的这部《秘密》。
写在出版前夕
2017.10.13
©本文版权归 棠沐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