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高中物理学霸笔记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要不要对AI说谢谢?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居住证网上办理指南 ·  5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元宵节,武汉长江大桥、汉江桥限号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赞我创始人蔡叔:又一个区块链造富下的神话

请辩  · 公众号  ·  · 2018-05-16 16:32

正文

前言:首先感谢老赵的采访稿,标题令我颇为汗颜;其次根本没什么神话,就是踏踏实实地做了点事情,希望能对社会有一点贡献。


文末有福利,欢迎关注赞我的官方公众号,已关注的建议置顶,毕竟赞我或许会是第一个发朋友圈也能变现成钱的平台,切勿遗漏信息。


本文是一篇定向的采访特稿,对象是赞我的创始人蔡叔,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更全方位地了解蔡叔。


采访:阿基米德老赵


本文已经获多个区块链媒体转载,包括: 老赵读币、链之财经、 币圈老黄页、奇点区块链、币圈数据、币圈必读、币先知道、神探区块链、币圈圈、币火、币知财经、链评媒、要发车资讯、币萌主、数字货币精准分析、哈希智库、币闻财经、币园、鹰眼区块链、区块链日刊、区块链最前线、币虎漫步、币空投、王子区块链、区块链蓝海、链鱼、引路财经、疯狂区块链、币经等等。


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平时极少跟人社交,但一旦聊到跟他的工作有关的内容,他就会跟你聊上好半天。他的文字很冷,笑容却很暖,如果不认识他,你会将他当成普通的大男孩儿,完全无法将他与那个在商业世界里游刃有余的“蔡叔”联系在一起。


在区块链这样的新生领域摸爬滚打了5年,蔡叔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兵”。


在办公室见到他,我们被吓了一跳,他的办公桌是我见过最乱的之一,各种文件、草稿纸散落在桌子上,他似乎看透了我们的想法,笑了笑:“不好意思,有点小乱。”


在我的印象中,蔡叔是思维严谨的代名词,这在文化圈是众人皆知的事,我有点不解,就即时发问了,可是一问就后悔。蔡叔说:“人对于空间的记忆会更敏感一些,当我把这些都叠起来的时候,我很难记住某个东西是在第四层还是第五层,但我能轻易闪现它在东偏北25°的位置,让大脑背诵文字比拍照要难很多。”


蔡叔依然是那个蔡叔,是我多虑了。


很多人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OKEX的指数交易区交易的时候看到过“蔡垒磊”这个名字,提起这件事蔡叔笑了一脸。


“只要单笔交易15万人民币以上的,无论买卖绝大部分只有我接。有人曾一大早就扔几十个BTC给我,行情好的时候,一天能做一两千万人民币。”顿了顿,蔡叔似乎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只是银行卡经常被封,这个比较头疼,所幸这块也暂停了,我们就专心做量化业务了。”


这么庞大的资金,竟然都是蔡叔从“个人腰包”掏出来的自有资金,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虽说区块链的造富效应很强大,但也不禁有点好奇,这5年蔡叔都经历过什么。



1.比特基金


2013年,一群人聚在了一起,决定搞点事情。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货币投资基金,由李笑来组建,LP名单里有烤猫蒋信予、巴比特长铗、币信吴刚、F2Pool七彩神仙鱼、Dfund赵东、二宝郭宏才等数十位在之后的币圈里响当当的名字,彼时,他们都没有现在的光环。


蔡叔直言,当时参加LP聚会根本不像现在,铺天盖地弄媒体宣传,实事一点没干,逼格先铺起来,那时候大家也不是什么咖,圈子就一丁点儿大,聚一起听笑来讲他对区块链的判断,然后大家抱团取暖。


这个抱团取暖不是指钱,而是信仰,因为出了小会议室的门,根本没人信这个,每个人都需要一些来自“同类”的鼓励。


似乎鼓励收到了效果,比特币终于在2013年底迎来了一波暴涨,LP们在聚会时说,如果比特币能涨到一万块钱一个,那我们这帮人手里有多少钱。大家时常以盯着数字为乐。


“那个时候没经历过像样的大跌,所有人都没有防备。”蔡叔说,“我也没有。”


接下来就是长达两年的熊市,比特币离最高点最多跌去了近90%,这彻底击溃了所有人的信仰,很多人离开了币圈,包括某些LP,甚至有人粉转黑,开始说币圈不干净,玩庞氏骗局,比特币迟早归零。


他们应该都料想不到如今的币价,所以目前他们手里最值钱的资产,应该就是李笑来手上的基金股份,就这一份资产,只要好好打理,或许就足够普通人吃一辈子了。


“有一次笑来问我,如果当时大家没有投基金,有多少人手上还有币?我说,或许个位数吧。”蔡叔略有点无奈地说。


2.数个百倍神话


2014年开始,蔡叔才真正意义上投入大量资金到数字货币市场,和很多创下百倍奇迹的暴富者不同,蔡叔的投资有两大原则:


1.90%的币市可用资金只投主流币;


2.不买重复发明轮子的币种;


罗列了一下蔡叔在2017年以前买过的所有币种:BTC、XRP、PTS(后转化为bts)、ETH,4年来总共就买过4种币,4种都过了百倍或近乎百倍,2017年加入了EOS的身影。


他并不像有些人那样传奇,买了百倍币,全抛了又买入了下一个百倍币,收益上了万倍,他只是静静地持有,10倍也好,百倍也好。


“我判断不准短期的币价涨跌,所以只能是长期持有,什么东西能长期持有呢?至少更小可能会死,没想过百倍千倍的,不死就很好了,区块链市场的疆域不断向外拓展,只要不死的币,只要还有人关注的币,每次牛市来临就总有自己的一段出头之日,那就很好了,其他的我干不了。”


牛市看着山寨币一天翻几倍真的能不眼红?之所以不碰其他币种,应该是有他自己的投资逻辑,这或许跟他之前的经历有关。



蔡叔“股龄”很长,大三时就开始用赚来的钱炒股,当时红极一时的网络销售让他月入上万,于是,他比同龄人更早地真正接触到了资本市场。毕业后又在一家投资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现货操盘手,凭着聪明才智和对数字的敏感性,他迅速成为了公司的王牌。


年少得志可谓意气风发,他迅速离开了公司自己做起了期货,又用配资来炒股。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那么美好,终于有一天,好运戛然而止,他身无分文还带着一身的债务“滚离”了这个曾经让他站在聚光灯下的市场。


2017年,当公司接下了OKEX的做市商业务时,蔡叔对两个具体执行账户操作的小伙伴说:“期货合约只能用来对冲,不能用来炒币,无论是10倍杠杆还是20倍杠杆,谁要是偷偷去判断币价涨跌,哪怕你为公司赚了钱,也别怪我翻脸。”



3.文化圈大佬


蔡叔其实年纪并不大,85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就都这么喊了,五六十岁的也这么喊。


“我也很纳闷。”蔡叔笑道,“后来年纪大的粉丝说不好意思喊,我说你就当我姓蔡名叔好了。”


2016年,蔡叔还未辞去体制内的工作,显然他早已通过投资获得了财务自由,但依然没找到绝佳的创业方向,他并没有发现跳出体制的必要性,所有体制外能干的事儿他发现自己在体制内分点精力出来也能干好。


那一年,他开了一个公众号,叫【请辩】。


在鸡汤横流的世界里,请辩迅速成为了另类,蔡叔的思想和文风与整个公号圈都格格不入,用同行的话来评价就是——理性得近乎冷酷,逻辑清晰又直指人心。


很多人劝他改一改表达的方式,可他却把人家拉黑了——我就写给爱看的人看,不爱看就别勉强了。


这样一个“奇葩”的公众号,在2016年被新榜评为粉丝增长最快的公众号之一,又被“快版权”平台告知是“全网被抄袭数量最多的公众号之一”。


蔡叔曾经说过一句话:很多人在纠结该不该创业,其实答案很简单,不该,因为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你是不会纠结的。


他终于正式向领导递交了离职申请,家里人都对他走出公务员队伍表示难以接受,可他是一个所有主意都只听自己的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2017年,蔡叔出了第一本书籍《认知突围》,由于是新作者,中信起初并不十分看好,只给了1万多册的首印数。


其实这很正常,毕竟3万册就是畅销书标准了,有什么理由相信一个新作者的新书能卖出3万册呢?以真实销量计算,畅销书作者屈指可数。


但事实却非如此,《认知突围》预售前几天就几乎断货,出版社紧急加印几万册,可还是在正式销售的第二个星期正式断货,全网都只能预订,甚至出现了当当、京东、亚马逊相互抢货的事情,最后,销售的第一个月,这本书被破天荒地加印了7次。


2017年底,蔡叔被评为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贾平凹、尤瓦尔·赫拉利等人的名字一起出现在大屏幕上,我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很不真实,但这就是生活,生活本就是非线性的。”



4.改变一个行业:赞我


如今蔡叔已拥有和控股了4家公司,既有强大的区块链技术团队,又有身经百战的运营和内容团队,还有在币圈深耕了多年的量化团队,旗下拥有的自媒体矩阵粉丝过百万,又有在线教育平台蚂蚁私塾、在线直播平台蚂蚁直播、区块链媒体币经等产品线横跨文化圈和币圈。


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自己做一款“区块链+内容”的产品而不是投资一个时,他总会笑着反问一句:“就凭在这两个领域的积累,我们都不做,还有谁能做呢?”


这里面多少有点较劲的意思,于是我就想问问他,究竟同时在两个领域创业而不是跨界,优势能大到什么程度?


想不到他想也不想地回答我:“我们在一个月内就能为项目攒起几十万的社区用户,随时能让国内最顶尖的大咖来我们这儿提供内容,纯币圈是不用想的,几乎不会有这样的项目,以后大家就知道意味着什么了。”


蔡叔对赞我的定义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态”,我倒是很期待他那身兼胜寒门萨两大高智商协会会员的脑袋里可以设计出如何精巧的玩法。


光点赞和点踩的预测市场的功能显然是大大小看了这个系统,它既定位于“全内容”平台,之后又会推出自己的独立公链,显然野心不仅仅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或者是好玩而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