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您有帮助,请酌情在佣金派点上支持东吴机械团队(周尔双、朱贝贝、黄瑞连、罗悦、严佳、刘晓旭),感谢万分。
【东吴机械】周尔双13915521100/朱贝贝/黄瑞连/严佳/罗悦/刘晓旭
晶盛机电4月28日发布一季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109.71%;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27.37%;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120.0%。
2021年Q1晶盛机电收入9.1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110%,
利润增速大超收入增速核心原因在于规模效应明显。公司作为国内长晶设备龙头,囊括了全市场除了隆基以外的绝对高份额的订单(我们测算是除了隆基以外的的90%份额),晶盛机电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设备商,优势明显。且公司通过精益制造的理念,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水平,单晶炉的单日出货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目前已单日出货量为30台,单日营收超4000万元。
2021年一季度新接订单超50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2020全年公司新签订光伏设备订单超过60亿元),
截止到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未完成设备订单总金额为104.5亿元,其中未完成的半导体订单金额是5.6亿元。由于占比最高的光伏订单生产周期在3个月,发货后的验收周期为3-5个月,按照目前的订单确认进度,我们判断将充分保障2021年公司的业绩成长。
2021年Q1晶盛机电盈利能力创历史最高单机水平,
其中毛利率为36.35%,同比+3pct;净利润率31.20%,同比+13pct,远超市场预期,和我们的判断完全一致。因为新增加的收入,从边际来说,没有产生新的生产工人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仅多了组装费用和运输成本;均通过自身的管理优化,将毛利润很好的转换成了实际利润。2021年Q1晶盛机电三项费用率合计不足5%,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现金流连续8个季度为正数,持续健康稳定经营。
2021年Q1晶盛机电经营性现金流的净额为+0.37亿元。
3
光伏硅片环节迎来扩产潮,更新迭代背景下长晶龙头迎来收获期
光伏硅片与半导体相似,大尺寸是未来发展方向。
2019年起,隆基、中环、晶科、晶澳等光伏企业相继启动硅片扩产项目,210大硅片渗透率不断提高。其中,作为核心设备商的晶盛机电最为受益,原因系区别于其它的电池片设备,部分设备技改即可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而长晶炉随着硅片直径的变化,将会完全迭代。
更新迭代背景下公司光伏长晶业务即将迎来收获期。
公司凭借较强的产品实力,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和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均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在除了隆基以外的单晶炉市场需求上,公司销售额占据了90%的份额,总体市占率约70-80%,是行业内的主力供应商,将充分受益大硅片扩产潮,光伏长晶业务即将进入收获期。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3.92(维持原值)/19.67(维持原值)/26.94亿元,对应PE为35/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光伏下游扩产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2021年Q1晶盛机电收入9.1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110%,
利润增速大超收入增速核心原因在于规模效应明显。公司作为国内长晶设备龙头,囊括了全市场除了隆基以外的绝对高份额的订单(我们测算是除了隆基以外的的90%份额),晶盛机电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设备商,优势明显。且公司通过精益制造的理念,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水平,单晶炉的单日出货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目前已单日出货量为30台,单日营收超4000万元。
伴随着210渗透率提高这一贯穿未来3年的行业大变革,全市场存量的10000台长晶炉有望迎来替换;叠加硅片环节新玩家不断涌现,我们判断晶盛机电将迎来公司创立至今的新接订单最高年度。且由于210大尺寸对热场和长晶工艺的挑战加大,公司拳头产品光伏长晶炉的单价并没有出现任何下滑,长期保持竞争力。
2021年一季度新接订单超50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2020全年公司新签订光伏设备订单超过60亿元)
,截止到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未完成设备订单总金额为104.5亿元,其中未完成的半导体订单金额是5.6亿元。由于占比最高的光伏订单生产周期在3个月,发货后的验收周期为3-5个月,按照目前的订单确认进度,我们判断将充分保障2021年公司的业绩成长。
2021年Q1晶盛机电盈利能力创历史最高单机水平,
其中毛利率为36.35%,同比+3pct;净利润率31.20%,同比+13pct,远超市场预期,和我们的判断完全一致。因为新增加的收入,从边际来说,没有产生新的生产工人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仅多了组装费用和运输成本;均通过自身的管理优化,将毛利润很好的转换成了实际利润。2021年Q1晶盛机电三项费用率合计不足5%,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现金流连续8个季度为正数,持续健康稳定经营。
2021年Q1晶盛机电经营性现金流的净额为+0.37亿元,
现金流连续8个季度为正数,持续健康稳定经营。
3
光伏硅片环节迎来扩产潮,更新迭代背景下长晶龙头迎来收获期
光伏硅片与半导体相似,大尺寸是未来发展方向。
2019年起,隆基、中环、晶科、晶澳等光伏企业相继启动硅片扩产项目,210大硅片渗透率不断提高。其中,作为核心设备商的晶盛机电最为受益,原因系区别于其它的电池片设备,部分设备技改即可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而长晶炉随着硅片直径的变化,将会完全迭代。我们预计2020-2022年国内年均新增硅片产能超100GW,对应20-22年年均新增设备需求超200亿(2亿元/GW)。存量市场方面,伴随着行业对大硅片已达成共识,未来3-5年存量市场有1万多台单晶长晶炉需要淘汰,国内年均存量更新硅片产能超50GW,对应2020-2022年存量设备需求超100亿(2亿元/GW)。
更新迭代背景下公司光伏长晶业务即将迎来收获期。
在大硅片成本中,设备折旧占比已经不再是第一位,硅片厂商更看重设备商的能力是配套效率,包括:
1)交付能力,
根据我们的测算,中性假设下,晶盛单日出货量可达21台,以每周工作6天、每月4周计算,单月出货量可达500台左右。目前晶盛是国内仅有的单月可交付500台以上长晶炉的设备企业,且交付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2)服务能力,
晶盛设备到场后投入运营和产量爬坡所耗费的时间短,并且能够稳定保持产量;
3)未来研发潜力,
具有持续研发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设备产能和降低能耗的设备商将显著受益。公司凭借较强的产品实力,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和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均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目前国内主要的单晶炉供应商包括晶盛机电、天龙光电、精功科技、京运通、连城数控、北方华创。连城数控是隆基的关联企业,在单晶炉业务上和隆基深度合作。
在除了隆基以外的单晶炉市场需求上,公司销售额占据了90%的份额,总体市占率约70-80%,是行业内的主力供应商,将充分受益大硅片扩产潮,光伏长晶业务即将进入收获期。
4
半导体大硅片亟待国产化,龙头设备厂有望受益下游需求旺盛
晶盛机电具备8寸线80%整线能力,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
晶盛机电在半导体单晶炉领域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已具备8寸线80%整线以及12寸单晶炉、抛光机等50%以上设备供应能力,并与中环、有研、金瑞泓、郑州合晶等国内主要大硅片厂都保持紧密合作,大硅片国产化浪潮下最为受益。
中环大硅片客户认证稳步推进,20-21年有望上量。
中环股份为中国大陆主要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之一,目前市场份额还较低。公司在8英寸和12英寸大硅片方面的客户认证进展正在稳步推进,与国际前五大硅片制造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我们预计2020至2021年将是公司客户验证迎来收获上量的节点。根据中环股份微信公众号2020年7月15日披露:
8英寸硅片:
应用于Power、Logic、IGBT、Sensor等领域的产品,已通过国内外多家客户认证,实现规模化量产,2020年伴随宜兴自动化生产线产能的释放,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12英寸硅片:
应用于Power、CIS等领域的产品已经通过多家客户认证,进入增量阶段;应用于Logic、Memory的COP Free产品已完成28nm全流程的技术节点开发,产品已在客户端进行认证。在公司晶体研发基地已完成19nm晶体的研发及评价。
晶盛机电系中环核心设备供应商,且持有无锡中环领先10%的股份,强强联合共同研发,预计中环在扩产中将优先选择晶盛的设备。
我们预计随着中环无锡项目的进展加速,项目用的设备订单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落地,晶盛机电将会逐步兑现半导体设备的业绩。按照我们的测算,中性假设下,晶盛机电设备占中环定增项目总采购量的60%,则对应每年10.8亿元设备订单。因此我们认为,晶盛机电未来3年的半导体设备订单有望大幅超市场预期。
5
蓝宝石业务业绩远超预期,长远来看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0年,公司蓝宝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194.32%,业绩表现远超预期。
从短期来看,通过与蓝思强强联手(设备&材料合作),公司已经成功切入消费电子领域,
2021年5月合作项目设备即将进场,预计2-3年内成功放量后,公司蓝宝石业务占营收比例将大幅上涨,有望成为另一大核心增长点。
从长期来看,蓝宝石晶体有望在手机盖板等应用场景成功放量。
目前,市场普遍观点认为,蓝宝石价格昂贵,将不会被应用到手机盖板等场景。但我们判断,光伏行业的核心是降本增效,当蓝宝石成本和价格跌破零界点后,大规模的批量应用自然会产生,届时蓝宝石带来的市场空间有望成为晶盛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3.92(维持原值)/19.67(维持原值)/26.94亿元,对应PE为35/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