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5 小时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丘成桐任首任院长!顶尖大学成立新学院:8年制 ... ·  5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升到L6,谈谈今年的情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教建筑

【经典】日本四天王寺

佛教建筑  · 公众号  ·  · 2019-02-28 07:33

正文


四天王寺


四天王寺(图1),又称金光明四天王大护国寺,始建于公元593年。圣德太子为讨伐物部氏,造四天王并立此寺,为日本最早建立的寺院之一。建寺以来数次烧失,1963年完成了最近的一次重建。因为是复建且用了钢筋混凝土的方式,所以四天王寺一直是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很多朋友飞机降落大阪后便直接转车去了京都或奈良,错过了大阪市中心内的这座在日本佛教建筑史上极有影响力的寺院。其实四天王寺最大的价值在于对飞鸟时期完整伽蓝布局与建筑样式的再现


【图1:四天王寺】


恰逢公司团队建设,酒店窗外正好能看到四天王寺全景(图2),可见完整而宏大的伽蓝布局,异常震撼。四天王寺要想到达其实很方便,出JR天王寺站步行10分钟即可步入南大门。


【图2:远眺四天王寺】


简单说下四天王寺的历史。公元六世纪末,日本列岛的政治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因为佛教的传入,朝廷内部对于是否接纳这一外来宗教产生重大分歧。苏我马子、圣德太子为首的“崇佛派”和物部守屋为首的“排佛派”之间发生了战争。在整体形势不利于崇佛派的境况下,圣德太子发愿,若有一天凯旋归来将建造殿宇供奉四天王。推古天皇元年(公元593年),圣德太子如愿以偿,在难波荒陵完成了四天王寺的建造。这一年,圣德太子开始摄政。从公元593年到710年这段时间称之为飞鸟时期。同一时期,在奈良郊外,飞鸟寺也开始动工。建成时间大约在公元596年,比四天王寺晚3年。飞鸟寺、法隆寺、四天王寺,是日本最早的一批佛教寺院。


【图3:四天王寺中心伽蓝布置图】


四天王寺是日本早期伽蓝布局中“四天王寺”式的代表(图3)。以塔为中心,整体核心建筑在中轴线上一字排开,前塔后殿。中心伽蓝区域按照参拜顺序分别为:南大门、中门、五重塔、金堂、讲堂。与四天王寺布局相同的寺院在日本还包括:飞鸟-山田寺(676年)、飞鸟-中宫寺(7世纪)、飞鸟-橘寺(7世纪)。同一布局在朝鲜半岛有:高句丽-定陵寺(427年)、百济-军守里寺(6世纪中)、百济-王兴寺(577年)(图 4-6 )等。“四天王寺式布局”可以算是公元 5-7 世纪东亚最流行的款式,体现了佛塔在整个寺院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期中国的北魏洛阳永宁寺布局可以说和四天王寺如出一辙,只是永宁寺规模更大而已。


【图4:飞鸟-山田寺伽蓝复原图】


【图5:飞鸟-橘寺伽蓝平面复原图】


【图6:百济-王兴寺伽蓝复原图】


除了四天王寺式布局以外,在飞鸟时期,还出现了塔与金堂并列的“法隆寺式布局”、一塔三金堂的“飞鸟寺式布局”、以及以药师寺为代表的“双塔布局”(图7)。这些寺院中除了法隆寺伽蓝还健在外,其它都已仅剩遗迹。从这样的伽蓝配置变化上能够看出日本早期寺院中塔与金堂地位的不断变化。佛殿最终超越了塔的地位,成为了寺院的核心。


【图7:飞鸟时期伽蓝平面配置图】


位于奈良斑鸠町的法隆寺是现存飞鸟时期寺院中寺院格局保存最完整的。飞鸟时期留下的建筑包括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共4座。加上奈良时期的建筑,法隆寺仅仅一寺就保存了唐代同时期的建筑11座,接近全中国现存唐代建筑总数的4倍。法隆寺中的不少建筑样式、结构都是早期古建筑中的孤例。大阪四天王寺的复建工程中其实参考了不少法隆寺建筑群里的元素(图8)。下文会提及一些。


【图8:法隆寺建筑群】


【图9:四天王寺南大门】


下面来讲讲四天王寺的第一道门——南大门(图9)。南大门两层三开间,单檐悬山顶,第二层不可登临。补间位置可见人字栱。人字栱为直脚,风格高古,与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内部 窟檐上的相似(图10)。直脚人字栱多见于南北朝至隋代。唐以后逐渐演变为曲脚人字栱,然后进一步演变成类似驼峰的卷草或双卷草形斗栱。盛唐以后人字栱大多被驼峰代替。再往后,复杂的补间铺作出现,人字栱的最后一点痕迹终于消失(图11)。


【图10:云冈石窟窟檐中的人字栱】


【图11:从莫高窟壁画看人字栱的流变】


法隆寺中门和金堂二层勾栏上目前还保存着人字栱的实物,都为曲脚人字栱(图12)。这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两处人字栱实物。四天王寺并没有采用这种样式,想想也并无任何问题。在法隆寺和四天王寺建设的年代,这两种样式的人字栱其实同时存在。


【图12:法隆寺金堂和中门上的人字栱】


南大门另一重点是位于正脊两端的金色鸱尾。鸱尾带有鲜明的飞鸟特色。飞鸟时期的寺院出土中能看到这样形式的鸱尾曾普遍存在(图13)。胴(dong,4声)部平滑流畅,鳍部顶端锐利,整体造型极为简洁,与以唐招提寺为代表的奈良时代鸱尾造型有一定区别(图14)。


【图13:飞鸟时代部分出土鸱尾】


【图14:奈良-唐招提寺鸱尾】


【图15:奈良时期鸱尾解析图】


日文资料里找到一张奈良时期鸱尾的各部位解析图,加深理解(图15)。


【图16:四天王寺中门-1】


【图17:四天王寺中门-2】


南大门之后就是中门(图16-17)。四天王寺虽然整体布局是中轴线式,但是日本现存大陆式寺院的山门基本都被封闭。与此相同的例子如:法隆寺、东大寺、药师寺等。进入寺院都要从回廊周围的小门进入。山门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同样有一对金色鸱尾。值得一提的是,歇山顶采用了两段式。这种屋顶做法多出现在汉 — 南北朝时期,在仿古建筑和壁画中还能看到。这种样式日本有一个专门的词叫“錣屋根”。


【图18:西安青龙寺惠果空海纪念堂】


1984年,由古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主持复原的西安青龙寺惠果空海纪念堂(图18)就采用了两段式歇山顶的做法。奈良东大寺,为纪念重源和尚而修建的俊乘堂(图19)使用了两段屋顶。奈良法隆寺宝物馆中飞鸟时期的玉虫橱子(图20)也采用了这种屋顶。敦煌莫高窟396窟北周(图21)壁画中可见大量这种屋顶。四川牧马山东汉崖墓出土的明器中(图22)有一座完整的两段式歇山顶建筑。可以确定的是,两段式歇山顶最早起源于中国,是歇山顶建筑逐渐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样式。后来两段屋顶合并在一起,中间的折角也变得平滑起来。


【图19:东大寺俊乘堂】


【图20:法隆寺玉虫橱子】


【图21:莫高窟396窟北周壁画】


【图22:牧马山崖墓明器】


中门左右两侧伸出回廊(图23),围绕寺院一周,汇于讲堂两侧。回廊样式与法隆寺飞鸟时期回廊基本一致。大叉手置架于平梁之上,托大斗,斗上置捧节令栱,再托脊槫。回廊所有柱子均为梭柱,上置皿板。以上这些特征都和法隆寺(图24)一样,不在赘述。


【图23:四天王寺回廊及细节】


【图24:法隆寺回廊及细节】


中门之后是五重塔。五重塔收分十分舒服(图25),自下而上逐层减小。完全不同于近乎直上直下的日本第一高塔,京都东寺五重塔(图26)。塔各层勾栏标配人字栱。因为是钢混结构,所以内部无心柱。沿狭窄的楼梯可拾级而上至塔顶,说是可以登塔远眺,其实第五层窗户很小,基本看不到任何东西(图27)。


【图25:四天王寺五重塔】


【图26:京都东寺五重塔】


【图27:四天王寺五重塔内部】


日本飞鸟时期建筑样式受到朝鲜半岛建筑风格的影响,而朝鲜半岛又受到了南朝影响。走入四天王寺,脑中不由地开始想象1500年前南朝建康都的壮美。南朝木结构佛塔遗址至今没有完整的发掘,资料凤毛麟角。我们对当时佛塔样式、规模的了解只能通过其它出土文物上的建筑图像进行研究。南京钟山独龙阜东侧出土的石塔残件(图28),疑似为南朝开善寺旁的宝志和尚塔或慧约娄禅师塔遗构。平面正方形,三开间,柱间可见人字栱。2017年浙江博物馆“梵天东土·并蒂莲花”特展上展出的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的一佛四菩萨组合,背屏上可见一座三层小塔(图29),同样为方形。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在南北朝时期,木结构佛塔大多为四边方形。而这种形制漂洋过海,最终影响了日本大量佛塔建筑。


【图28:独龙阜出土石塔残件】


【图29:梁天监十年一佛四菩萨组合】


我们知道日本佛教建筑风格的发展脉络与中国不同。中国大体以时间为维度不断演变。不同朝代都有各自时代的特征(比如:宋代特征、金元特征等)。而日本佛教建筑在各时期的特征区别相对较小。岛国人民使用了“按风格划分”的方式来归纳自己本国建筑。也就是说同样为“和样建筑”(这里就不细说什么是和样建筑了),7世纪和17世纪都可以有!这就是我们说日本建筑存古度很高的原因。很多中国的化石级的构造确实只能在日本看到。日本今天95%以上的佛塔均为四边方形塔(图30),这就是拜“和样建筑、飞鸟样建筑”风格所赐的。


【图30:日本佛塔】


【图31:四天王寺金堂】


五重塔后是金堂(图31)。金堂为两层单檐歇山顶,屋顶同样为两段式。第一层五开间,第二层四开间。因为金堂内不给拍照,这里大概描述下金堂内的布置。金堂内空间很大(图32),主尊救世观音(图33)半跏趺倚坐于圆柱形台座之上。其形象取自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像(图34)。而梦殿救世观音的形象传说取自圣德太子本人容貌。救世观音头戴宝冠,脚踩莲花,上有天盖,后有舟形火焰背光。虽然为新塑,但极其精美,让人不由地发出赞叹。救世观音两侧分别是六重金塔和舍利塔。由于无法靠近,所以上述均难以辨别制作材料(还请网友补充)。金堂四周有四天王,四壁绘满壁画,题材为佛传故事。总之虽然是仿古建筑,但看了真让人拍手叫绝。


【图32:四天王寺金堂内景】


【图33:四天王寺救世观音】


【图34: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


再退到金堂以外看看斗栱(图35)。可看见第二层安排了同法隆寺金堂、中门、五重塔一样的云栱(图36)。飞鸟时期的寺院遗存非常有限,四天王寺金堂用云栱实属不得以的选择(没别的可抄的)。云栱的设计类似于我国建筑中偷心造的概念,只照顾了向前出挑,横向结构不稳定,支撑力也不够。后世已经证明这样做法的弊端。法隆寺金堂四周支撑的柱子就是为了应对屋檐的沉降。一层副阶周匝则是为了遮挡四根柱子,以保持美观(图37)。


【图35:四天王寺金堂云栱】


【图36:法隆寺五重塔云栱】


【图37:法隆寺金堂副阶周匝】


金堂的椽子为辐射式布椽(图38),这是我在第一次到达四天王寺时十分意外的。现存飞鸟以及奈良时期的建筑都使用了平行布椽(图39)。平行布椽甚至被定为这两种建筑样式成立的必要条件。辐射式布椽法是随着禅宗以及禅宗样建筑的流行而进入日本的,这是镰仓时期的事情了。


【图38:四天王寺金堂椽子】


【图39:和样建筑椽子】


在飞鸟时期,建筑上到底是否会使用辐射式布椽,很难下定论。可以确定的是,这两种布椽方式至少在汉代就已存在。高颐阙(图40)和太室阙(图41)就分别用了两种方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图40:高颐阙-辐射式】


【图41:太室阙-平行式】


【图42:四天王寺讲堂及主尊】


金堂之后是讲堂(图42)。讲堂单檐歇山顶,面阔八间。为什么是八间,不得而知。讲堂内阵以中央为界,东边的称为东堂,又叫冬堂。西边的称为西堂,又叫夏堂。主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四壁绘满玄奘取经故事。


【图43:法隆寺回廊重建线路变化】


在回廊和讲堂的组合方式上,法隆寺和四天王寺显示出了不同的做法。法隆寺的回廊是在讲堂以南闭合,把讲堂排挤在了回廊的外围。四天王寺的回廊则直通讲堂两山面。之所以现在法隆寺的回廊也通向讲堂,是因为老回廊和讲堂已在公元925年烧毁。后世重建时改变了回廊的路线(图43),将回廊加长了一截,并延伸到了讲堂两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