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剑圣喵大师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这里有一个你未知的心理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童俊邀请你:开年大作,仅招60人,拼手速! ·  14 小时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时间就是金钱——吗? ·  5 天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人人都是NPD?|《新疯狂时代》 ·  4 天前  
壹心理  ·  MBTI有那么多人相信,真的靠谱吗?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剑圣喵大师

武汉大学教授肺癌晚期上网求助,一条高赞评论扎了无数人的心……

剑圣喵大师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0-10-20 21:37

正文


文 | 李月亮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这几天很多人在讨论一个新闻。

说来挺让人心酸的。

武汉大学教授曹亚雄,博士生导师,52岁,三年前患了肺癌。

前期治疗,他陆续花了40万,已经倾尽所有。

现在他每个月光药费就需要4万,实在没钱再治疗了,只好在网上求助,希望募得30万元救命钱。

“人真的很脆弱,一场疾病意外就能将一个人的尊严毁灭。

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恳求大家的帮助……”

这句话从一个985高校博士生导师嘴里说出来,实在让人唏嘘。

他曾经也是风度翩翩,儒雅博学,讲课、写著作、去国外讲学。

现在却缠绵病榻,为医药费愁肠百结。

最后不得不放下尊严和体面,向陌生人求助。

武汉大学的老师说,曹教授是一位很热情的老师,患病后还一直坚持在教学岗位,今年还在指导他的学生。

曹教授自己在求助信里写,他希望能早日康复,继续回到教育工作中。

但癌细胞已经脑转移,没有人知道,老天会如何安排这位教授的命运……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居然拿不出几十万的医药费。

我问了几个高校的朋友,得到的回复是:

“有些文科教授,收入确实不高,一下拿出几十万,真的有难度。

如果家里再有其他情况,比如父母也有重病,或者刚刚买了房,那手上可能就真是没什么钱。”

这条新闻底下,点赞最高的评论是:

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越想越扎心。

相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教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算高的了。

他们面对一场大病,依然束手无策,我们普通人,又有多少能扛得住?

曹教授前期花掉40万,后面还至少需要30万,这70万就算能报销一半,也还需要自己负担35万。

有多少家庭,能在不卖房的情况下,一下拿出35万去治病?

疾病真的太可怕了, 它可以轻易摧垮任何一个人。

不管你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多么强烈的求生欲; 不管你有多么牛的成就,多么高的文化。

只要被大病袭击,就必是一场灾难。

花钱,受罪,痛苦,绝望。

有积蓄也许还好点, 没钱的,几乎只能听天由命。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就由衷地想,一定要好好保护身体啊,健康真好。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你现在的存款够你在医院ICU待几天?”

下面的回复,个个扎心。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医生, 给出了一个参考费用。

一般来讲,如果病情是平均水平,每天1万。


病情非常严重,每天2万。


病情极其严重,又住进了一个能提供最高水平治疗的ICU,每天3万。


有一位爸爸验证了他的说法:

“我在湖南省人民医院ICU门口的楼梯上看到这个话题。

我儿子,三岁半,因为腺病毒感染,今天ICU第36天。

孩子没生病时,我花一百块钱都要考虑下。

刚老婆跟我说,今天只用了三千不到,我竟然笑出声了。

我卖掉了那辆陪了我几年的车,得到了17800,刷空了信用卡,贷空了所有正规的网上贷款。现在花了差不多三十万了。

加油啊!儿子!

爸妈已经扛不住了。”


还有位ICU的医生,晒出了一份账单。

这是一个临时进ICU抢救的病人,一天的部分费用。


细看真的挺惊心。

我们平时去餐馆,可能多点一个30块钱的菜都舍不得。

但进了ICU,一个生物补片3600元,一次用两片。

你用不用?

不用可能这命就保不住了, 用,俩月的工资就没了。

所以人家说,医院里最恐怖的地方不是太平间,而是ICU。

进了ICU,你会感觉到钱不是钱,钱是废纸,钱也是命。

很多东西就是贵,谁也没办法。

一位ICU的医生自己说:“我们科里讨论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是不进ICU!”

是啊。

最好的办法,还是好好保护身体,健健康康的,一辈子不进ICU。

不但自己要健康,也一定要关注家人的健康,提醒他们保护好身体。

因为一人大病,全家判刑。 小康和赤贫之间,只隔着你或家人的一场大病。


有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始终忘不了。

她叫原晓娟,生前是《时尚》杂志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很有才,很能干。
她是个追求完美的女人,工作特别努力。

她老公说:“她的工作量基本是一个普通编辑的3倍,一年数次出国访问,国内出差像坐出租车一样频繁,每天也就睡四、五个小时。”

2006年7月,34岁的原晓娟觉得胃不舒服,去医院一查,发现已是胃癌四期,出现了27个淋巴转移,病情非常严重。

得知自己的情况后,她跑回病房,号啕大哭。

那几天她一直哭:

“我感觉我身上的癌细胞在四处流窜,晚上一个人时眼泪忍不住地流。我想儿子,他才8岁,我至少也要再活10年等他成年啊,我实在无法想像没有妈妈他会怎样, 我舍不得可爱的儿子和爱我的老公……”

两个月后,原晓娟做了整胃切除手术,清理了淋巴,把肠子提升再造了一个胃。

休息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化疗。

虽然经过了顽强抗争,也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治疗,家里甚至卖掉了一套房子,可惜最后,原晓娟还是丢下老公孩子,走了。

从发现癌症到离世,不到一年的时间。

那段时间,她写下了很长的《癌症日记》。

日记里,她反思自己的病因,大概有三条:

第一,超常的工作强度和严重不足的睡眠。

医生跟她说,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力会大幅度下降,身体自然会受到损害。

第二,没有善待自己的胃。

她是中国时尚界美食与美酒的权威,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前一天吃到很晚,第二天为了减肥,就不再吃了。这样反复折腾,胃就被搞垮了。

第三,压力和紧张。

她工作特别认真,特别拼, 长期的透支,导致了她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很差。

原晓娟最后说:“很多病因都是自己种下的。希望我的教训,能给像我一样的人们一些警示。”

成千上万的网友们看着她的癌症日记,送走了她。

很多人说,原晓娟代表了力争上游、透支生命的新锐一代,她的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应该让更多人警醒。

是啊, “努力上进”是中国人一直提倡的美德。

太多人为了更好的前程、更多的收入,不顾一切地拼着命。

可是,有的人拼着拼着,命真的被拼没了。

所以亲爱的,我必须要提醒你:

万事皆有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