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梁中华宏观研究
中泰证券宏观研究,发布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骏景农业  ·  2025,玉米能涨价吗? ·  4 小时前  
禽报网  ·  冻品\\2月上旬肉鸭产品市场行情分析 ·  10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元宵节北方迎气温低点 南方陆续降温 ·  昨天  
掌上平度  ·  开足马力备春耕!平度这家企业→ ·  2 天前  
微观三农  ·  评论丨打好全年粮油生产第一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梁中华宏观研究

出口如何重构?产品哪些机会?——离不开的“中国制造”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6-01 07:39

正文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 梁中华团队
本报告作者:

李俊 S0850521090002

梁中华 S0850520120001


系列报告 (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1)离不开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海通宏观李俊、梁中华)


·投资要点 ·

我们在第一篇《 离不开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 》中指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优势依然存在。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焦点则集中在中美贸易领域。本篇在此基础上,从中美贸易角度,进一步探析,过去几年我国外需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当前哪些商品依然表现亮眼?
风险提示: 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1

中美贸易:过去五年,有何变化

贸易摩擦再度出现。 5 14 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我国 180 亿美元商品加征额外关税,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半导体、医疗用品等商品。此次变化是在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基础上的延续。那么,在关税影响下,过去 5 年,中美贸易有何变化?

此前关税清单商品份额已下降。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美国针对我国进口商品共计发布 4 批次加征关税清单,前 3 批次商品均被加征关税 25% (分别为 2018 6 月公布的 340 亿美元商品清单、 2018 8 月公布的 160 亿美元商品清单以及 2018 9 月公布的 2000 亿美元商品清单), 4 批次商品被加征关税 7.5% 2019 9 月公布的 3000 亿美元商品清单,只执行了其中的一部分)。

从美国自我国进口商品金额来看 2017 年进口商品中有 67% 的商品被列入关税清单 。其中, 46.5% 的进口商品被加征 25% 的关税, 20.1% 的进口商品被加征 7.5% 的关税。截至 2023 年,美国自我国进口商品中被加征关税的商品份额已经 降至 55% 左右。

被加征关税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类商品。 2017 年进口额测算,我国被美国加征关税的商品有 50.0% 集中在机电和音像设备及零件。 其中,电机、电气设备等占比为 25.5% ,核反应堆、机械器具等比重为 20.4%

这也是美国自我国进口的重点商品。 2017 年进口额测算,美国从我国进口的商品中超过 50.0% 集中在机电、音像设备及零件领域。其中,电机、电气设备等比重为 29.1% ,核反应堆、机械器具等比重为 21.7% 此外,家具、车辆、服装、塑料制品、钢铁制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等也是进口和被加征关税的重点。

进一步来看,基于 HS6 位编码测算, 被加征关税商品中数据交换机占比最高( 6.8% ),其次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等( 4.5% ),而静止式变流器( 1.4% )、闪速存储器( 1.3% )、巨大中型机处理部件( 1.3% )、彩色电视接收机( 1.2% )、装软垫的木框架坐具( 1.1% )、非办公用金属家具( 1.0% )等也是重点。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美贸易直接依赖度有所下降:美国对我国进口依赖度已降至 2005 年的水平。 2000 年以来,美国对我国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从之前的 5.0% 附近一路攀升至 22.0% 附近( 2017-2018 ), 我国持续多年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这一趋势开始逆转,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开始持续下降( 2020-2021 年受新冠冲击略有回升)。截至 2024 2 月,这一份额已下降至 13.8% ,为 2005 年附近水平。
但美国需求仍然较强。 尽管美国自我国进口不断减少,但美国经济需求仍然相对稳健。 截至 2024 2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 2018 6 月),美国自我国进口减少了约 20.0% ,而自世界其他地方进口则增加了约 40.0%

美国从哪些经济体的进口增加了? 截至 2023 年,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下滑了约 7.7 个百分点(相比 2017 年)。而美国自墨西哥、越南、加拿大、韩国以及印度等地进口明显增加。例如,美国自墨西哥进口份额增加约 2.0 个百分点,自越南进口份额增加 1.7 个百分点,自加拿大、韩国以及印度等地进口份额也分别增加 0.9 个百分点、 0.7 个百分点以及 0.6 个百分点。

截至 2023 年, 美国自墨西哥进口份额提升至 15.4% ,超越我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06 年以来首次被超越)

被加征关税商品:“替代效应”更为明显。 分类别来看,截至 2023 年,美国整体的进口中,对加征关税类的商品进口增加了 29.5% ,对非关税清单商品进口增加了 41.7% ,整体略高于关税清单商品。

进一步来看, 对于加征关税清单内的商品,美国自我国进口减少了 30.5% ,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 42.5% ;对于非关税清单商品,美国自我国进口仍增长 14.6% 2020-2022 年期间大幅上行, 2023 年回落),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 58.6%

3 批次加征关税商品受到的冲击较大。 截至 2023 年,美国对我国进口依赖度下降了 7.7 个百分点, 90.0% 集中在被加征关税的商品 尤其是第 3 批次商品。 截至 2023 年,对于第 3 批次商品,美国自我国进口减少了 41.1% ,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下降了 4.5 个百分点;第 4 批次商品进口也减少了 17.5% ,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下降了 1.6 个百分点。 而未加征关税商品在 2020-2022 年期间,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还是提升的, 不过在 2023 年下滑了约 0.9 个百分点。


2

细分商品:贸易流如何迁移?

接下来,我们从具体商品角度,深入剖析中美贸易链条的变化。我们首先来分析下我国被加征 25% 关税的重点商品,考察贸易流的变化。

就半导体产品而言,美国对我国的直接依赖度已经明显下降,泰国、越南等替代了我国较多的份额。不过,我国半导体产品出口依然强劲,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品出口国,主要流向亚洲和欧洲地区,例如,韩国、越南、荷兰以及印度等。尤其是美国依赖较高的韩国和越南等,实际上非常依赖我国的生产。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半导体产品减少了 52.3%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增加了 48.4% 2018 6 月,美国半导体产品主要进口来源国为马来西亚( 29.9% )、中国( 11.7% )以及日本( 9.9% )。

美国自泰国和越南等进口的半导体产品明显增加。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 下降了 7.6 个百分点 马来西亚下降了 10.8 个百分点; 泰国则提升了 5.7 个百分点,越南也提升了 5.2 个百分点 当前主要进口来源国已经变化为马来西亚( 19.1% )、越南( 9.8% )和泰国( 8.4% ), 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已经不足 5.0%

但是,我国半导体产品的整体出口并没有降下来,反而仍然提升。从我国出口来看, 截至 2023 年,半导体产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并未下降,反而自 18 年以来稳步提升至 6.0% 从全球出口来看,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出口经济体,我国半导体产品在全球的出口份额 2017 年的 27.3% 提升至 35.5% ,远超第二(马来西亚, 15.7% )和第三(美国, 13.0% )。

当前我国半导体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地区。 截至 2023 年,除中国香港外,我国内地半导体出口到其他亚洲地区和韩国的比重都接近 10% ,越南、荷兰、印度、马来西亚都在 4%-6% 之间。

相比 2017 年, 2023 年我国向荷兰出口半导体产品份额提升最多 4.4 个百分点),其次是越南( 1.4 个百分点)、巴西( 1.3 个百分点)以及西班牙( 1.1 个百分点)。对新加坡减少 3.5 个百分点、日本减少 2.2 个百分点、韩国减少 1.8 个百分点以及 美国减少约 1.0 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已经不足 2.0% ,最新的关税升级影响或相对有限。

进一步来看,荷兰最近几年大幅增加我国进口、减少自马来西亚和德国的进口。 相比 2017 年, 2023 年荷兰自我国进口半导体产品份额提升 18 个百分点至 21.0% 我国成为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之前是第九)。 截至 2022 年, 韩国对我国半导体产品的进口依赖度也近 3 成左右(排名第一), 越南对我国半导体产品的进口依赖度为 18.8% (仅次于韩国的 33.2% ,排名第二)。

就汽车零部件而言,美国对我国的直接依赖度下降了,但我国依然是美国主要进口来源之一。墨西哥和东南亚部分经济体在逐步替代中国下降的份额,尤其是墨西哥。不过,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在全球地位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尤其是美国最为依赖的墨西哥实际上非常依赖中国的生产。此外,中国也在逐步增加对中东地区的出口。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减少 4.6%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 35.9% 2018 6 月,美国汽车零部件主要进口来源国是墨西哥( 34.0% )、中国( 15.3% )、加拿大( 13.6% )和日本( 12.3% )。

美国自墨西哥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大幅提升。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下降 4.1 个百分点,日本下降 4.1 个百分点; 墨西哥则提升 5.8 个百分点, 其他如韩国、印度、泰国、越南等也有所增加。 不过,当前我国依然是美国主要依赖之一, 当前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国是墨西哥( 39.8% )、加拿大( 13.3% )和中国( 11.2% )。

但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 汽车零部件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自 2020 年开始回升,当前较 2018 年提升 0.2 个百分点。 从全球出口来看,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明显提升,从 2017 年的 9.4% 提升至 2023 年的 13.9% ,超过美国和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国, 仅次于德国( 17.3% )。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主要出口到美国。 截至 2023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美国的比重为 20.1% ,远高于其他经济体;出口到日本、墨西哥、德国、韩国以及俄罗斯等也较多,但均不足 10.0%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墨西哥、伊朗和阿联酋出口汽车零部件份额提升较多,均超过 2 个百分点 墨西哥超过德国, 成为我国第三大出口对象 对美国出口份额大幅减少 12.1 个百分点至 20.1% (仍是第一), 日本减少 1.7 个百分点至 7.7% (仍是第二)。

进一步来看,墨西哥最近几年明显增加我国进口,减少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口。 相比 2017 年, 2023 年墨西哥自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份额提升 4.9 个百分点至 12.9% 我国稳居墨西哥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仅次于美国( 53.1% ,第一)。墨西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口份额分别减少 4.3 个百分点、 2.0 个百分点和 1.6 个百分点。

截至 2022 年, 我国也是阿联酋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仅次于日本的 34.5% ),进口份额从 2017 年的 6.1% 提升至 2022 年的 12.2%

就电动载人汽车而言,美国对我国的直接依赖度非常低,主要依赖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德国等地区。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在全球地位也提升明显,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此外,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主要布局在欧洲,对美出口份额非常低。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电动载人汽车增加 552.0%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增加了 554.7% ,反映美国需求很大。 不过,美国对我国依赖度很低,自我国进口份额仅 1.0% 。日本常年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动载人汽车来源国 其次,美国对墨西哥、韩国、加拿大和德国等进口依赖也较高。

美国自韩德进口明显提升。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日本进口份额下降 20.2 个百分点至 27.3% (仍是第一),自墨西哥进口份额下降 7.4 个百分点至 9.5% (由第二下滑至第五)。 自韩国进口份额提升 9.9 个百分点至 21.3% (升至第二), 德国提升 4.4 个百分点至 11.7% (升至第三)。

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在持续提升。从我国出口来看, 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从 0.01% 提升至 1.2% 从全球出口来看,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明显提升,从 2017 年的 0.9% 提升至 2023 年的 15.0%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超过日本、美国以及多个欧洲经济体,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国, 仅次于德国( 27.1% )。日本和美国的出口份额下滑最多,分别为 23.7 个百分点和 8.4 个百分点。

贸易有何变化?我国电动载人汽车主要出口到欧洲。 截至 2023 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到比利时和英国的比重都超过 10.0% ;其次,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等也较多,比重均超 6.0%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英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份额提升最多 12.1 个百分点),英国超过美日韩以及欧洲多个经济体, 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对象, 仅次于比利时(第三上升至第一)。 对美国出口份额大幅减少 23.4 个百分点 孟加拉国减少 20.2 个百分点。 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到美国的份额仅 1.1% ,最新关税升级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进一步来看,英国近期大幅增加自我国进口、减少对日韩与欧洲的进口。 相比 2017 年,英国自我国进口电动载人汽车份额提升 19.1 个百分点至 19.2% ,我国超过日韩以及欧美多个经济体, 成为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仅次于德国( 25.2% ,第一)。实际上英国自德国进口份额也提升了 10.1 个百分点,自日本进口份额则减少 22.6 个百分点至 8.1% (第一降至第三),荷兰减少 16.7 个百分点(第二下降至 19 名)。

西班牙也是如此,我国超过日韩、英德等欧洲多个经济体,成为其电动载人汽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依赖度从 0% 附近提升至 24.3% )。而西班牙自日本、土耳其、英国、法国以及韩国等进口则大幅下降。

就家具产品而言,美国对我国直接依赖度下降幅度较大,但依赖度仍在高位。越南和墨西哥等替代较多我国的份额,尤其是越南。不过,越南和墨西哥实际上也非常依赖中国的家具产品生产。我国在家具产品领域的出口地位依然稳健,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对美出口份额依然偏高,但已经在逐步增加对东南亚等地区的布局。

具体来看,家具产品:墨西哥和越南替代较多。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家具产品减少 42.3%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了 49.2% 美国对我国依赖度也大幅下降。 2018 6 月,美国主要自我国进口,份额为 52.0% (在 19 6 月之前均在 50% 以上),第二的墨西哥仅 16.0%

美国自越南进口明显提升。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减少 22.5 个百分点至 29.6% (仍是第一); 自墨西哥进口份额增加 2.9 个百分点 18.9% (保持第二), 越南大幅增加 10.2 个百分点 18.1% (保持第三)。此外,美国自柬埔寨、加拿大、印尼以及泰国等进口份额均有所提升。

家具产品:我国出口仍在提升。从我国出口来看, 家电产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自 2020 年有所下滑,不过依然有 3.6% ,相对稳定。 从全球出口来看,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明显提升,从 2017 年的 41.8% 提升至 2023 年的 46.7% 2021-2022 年期间一度超过 48.0% ), 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家具产品出口国,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其他经济体出口份额均不足 8%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我国家具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 截至 2023 年,我国家具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比重超过 25.0% ,远高于其他经济体;其次,主要出口到欧洲以及东南亚经济体,份额在 2%-4% 不等。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家具产品份额提升较多, 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以及印尼合计提升了 5 个多百分点; 对美国出口份额减少 7.6 百分点 25.2% (仍是第一),日本减少 0.9 个百分点至 4.4% (第二),英国减少 0.7 个百分点至 4.2% (第三)。

进一步来看,东南亚对我国依赖度处于高位。 相比 2017 年,东南亚五国自我国进口家具产品份额提升 6.6 个百分点至 66.8% 我国一直是其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17 年开始,对我国的进口依赖度就在 6 成以上, 2020-2022 年期间一度在 7 成以上。 马来西亚和越南对我国的进口依赖度都超过 6 成。

墨西哥对我国依赖度也提升明显。 截至 2023 年,墨西哥对我国家具产品进口依赖度提升至 40.5% ,较 2017 年提升 13.4 个百分点, 是其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就电子设备而言,美国对我国直接依赖度大幅下降,东南亚等地区替代较多我国下降的份额,尤其是越南。我国出口略有下滑,但在全球的地位依然稳健,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对美出口份额依然不低,不过已经在逐步增加对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出口布局。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 IT 硬件和消费电子减少 70.8%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 73.4% 美国对我国依赖度已经不足 1 成。 2018 6 月,美国 IT 硬件和消费电子主要自我国( 38.0% ,第二)和墨西哥( 40.9% ,第一)进口。

美国自东南亚进口明显提升。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 美国自我国进口份额大幅下降 28.7 个百分点 9.4% (第三); 自越南进口份额上升 10.1 个百分点 11.2% (第二),泰国提升 3.6 个百分点至 7.5% 。此外,印度和印尼也均有提升。

电子设备:我国出口下滑。从我国出口来看, 电子设备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略有放缓。 从全球出口来看,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略有下滑,从 2017 年的 33.1% 下滑至 2023 年的 29.9% 不过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 马来西亚、匈牙利、波兰等出口份额有所提升;墨西哥(仍是第二, 15.8% )和荷兰(第四, 9.1% )出口份额也有所下滑。美国则略下滑 0.2 个百分点至 15.1%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我国 IT 硬件和消费电子产品仍主要出口到美国。 截至 2023 年,我国 IT 硬件和消费电子出口到美国的比重为 15.0% ;其次是荷兰和日本的 7.2% 6.1%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亚洲出口 IT 硬件和消费电子份额提升较多, 马来西亚、日本、阿联酋、印度、荷兰以及越南等出口份额都提升 1 个百分点以上。 对美国出口份额则大幅减少 14.1 个百分点。

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我国被加征 7.5% 关税的重点商品,来分析全球贸易流的变化。

就锂电子电池而言,美国对我国的直接依赖度非常高。而我国出口也非常稳健,常年是全球最大的锂电子电池出口国。除对美出口份额较多外,我国也在逐步提升对欧洲以及韩国等地区的出口。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锂电子电池增加 1031.4% ,自其他地区进口增加 244.1% 。美国对于锂电池电池需求放大,或与能源转型大趋势下,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产业蓬勃发展有关。

美国对我国依赖度超 7 成。 2018 6 月,美国锂电子电池进口主要依赖我国( 42.2% )、韩国( 22.6% )和日本( 20.0% )。截至 3 月, 自我国进口份额大幅提升 28.4 个百分点 70.6% ,自韩国进口份额下降 14.3 个百分点至 8.3% ,自日本进口份额下降 13.4 个百分点至 6.6%


锂电子电池:我国出口明显提升。从我国出口来看, 锂电子电池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从 0.2% 附近一路上升至 2.0% 从全球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明显回升, 2017 年的 53.6% 提升至 2023 年的 58.6% 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电池出口国,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日本出口份额减少 14.5 个百分点至 2.8% 、美国减少 5.8 个百分点至 2.9%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我国锂电子电池主要出口到美欧。 截至 2023 年,我国锂电子电池出口到美国的比重超过 20% ;其次是德国和韩国的 14.4% 12.1%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美欧出口锂电子电池份额提升较多, 德国提升 10.4 个百分点至 14.4% (升至第二),美国提升 7.5 个百分点至 20.9% (升至第一),韩国提升 5.8 个百分点(升至第三)。而向日本、越南以及印度等出口份额下降较多。

进一步来看,美韩德对我国依赖度处于高位。 截至 2023 年, 德国自我国进口锂电子电池份额接近 5 成, 2017 年提升了 29.5 个百分点, 我国是其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同时,从波兰和匈牙利进口份额也提升 10 个百分点以上;而自日本和韩国进口份额大幅下降 14.7 个百分点和 29.3 个百分点。

韩国一直高度依赖我国进口, 2017 年自我国进口锂电子电池份额高达 84.9% ,到 2022 年再度提升 9.6 个百分点至 94.6%

就运动器材而言,美国也严重依赖我国,部分下降的份额被越南替代,但越南的运动器材生产也很依赖中国。我国出口保持稳步抬升,持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尽管目前仍主要出口到美国,我国已经在逐步提升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运动器材减少 2.0%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 45.9% 美国对我国依赖度仍超 5 成。 2018 6 月,美国运动器材主要自我国进口( 65.0% ,第一),其他亚洲地区有 12.3% 。截至 3 月, 自我国进口份额下降 9.5 个百分点 55.6% (仍是第一),不过 自越南进口份额大幅上升 6.1 个百分点 8.5%

运动器材:我国出口明显提升。从我国出口来看, 运动器材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回归常态, 2021 年一度接近 0.7% 从全球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明显提升, 2017 年的 50.9% 提升至 2023 年的 57.2% 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运动器材出口国,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美国出口份额减少 2.9 个百分点至 10.6% (第二)、英国、意大利以及德国等均减少 1 百分点以上。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我国运动器材仍主要出口到美国。 截至 2023 年,我国运动器材出口到美国的比重超过 30.0% ;其次是日本和欧洲经济体,份额均不足 5.0%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东南亚出口运动器材份额提升 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以及印尼等共提升 4.7 个百分点;美国则减少 0.3 个百分点至 34.5% (仍是第一);出口到欧洲多个国家份额也有所下降。

东南亚接力,增加自我国进口。 截至 2023 年,东南亚主五国自我国进口运动器材份额超 6 成,较 2017 年提升了 18.6 个百分点, 我国是其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美国对我国运动器材的进口依赖度仍高,不过相比 2017 年份额下降了约 10 个百分点。

就衣服鞋帽而言,美国对我国的直接依赖度下滑较多,但仍重点依赖我国。越南替代不少我国下降的份额。我国出口也略有下滑,但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除对美出口份额偏高外,已经在逐步增加对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布局。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衣服鞋帽减少 28.2% ,而自其他地区进口则增加 14.8% 美国对我国依赖度仍超 3 成。 2018 6 月,美国衣服鞋帽主要自我国( 41.3% ,第一)和越南( 14.0% ,第二)进口。截至 3 月, 自我国进口份额下降 10.7 个百分点 30.6% (仍是第一), 自越南进口份额大幅上升 4.2 个百分点 18.1%

衣服鞋帽:我国出口有所下滑。从我国出口来看, 衣服鞋帽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有所放缓,从 2017 年的 11.1% 下降至 8.4% 从全球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有所下滑, 2017 年的 52.5% 下降至 2023 年的 50.5% 不过,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衣服鞋帽出口国,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此外,英国出口份额下降 1.4 个百分点、波兰和德国出口份额均提升 1 个百分点以上。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我国衣服鞋帽主要出口到美国。 截至 2023 年,我国衣服鞋帽出口到美国的比重超过 20% ;其次是日本( 6.2% ,第二)。 相比 2017 年,我国向中东南亚出口衣服鞋帽份额提升较多,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的出口份额均提升 1 个百分点以上;而向美国、日本以及英国出口份额均下降了 1-2 个百分点。

就太阳能电池而言,美国对我国的直接依赖度非常低,不过全球对我国的依赖度非常高。我国目前主要出口到欧洲、印度等地区,我国对美出口份额也非常低。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美国自我国进口太阳能电池的份额仅 0.07% 。不过,我国出口太阳能电池占总出口比重升至 1.3% 尤其是,我国出口太阳能电池占全球份额高达 81.3%

从结构来看,截至 2023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主要出口到荷兰( 20.7% )、巴西( 8.5% )、印度( 7.3% )以及西班牙( 5.1% )等。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仅 0.24% ,最新关税升级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就个人防护装备而言,美国非常依赖我国,尤其是 2020-2021 年期间。尽管我国出口恢复常态,但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主要出口到美国,并且在逐步增加对东南亚地区的布局。

具体来看, 截至 3 月,相比贸易摩擦起点,美国自我国进口个人防护装备增加 16.5% ,自其他地区进口增加 12.5% 。尤其是 2020-2021 年期间,对我国进口大增。

美国对我国依赖度仍近 5 成。 2018 6 月,美国个人防护装备主要自我国( 47.9% ,第一)和墨西哥( 11.3% ,第二)进口。截至 3 月,自我国进口份额上升 0.9 个百分点至 48.7% (仍是第一,尤其是 2020-2021 年期间一度接近 70% )。此外,自墨西哥和越南进口份额均提升了约 2.0 个百分点。

个人防护装备:我国出口回归常态。从我国出口来看, 个人防护装备出口占我国总出口回归常态,从 2017 年的 0.9% 大幅上升至 2020 年的 3.4% 高点,此后逐步回落至 1.0% 从全球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也回归常态, 2017 年的 29.8% 上升至 2020 年的 59.2% ,此后逐步回落至 37.0% 不过,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个人防护装备出口国,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此外,德国出口份额下降 0.8 个百分点至 13.3% (第二)、美国出口份额下降 0.7 个百分点至 10.7% (第三)。
贸易方向有何变化? 截至 2023 年,我国个人防护装备出口到美国的比重为 28.0% ,尽管较 2017 年有所回落,仍然大幅领先于其他经济;对第二的日本出口份额仅 7.5% ,其他经济体都在 5.0% 以下。 相比 2017 年, 我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泰国、俄罗斯、印尼以及菲律宾等地区出口份额有所提升。


3

今年以来:哪些商品,仍比较强?

今年以来,我国外需表现出色,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商品外,仍有不少关键商品表现出色。

截至 4 月,我国出口增速为 1.5% ,依然表现稳健。经过筛选 1 季度出口增速在 10% 以上,出口份额在 0.1% 以上 ,有较多商品表现出色。 尤其是, 船舶出口增长 106.0% (份额为 1.2% )、集装箱船出口增长 292.1% (份额为 0.6% )、插电混动乘用车增长 120.8% (份额为 0.2% )、非插电混动乘用车增长 618.0% (份额为 0.1% )。

就航运行业而言,受全球产业链恢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全球船和集装箱的需求有所增加。而我国内地生产船与集装箱的技术先进,出口表现较为强势,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内地出口在全球的地位。目前,船主要出口到利比尼亚、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等;而集装箱则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美国以及新加坡等。

具体来看,船与集装箱出口高增长。 1 季度我国船舶出口增速高达 106.0% ,实际上从 2023 4 月起,船舶出口就保持大两位数的高增长。其中,集装箱船表现更加突出, 1 季度出口增速高达 292.1% ,从 2023 年初就保持近 3 位数的高速增长, 2023 年增速为 125.0% 。散货船表现也不差, 1 季度出口增速高达 43.4% ,从 2023 4 月开始保持大两位数高增长。

集装箱在经历 2021 年高增长, 2022-2023 年低迷后,再度表现出色, 1 季度出口增速高达 57.1%

船:贡献全球近 6 成出口。 截至 1 季度,我国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提升至 0.9% 附近。截至 2023 年,占全球总出口的份额提升至 58.3% ,较 2018 年提升了近 20 个百分点,明显高于日本的 23.7%

主要出口到哪里? 截至 2023 年,我国内地船主要出口到利比里亚( 25.6% )、中国香港( 23.7% )以及新加坡( 17.4% )。出口到马绍尔群岛和巴拿马份额也不低,均超过 5.0%

我国船出口保持高增长,可能与造船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优势,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相对低、新船需求增加以及产业链完备等因素有关。

集装箱:贡献全球近 8 成出口。 截至 1 季度,我国集装箱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回落至 0.3% 附近。截至 2023 年,占全球总出口的份额也有所下降,不过仍高达 76.9%

主要出口到哪里? 截至 2023 年,我国内地集装箱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 29.5% )和美国( 11.8% )。出口到新加坡、法国、丹麦以及德国等份额也不低,均超过 5.0%

我国集装箱出口保持高增长,可能与生产能力领先(例如,我国生产了全球 96% 以上的干货集装箱和 100% 的冷藏集装箱)、产业链完备、船舶需求高等因素有关。

就交运行业而言,电动汽车与摩托车表现较为出色。受加征关税影响,我国电动汽车逐步从美国转移到欧洲。而不受关税影响的摩托车则主要出口到美国和墨西哥等地区。

具体来看,电动汽车高增长。 1 季度我国乘用车出口增速高达 21.9% ,近几年一直保持高增长, 2022 年和 2023 年出口增速高达 89.5% 78.0% 。尤其是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为 18.6% ,出口份额也提升至 1.4%

电动载人汽车出口自 2019 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多数时间可以保持 3 位数的增速( 2022 年和 2023 年出口增速为 122.2% 73.4% )。其中, 1 季度插电式混动汽车出口增速高达 120.8% ,非插电式高达 618.0%

摩托车出口增速也不弱。 1 季度出口增速为 17.6% ,出口份额为 0.4% 。内燃机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分别增长 21.1% 14.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