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有大佬在金价暴涨前卖掉金矿 ·  1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年人最好的救赎是健身? ·  20 小时前  
新周刊  ·  最近这十年,谁在改变着人类生活?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以前的春节有意思?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1-19 20:30

正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读着这些从小就背下来的民谣和诗句,你是不是马上就能想到它们都在描写哪个节日……除夕、元宵和清明。这些民谣和诗词以其传承千年的力量,承载了太多经典的传统。我们翘首以盼“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快点到来(好吧,其实就是盼着放假)。



说起马上就要到来的过年,现在的孩子最大的感触无疑就是打年兽,各大手游出品的年兽五花八门,各种迥异的造型绝对让你目瞪口呆。


年兽内心OS:我年年遭谁惹谁了??


成年人则更看重的是回家乡团圆,一年以来在外漂泊,乡愁之情溢于言表。但往往因为工作关系有的大年三十还在上班,有的则因买不到车票只能初一回家,凡此种种,现代人过年很多都变成了走过场,过场大于仪式,形式大于内容了。我们对于节日的态度,也越来越淡漠。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国人都为之兴奋,甚至有人把这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扬眉吐气外,我们又不得不想到曾经“端午节”申遗的遗憾。



因为早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了韩国“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比起韩国开了挂似的“神速”,我们国家的速度慢了不止“一星半点”,而是整整4年!直到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我自己都纳闷,为什么起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却早早的被韩国拿去申了遗。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我们了解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却并不了解“社日、寒食、年关”等节日。躬逢其盛的冯友兰教授就说过,“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要解决的是从西方文化中学习什么的问题,现在是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什么的问题。就是说,到了当代,“整理国故”更具有现实性了;但遗憾,襄赞此一事业的仍不多。


冯克利教授说过,我们今日仍未形成对西方的正确判断。同样地,我们今日仍不了解自家的传统。



哼,你一定又说我危言耸听,那咱们来测试一下:有关元宵节的由来,版本有很多,你知道其中哪个?你知道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元宵节当天“狂砍一条街”?袁世凯又为何屡次修改“元宵节”的名字?


是不是脑瓜子“嗡嗡”的。所以嘛,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秘密都是留给喜欢探索的人。只有深究细查,才能了解传统节日神秘而不为人知的一面。


坦白说,申遗成功拯救不了缺乏仪式感的生活,也挽救不了没有敬畏之心的灵魂。比起一时的庆祝,不如沉淀下来,用科学的态度了解古老的智慧与生活。



在古代,过年起源于四千年前舜继天子位时祭拜天地。严格来说从初一到十五,都算春节。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或者说,从腊月到正月,民间都叫过年。只不过,腊月年叫旧岁,正月年叫新年。辞旧迎新由此而来,辞旧多限于家庭内部,迎新则在亲戚、乡邻、社会中活动。


自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讲究。初一的名称很多,如鸡日、三元、三朝,等等。这一天除了拜跑年,基本上到舅舅家拜年。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破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


细说起来,还真能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的。最近就有一本关于传统节日的书,倒真的值得你盘一盘——余世存老师的《节日之书》。



这本《节日之书》是余世存继《时间之书》后,又一本对传统文化深度探究和思考的著作。


由中国最美书设计师王志弘操刀设计


人文画家老树倾力绘制二十四幅节气美图


知名学者 + 传统节日 = 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的完美解读


在介绍《节日之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这位大有来头的作者——余世存。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余世存在一席上的演讲——《失格》


余老师也许真正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的并不多,但最让我们佩服的也恰恰在此。不是他的思考,而是他对待人生的方式,笔耕不辍如此数年,在当代能坚持下来的公共知识分子已是极少数了。


《节日之书》,隐藏在节日中的古老秘密被层层剥开


《节日之书》里不仅有大家熟悉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节日的介绍,还有“春分、社日、寒食”等节日的考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