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错刀
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提出者。只与创新有关。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加为好友回复 m 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所有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奇富科技  ·  奇富数科发布FocusPRO2.0,创新授信 ... ·  昨天  
奇富科技  ·  奇富数科发布FocusPRO2.0,创新授信 ... ·  昨天  
sven_shi  ·  我回答了 @海里的鲸鱼Aliceplus ... ·  昨天  
广州楼市情报  ·  存在广州的钱,正式突破9万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错刀

喜茶创始人:我开过很多很失败的店,没有人可以只靠营销成功

金错刀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5-09 14:59

正文

编辑/祥燎(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文/正和岛 ID:领导者内参

把奶茶店做成现象,喜茶绝对是第一个。


在一些热门地段的分店,你甚至会遇到接近 100 人的等待队伍,更有甚者不惜花几 个小时排队买奶茶。不少人将这种现象与“饥饿营销”进行联系,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却说:我们没有做这种事情。


确实,如果靠饥饿营销就能让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品牌活下来、火起来,那么做产品和品牌实在太简单了。事实上,做产品从来就不简单。喜茶也还走在路上。


最初创业,他卖手机。有一天,他发现这一行走不下去了,而很多街边茶饮店里的饮料没有一点茶,只是用些奶盖粉再加些“鬼东西”冲兑一下,就顾客盈门。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更好的、用户更喜欢的茶饮,说不定能改变这个行业。


不服跟不甘,让他出发了。喜茶现在火了,他觉得这是自己努力的自然回报,并不意外。而他能走多远?没有人知道。


不管怎样,他有的是时间。


他叫聂云宸,“喜茶”创始人,今年26岁。


以下内容来自他的口述。


喜茶最核心的是产品


前段时间有公号文章说,茶饮的研发动力主要在台湾,喜茶是台湾大师帮助调整的配方。这种说法体现了一种文化自卑感。台湾茶饮行业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合作有一些台湾厂商,有来自台湾的研发助理,他们都很优秀,但这不表示我们的产品就一定是依赖这些。喜茶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包括茶叶的拼配,包括去到茶工那边,跟茶农沟通改造他们的生产工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努力探索研发出来的,背后没有台湾的大师。


这个就像是一万小时定律,你开头是没有方向的,一个外行。是决定了做这个茶,然后才去研究。任何事情只要花时间、工夫研究,总会有方向的。不然的话,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了,只能靠继承,不会有创新。



喜茶最核心的是产品。消费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年轻的消费者主要喜欢的还是我们的产品。一直以来,尤其在陌生的地方,外面说的我们找人排队是完全没有的,这是一个事实,不是那种可以探讨的问题。我们从创业到现在五年,从来没有找人排队,我也不觉得这个可以操作。如果只需要找个公司、找些人排队就成就一个品牌,那太简单了,每个人都可以做,每个店的生意都可以很好。这种说法其实是把商业变成一种标准化的事情。


而所谓的搞“饥饿营销”更不是事实。我们公司到现在连市场部、营销部都没有,只有策划部,策划部负责公众号的文章。我们的公众号是没有营销性的,我自己对这个有判断。如果你关注了我们的公众号,可以发现整个的文章风格,包括里面的文字大小、文章的排版方式,都是那种不容易引爆、不容易被传播,没有煽动性的。我们从来不用感叹号,从来不用大标题,而且从来不在文章里加优惠活动,它是刻意地去营销化。包括装修,我们的装修是一种很冷淡的风格,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有爆发力的,很容易让人排队,所以希望在产品以外的所有环节,无论是线上的形象,还是线下的门店形象,都是一种冷淡系,不会故意搞一些所谓的自拍点。我们希望自己的整体风格是平衡的,跟我们的产品做一些结合,用我们的产品本身作为营销挣钱。


我们的产品具有首创性,这个东西行业之前没有。在我们之前,只有奶盖厂,奶盖先不说口味好不好,首先它没有加芝士。并且口味好不好是一回事,它全部是用粉打的,就是奶盖粉。而我们这个芝士(茶系列),是市面上第一个可以不加粉末做出来的,这也是我们研发的起点。虽然这个粉末是合法的,但我不想用。为什么大家要把粉末吃进肚子里?奶茶行业很多商家喜欢用粉来加入奶精,奶盖有奶盖粉,水果用果粉,什么乱七八糟的粉都有。这东西是不好的,我自己作为消费者,不想把它吃进肚子里。不用粉末,这个是我们真正的出发点,至于它的口味好,清怡,跟茶搭配,那都是后面的锦上添花了。所以这个芝士本身是我们首创的,而且它就是起源于我们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外来舶来。它的营销性质也真的很强,不说所有人喜欢,至少有一部分年轻消费者是真的喜欢我们这个产品,追到了很疯狂的地步。


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靠的也就是这种口碑传播,我们会利用这个口碑传播。打个比方,我在江门,我们当初直接跳去中山市区开店,一开始没生意,一点生意都没有。后来我们重新规划,选取了中山的一个小榄镇,一是小榄镇的人消费力很强,在中山算是非常有钱的;二是小榄镇就在江门旁边,已经有一小部分小榄人喝过我们的茶。这里就有一个迁移,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一小部分喝过我们茶的,是忠实粉丝,他会很疯狂地跟朋友宣传,就像水军一样,自费的水军,所以整个小榄就引爆了。小榄引爆了之后呢,这些小榄人有中山市区的亲戚、朋友、同学之类,于是我们中山市区那个已经开了两年、生意一直很差的店,生意突然就变好了。口碑是这样传播和迁移的。从小榄,我们又拓展到顺德,因为顺德就在小榄旁边,开车只要十分钟,再从顺德拓展到佛山,从佛山再到广州,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扩张的。我们到了深圳之后,计划去上海,因为很多上海人会来深圳,在深圳喝过我们的茶。如果跨过深圳直接去上海,那肯定是不行的。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新开的店,一开始就可以排队,认为肯定是假的,是雇佣的人。这是因为他不是那里的人,不是曾经接触过我们的那一部分人,他不知道背后的这个逻辑。



我们的客户定位是20到30岁的白领阶层,尤其是20到25岁的年轻白领。网上那些发表评论的,很多都不属于这个群体,又非要去排队尝试,排几个小时,肯定会有不满,他不能理解年轻消费者的那种爱好和心态。


我基本没有回应那些抹黑或辱骂我们的。可能是年纪的问题,没有那么强的心理素质,每天看到那些黑我们的文章,会气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但生气归生气,回应就不酷了。作为一个年轻创业者,我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复杂。我有自己做人的标准,我觉得人应该酷一点,像乔布斯那样,我觉得他活得很酷。有些人喜欢他,是因为他成功,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真的很酷。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其实是很渺小的,相对于苹果来说,也没有那么有意义。但我希望,即使做这样一个行业,也可以做出苹果那种感觉来,至少在我们的内心,我们一直是以这个为榜样的。


要做喜茶第一,而不是星巴克第二


喜茶店里的广告都是我自己做的。找不到设计师,创业是逼出来,我们在江门,哪里有设计师。选址也是,直到现在,虽然我们已经有整个开发部,从麦当劳挖过来的人,但依然是按照我当初总结的选址定律做发展延伸。设计直到现在都还是我自己把控,譬如店里的菜单,是我自己用电脑做的。


我们总结了一整套的理念,在国内环境里来说,又酷,又有灵感,还有诚意,应该算是比较成熟。我们希望它是一种和星巴克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我觉得很多人没有资格评判我们,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是绝对没有山寨的,我们希望走自己的道路。从谦虚的角度来说,我们从来没有公开提过星巴克,要对战星巴克。星巴克是一个成熟的企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不可能狂妄自大地说,我们现在就是“中国星巴克”。但是,从狂妄的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做成星巴克?说不定我们可以做得比星巴克更好。很多人都喜欢说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一定会出自己的品牌。但为什么中国出的品牌就要比美国品牌低一级?为什么就一定是美国有什么,中国接下来有什么?我们不要做星巴克第二,内部会这样去讲。


这里有谦虚,也有傲气。为什么要按照星巴克的风格?星巴克是工业风,它是咖啡的那种文化,我们说不定可以摸索出一种茶饮年轻化的风格。它应该有一种禅意在里面,有激发灵感的感觉在里面,它是现代主义,它的表达方式不需要做成中国风。这就好像日本设计,日本的设计一般都很现代主义,它不像中国那样,一定要搞一些所谓的中国元素。它很日本,但不会用所谓日本元素来表达。我们中国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喜欢用元素代替灵魂。比如说起中国风,一定要搞一些红色,一定要搞一个唐装,一定要搞一个代入,这些都只是元素,本质不在这里。


我最早的想法是希望给茶一个功能性的标签。咖啡大家都知道,可以提神,除了好喝,它有提神这样一个功能。茶的功能在哪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提神,它肯定不如咖啡。后来我觉得回归到古代,那些诗人,他们其实是把茶跟酒当作激发写诗灵感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国古代的诗词里,茶和酒是两个重要意象。所以我们希望提炼出一个关于灵感的概念,这个也可以回归到我们早期比较肤浅的时候,一直在向消费者灌输的东西,即我们是原创的,我们是芝士喜茶的首创者,别人都是抄袭。这种灌输,后来我觉得很无效,消费者需要的是共鸣,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现在我们传递的是激发灵感、创造灵感这种概念,喜茶就是一个灵感的产物,一个原创的产物。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摸索,后来有更多的延伸。灵感本身也是一种很酷的东西,它可以跟其他的理念结合到一起。这些都是长期摸索出来的,而不是为了做成几个标语。如果我只是简单地做个标语,诸如“芝士喜茶的首创者”“更好喝的茶,用心做好茶”,这些其实都很肤浅。我们希望可以提炼出更具文化性、更有共鸣性、永恒性的那种东西,而不只是传播性。



喜茶现在有50家店了,计划今年再开50家。在营业额上,我们没有专门规划。其实我们的营业额很高,我们单店最高可以做到300万一个月。我们门店做饮料、处理购买的速度很快,比星巴克要快很多。如果速度不够快,做不了这么高营业额。其实排队对营业额的帮助不大,这家店就算不排队,只要一直陆续有人买,它最后跟一直在排队的营业额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最高的单店营业额出在广州一家店,它一天可以做10万块流水,相当于5000杯喜茶。一天做5000杯,这个数字在行业里绝对是第一名,没有人可以做到,星巴克也做不到。其实我们现在每个月做100万的店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两三百万。


从卖手机开始创业之路


我们也很早就开始做空间升级,而不像一些文章说的刚刚开始。我们2013年就开始做大店了,2014年之后再也没有开过一家小店。我们所有的店都是100到200平方,标准店是100平方以上。最大的广州那家店,有三层楼,2000多个平方,是一个旗舰店。三楼是个艺术空间,做一些摄影展,包括本地作家的新书发售等。它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事情。


我当年卖智能手机,也是受了乔布斯的影响。那是2010年,我19岁的时候。当时智能机刚刚兴起,很多人不会用,安卓机就要刷机,普通机就是越狱。那些做智能机的靠这个收很多钱,越狱要收200块,这个东西其实是没有成本的。当时我作为一个新手,不是很会选址,新店快要开的时候,我很担心,那个地方位置很偏僻,我感觉开了之后一定没有生意。后来我就决定,我们店无论是越狱还是刷机,还是装软件,都全部免费,而且不只在我们店里购买手机的人免费,不是在我们店里购买的人也免费。


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初的想法,顾客还没有认识我们,没有在我们这里买手机,这不是他的错,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让他知道我们。现在他来这里受到免费服务了,说不定以后就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客户。我想得很开,全部免费。不过这是需要心理素质的,就算当时都想好了,你每天看到拥过来的人都是不给钱的,还是会有心理压力。而且里面还会有一种情况,总会有这种人的,他知道你是免费服务,他去香港买几部手机,直接把新手机放在你这,让你帮他弄,态度也不好。还会有同行,他修不了的手机,假装是顾客,拿过来让你帮他弄。


我们明知道这些人,这种情况,还是一视同仁地帮他们处理。最后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一个道理,就是很多事情,包括创业,它是随机应变,它不是你可以预料的。后来回想,如果没有做这个免费服务,说不定这个店就倒闭了,因为它的位置真的很差。做了免费服务之后,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靠卖手机把生意做起来,而是意外地变成了卖配件。以前店里根本没有配件,只是卖手机,后来天天有免费服务,大部分人还是会有点内疚,或者有一点不好意思。有的人就说,你有没有手机壳,或者外接充、车充这些。很多顾客这样问了之后,我就去拿货,拿完货这些人就会买。后来我发现,卖配件比卖手机要好:第一是没有那么麻烦的售后;第二是消费频次高,甚至同一部手机,他每次来都换一个壳,只要你有新款,而手机的损坏频率其实是很低的;第三是毛利率高很多,我们以前卖手机,卖五千块钱,压那么多货,一部才赚一两百块钱,卖配件,虽然可能一个只是50块、40块,但有一半的毛利率。所以最后我们店能够盈利,全都靠的是配件,手机卖的还是很少。这也是一种意外。


当时开的这个手机店是很渺小的,两年,就开了一家分店,赚了一点点钱,但它是一个起点,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手机店早就关掉了,我是觉得,如果没有精神分到上面,就不应该再开了。


我是江西人,在我初中的时候,我们全家搬到江门,那个文化冲击还是很大的。我非常喜欢广东,广东文化对我的改变很大。我是闲不住的,我从高中就想创业了。我家并没有创业基因,我的父母都是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做事很认真,很谨慎。我觉得创业对于我是天生的一种性格。


从皇茶到喜茶的商标之痛


每次开店,我想的都不只是开一家店。就像开手机店,现在虽然听起来可能有些可笑,但我当初的想法肯定不是只开手机店。最初当然是因为兴趣,但是得有大的前途,我希望它可以做成国美那样,可以掌控渠道,然后逆向地去压低厂商。但是我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在智能手机行业,不会重演这个事情。


进入茶饮行业之前,我分析了很多行业。这个相对比较好做,它有切入点,有广泛的一个消费者群,我觉得挺刚需、挺高频的。它能够形成排队这种现象,也跟这个脱不开关系。茶饮这个品类,本身就算没有喜茶,市场也很大。有些其实很烂的奶茶店,时不时门前也会排队。我们只不过是用更好的产品,把他们的生意给抢过来了,所以就有了一个夸张的效果。这个市场是一直在的,它不是生造出来的,这也是当初我比较看好这个行业的原因。当然这是个综合因素,包括它投入不大,如果说它一开始要投入100万,我肯定投入不起。我们这个店当初就花了十几二十万,之后再有没有外来资金和借贷,全部靠自己滚动,一直到去年融资。之前我们完全靠着自有资金滚动,开了50家店。


在喜茶之前,我们公司叫作皇茶,皇茶就是我做的。后来因为商标的原因,被迫改名。皇茶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它不是一个通用名词,也不是一个东西,但不知道为什么,商标就是注册不下来。中国商标申请审核的时间很长,不能够立刻判断行不行,它要初审,要受理通知书,然后几个月才下受理通知书,半年才过初审。那时候我已经等了一年半时间,第一次驳回的时候,我们已经开了很多店了,结果也没有明确地说不行。反正拖啊拖,复啊复,最后就三年过去了,我们店都开到广州和深圳了,才确定这个商标是彻底注不到的。最后我只好改名。


有些文章说,我们不重视商标,我们绝对是很重视商标的。我对商标有很深入的研究。我现在的经验是什么?不要自己注册,根本不要自己提交,你直接买一个商标。现在形式日新月异,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它不会像传统企业,做十年、二十年了还没有人知道。现在是完全竞争,互联网传播也很快,你只要好生意开半年,就满地山寨了。我们进入深圳开第一家皇茶店之前,全深圳大众点评上没有一家皇茶。不过一年多时间,深圳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家皇茶了,各种各样的皇茶,更不用说全国。


现在皇茶已经不是我们的品牌了,虽然中途改名有一些波折,最终我们还是改成了喜茶。喜茶是有商标的,是我们花70万元买回来的。因此,虽然喜茶也有山寨,但我们可以打击,工商也可以处理,它已经受到商标保护了。


未来,我们希望把喜茶的品牌势能做得更高。我觉得国产品牌最缺的就是势能,很多品牌不是死在扩张的速度上,而是死在最后势能不够。我觉得在开分店的时候,品牌的势能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当只有几个店,你品牌的势能很强大,等开得越多,开得越大,你越低档。我们现在要在一线城市先扎根,北上广深,其他地方不着急,其他地方有山寨也不要紧。等我们在北上广深都有了根基,品牌势能做得足够高了,有朝一日,再去其他地方开,就能轻而易举地消灭掉那些山寨。

重磅推荐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  点击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10W+干货  ──

屌丝程序员最LOW纸箱子 |卖到脱销

最惨创业者 |逆天企业 |一年烧37亿

统筹:Max丨 编辑:莎莎丨 视觉:Echo

金错刀频道:

取干货,明误区,优战术,与创始人同行!

转载原创:M601829281

商务合作:1851897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