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易说钱  ·  这张纪念钞,终于涨了! ·  9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4.7-4.14梦幻启程 ·  14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前Nike旗下「潮牌卫衣」火遍欧美?!竟不到百元! ·  22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家里的保鲜膜扔掉吧!万物皆可封的真空封口机, ... ·  3 天前  
创意铺子  ·  医院康复科,被打工人爆改成了健身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不懂任务管理的你,已经浪费了一半执行力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18-06-24 13:31

正文


0.

快节奏的学习工作,需要更规整的统筹与执行,「如何管理好要做的事」日渐重要——四项策略,即学即用,迅速入门任务管理。

1.

策略一:随时随地,用收件箱清空大脑

这一点背后的原理的是我们有限的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中, 对信息暂时储存与操作的能力。你可以理解为,如果这时临时有一件事晚上要办,你如果不记到纸上或软件中,你就要把这件事一直存放到工作记忆里,直到办完为止。

过去我们认为工作记忆能容纳 7 个组块(chunk),但现在普遍认为,工作记忆仅能容纳 4 个组块。在 A Mind for Numbers 一书中,Barbara Oakley 教授用了一个类比来说明工作记忆:你就像个抛球杂耍的人,四个记忆组块就是在抛的四个球,如果要让球一直停留在空中——即让内容停留在工作记忆中,你就得主动分配精力去维持,否则,球就会掉地,你就会忘记。

由此可明确,大脑是拿来工作的,不是拿来做临时存储的。工作记忆四个小球的位置,每一个都很宝贵,分配任意一个拿来做临时记忆,能拿来工作的就只有三个了,等于你把大脑四分之一给捆绑起来了;分配两个来临时记忆,你就 只剩半个你了 ——浪费资源、有损效率,还可能会忘事,也由此要常常要忍受「忙甲事时总怕忘了乙事」的焦虑。

而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需临时记忆的内容,全部清空到自己的收件箱去——无论是纸质清单,还是任务管理软件,甚至便利贴——都能释放你的工作记忆,既让你能全状态战斗,也不再因忘事而误事。

收集重要, 收集工具 也不能马虎。国内 GTD 推广先行者邹鑫提出,收集工具要满足两条「军规」:

第一,收集工具要越少越好;可用纸笔,可用手机,甚至用邮箱也无不可,但如果以上工具全都用,则犯大忌。

第二,保证 5 秒内能拿出工具,灵感稍纵即逝,倘若 5 秒还无法取出工具,那就要考虑更换了。

2.

策略二:两分钟原则

两分钟内能完成的事,立即去做。两分钟内迅速完成,可腾出工作记忆空间,又不至于丢失当前上下文,脱离思路。这与「专注」原则并不冲突,GTD 提出者 David Allen 就此有过论述:

两分钟基本上是一道时间分界线,即从这里开始你对某些情况进行归档保存所花费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当你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时就动手解决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这是一条提高效率的捷径。

收件箱里的事项,有大有小,「两分钟原则」能帮助我们快速梳理、完成琐事,从而更好聚焦重要的事。

3.

策略三:「下一步行动」驱动生活

「下一步行动」是你列出任务清单后,每个任务下一步可以立即着做的、具体的、明确的任务。举例,「学英语」是你今天的一个任务——但这不是下一步行动,因为你看着「学英语」三个字,并不清楚你接下来具体应该干什么,怎么办?在这个任务底下写好:

- 读完 Harry Potter 第一部第五章
- 整理完本章生词到 Anki
- 复习完今天的 Anki 内容

这才是一个个「下一步行动」。

如何写下一步行动,也是有讲究的,邹鑫提出,好的下一步行动,要满足四个要求:

第一,动词开头:如「打电话给某某」「回复某某邮件」等,动词开头更利执行,倘若清单里只写个「电话」「邮件」,怕是多半会一直置之不理。

第二,内容清晰:比如「准备会议资料」,虽然是动词开头,但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几点开会、会上提什么问题等,都还要在行动前落实,这样的下一步行动是失败的,应给大脑一个清晰的执行方案。

第三,描述结果:比如「早晨 9 点带着做好的计划书在会议室开会讨论营销计划」是个不错的下一步行动;结果描述越清晰,产生的能量就越大,试想,如果你在这段话后面加上「说服与会者认同我的营销方案」,那会是什么效果呢?

第四,设定开始时间、周期、最后期限。确定这个三属性,你就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把握进度、照顾别人的时间;比如会议是 9 点开始,需 2 小时,那你就可以 9 点前料理好杂事,并在 9-11 点期间不安排它事;与会其他人也可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写个好的下一步行动,清晰地告诉你的大脑接下来做什么,整体效率焕然一新。

4.

策略四:每天少做一点

安排太多任务,势必难以完成,而反复完不成,是对任务系统的重创。

正确的做法是,由轻到重,先少量安排任务,可以轻松完成了,再慢慢往上加。任务分配好比举重训练,一开始就来举 200kg,那只可能一上手就先压趴下了,哪怕之后再减量,但系统已遭损耗,甚至可能更少的任务也会完不成。

按邹鑫的说法,任务管理应拒绝第一次失败,因为最终目标的失败,都是从第一次的失败开始的。遭遇第一次失败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会引起两个后果:

第一,连锁反应。提前做好的计划,一环扣一环,这一步失败,不管是未完成还是延误了,后面的计划都会如期而至,给人造成很大压力。而当发觉离目标越来越远的时候,你就会选择放弃。就像上学时解方程式一样,任何一步计算错误,后面就都不会正确。

第二,麻木。不断的失败会让人「适应」失败,甚至习惯待在失败的水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