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雷锋网,分享AI时代的信息红利,与智能未来同行。听说牛人都点了这里。
雷锋网按:余凯告诉雷锋网,地平线不喜欢做短平快的事情,而做嵌入式人工智能需要持久投入。「中国的公司,没有一家是自己做核心 IP。华为海思是中国做芯片最好的,实际上也是买 ARM 的 IP。你说它(嵌入式人工智能)难不难?」
创立不到一年半的地平线,在今年的 CES 上,展示了一款与英特尔联合研发的 ADAS 系统。据雷锋网了解,这是地平线首次将嵌入式 ADAS 系统实现在英特尔的 FPGA 硬件平台上。
在过去几次公开演讲中,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总会举出类似这样几个例子:
比如,「像 Google、百度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每开两个小时就要找个地方散热,因为无人车的功耗非常大。」
比如,「平均每辆自动驾驶汽车拥有 8 到 10 个摄像头,再加上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等等,每一秒产生 TB 级的数据,这种计算怎么去处理?」
再比如,「想象一下自动驾驶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突然横穿马路。我们要把信号传到云端做处理做决策,这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网络条件不稳定怎么办?」
上述提到的场景,是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解决的痛点。地平线希望通过研发低功耗的处理器和算法软件,提供「处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让智能汽车、智能家居这类终端设备在「不联网」(本地计算)的情况下也具有深度学习和推理决策能力。
六年前,英伟达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如今已经成为最早一批进入这一新风口的芯片巨头。谷歌、Facebook、亚马逊、百度以及绝大部分的人工智能企业,购买的都是英伟达的 GPU 计算平台,但价格通常是几千美金到上万美金。地平线则是在「几十块钱的计算平台上去实现低功耗、高计算量的事情」。毫无疑问,这对算法的要求非常高。
但余凯认为嵌入式人工智能是一个「边缘」机会。一方面,当前大公司普遍不太关注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低功耗、实时性、还需要高效、精简的模型」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他觉得「有价值。」
地平线希望打造一个软件和处理器的深度神经网络平台,让上层应用的表现有 1000 倍的提升,「英伟达的业务工作区域是在 20 瓦到 300 瓦,我们的目标是 0.5 瓦到 5 瓦。」余凯此前在一次演讲中表示。
当前人工智能还处于早期摸索阶段,余说,在人工智能垂直应用的重大场景被充分发掘之前,提供基础解决方案的公司是最早可能创造出百亿级美元的公司——而这也是地平线的目标之一。
● ● ●
与英特尔联合推出 ADAS 系统
在今年 CES 上与英特尔联合开发推出的 ADAS 系统,便是基于英特尔的 FPGA 硬件平台以及地平线设计的第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 IP「高斯架构」打造的。
余凯说这套方案达到的能力「是非常惊人的」:功耗大约为 500 毫瓦,能够每秒实时进行 40 桢图像输入和处理,同时对车辆、行人、车道线和可行驶区域的实时检测和识别。在硬件上,使用单个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 6 种不同模型的实时检测和识别。
从去年起,英特尔开始积极拥抱自动驾驶市场,通过一系列并购以及成立自动驾驶汽车事业部来布局这一领域。对英特尔而言,想要迅速切入这一领域,在提供方案时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强大的算法、软件能力以及软硬一体整合方案的能力。
余凯说,「地平线最擅长的还是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上。」这也是与英特尔深度合作做 ADAS 到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与英特尔的合作,也可以为地平线「带来更多国际上 OEM 和 Tier 1 (一级供应商)资源」。
CES 结束后,双方还将会在各地车展去持续展示这一 ADAS 系统。
● ● ●
商业模式
在人工智能时代,芯片厂商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一方面表现得相当兴奋,因为这是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很困惑,因为这当中的软件算法、整体解决方案,超出它们过去的能力边界。
在这一局面下,地平线就是提供「这种技术能力」的公司:在「人工智能淘金潮」里做一位「卖铁锹(技术)的人」。「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能力,我觉得好多事情都做不成。大家淘到金矿之前,这个淘金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余凯说。
去年 12 月,地平线与 ARM、全志科技、安创空间成立 Open AI Lab,希望在 ARM 生态的终端上降低人工智能的门槛,推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应用落地。
地平线的商业模式不只是做软件,余凯认为只做软件很难端到端去控制解决方案的性能和成本、功耗。而且,如今的自动驾驶,软件正在被重构。「如果软件没有成为一个标准,只做芯片是一个危险的事情。」
所以地平线的商业模式是提供「处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含算法、软件、芯片在内的整体打包。同时,地平线也在设计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的深度学习处理器 IP:BPU(Brain Processor Unit)——授权给硬件厂商。
在未来,地平线还将陆续推出 BPU 的第二代伯努利架构和第三代贝叶斯架构,从而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
● ● ●
希望 2017 年收入「上亿」
从 2015 年下半年成立至今,地平线已经组建了一支近两百人的研发团队,团队平均年龄 32 岁。余凯说,相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我们是一群相对资深的老兵」。
在业务方向上,地平线的「大脑平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聚焦于自动驾驶的「雨果平台」,另外一部分是用于智能家居的「安徒生平台」。
*雨果:地平线自动驾驶软件平台路线图
据已知公开消息,在自动驾驶方面,地平线先后与电动车初创公司智车优行、全球最大汽车供应商博世以及芯片巨头英特尔等厂商达成合作意向。在这条线上,余凯告诉我们,因为其提供的独特价值,「国内外的汽车厂商主动找上我们合作。」
在智能家居方面,地平线更多侧重于人机交互,并与ARM (顶级芯片 IP 设计厂商)、全志(为小米、富士康、惠普提供处理器 SoC 的芯片厂商)等进行深入合作。
在这两个方向上,地平线的核心战略是给「大厂做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他说,把诸如渠道、市场、服务等长链条舍弃,只聚焦于技术,做企业端(To Business)的生意。「他们有实实在在的痛点,而且需求是确定的,能保证地平线的技术很快上架。」余凯形容为这一策略为「借船出海」。
去年年底,余凯告诉雷锋网,早先与某家电大厂合作的空调产品,销量强劲,「把地平线的收入做到很高。」他说,今年只要再多做一款产品,收入还能上一个数量级。
对于这样的成绩,余凯自信地表示,中国没有第二家人工智能公司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取得这样的进展。目前,地平线在这两大方向上的收入已经达到千万级人民币。余凯说,希望今年地平线的年收入能达到「亿这样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