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
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了,享年76岁。
一时间微博、朋友圈铺天盖地全部都是缅怀霍金的消息,阿布不懂物理学,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缅怀他。
但是我知道的是,这样伟大的人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需要尊敬的。
尊敬某个人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对于影视圈来说,把这份尊敬融入到故事里搬上银幕,绝对是最合适的方法。
下面这两部电影,做到了。
「万物理论」和「霍金传」。
这两部电影均是以霍金为基础,但是所讲故事的着重点大不相同。
「万物理论」偏向于霍金的个人情感和生活,而「霍金传」中弱化了霍金和简的爱情线,甚至可以说只是寥寥几笔带过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简。
它更偏向于霍金的学术研究,事业,片中导师丹尼斯·夏马和罗杰·彭罗斯这两个在霍金物理学研究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在本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故事方向决定了在电影中对于霍金个人性格的塑造。
说句不讨卷福粉喜欢的话。
在「万物理论」中饰演霍金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和在「霍金传」中的饰演者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二人都非常好的塑造了霍金这个人物。
但是阿布更喜欢小雀斑的版本。
因为在形与神上,可能小雀斑对于霍金的塑造更符合阿布心中的斯蒂芬·霍金。
如果从故事上来说的话,阿布同样也是比较喜欢「万物理论」中的故事。
「万物理论」中的霍金更加调皮,更加幽默。
研究过程中和基普·索恩教授就天鹅座X-1是否会成为第一个被我们观测到的黑洞而打赌,输了的人订阅一整年的色情杂志。
这个物理学天才竟然把色情杂志当作赌注,估计你们不会相信吧?
在学术会上回答学生的问题,霍金也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言在和他们交流,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大孩子。
而且在片中导演也毫不吝啬的讲述了霍金的聪慧。
同时「万物理论」也告诉我们,有时候聪明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
霍金作为学霸并不是每天死学,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学业上。
据片中他的好友布莱恩说,霍金平均每天只学一个小时的时间。
就是这样"不学无术"的一个人,却把导师布置的10道物理难题用很短的时间做出了9道。
而其他学生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答出5道题,并且漏洞百出。
当霍金用一篇精彩的论文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通过银幕我们无法目睹他本人当时的倔强,但是我们能看到年轻的霍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近乎疯狂般的毅力在坚持。
「万物理论」中的霍金是温柔的。
遇到学术难题,他会一脸微笑的说出"用一个简单的,优雅的公式来证明它"这种话。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霍金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肃高冷,他在进行高深的物理学研究之余,也会时不时的玩点让我们感到惊讶的东西。
比如,客串美剧「生活大爆炸」,七次!
并且在剧中无情的嘲讽了他的小迷弟谢耳朵。
"老天,又一个脑残粉"
"第二页上有地方运算错误了"
我幻想着现实生活中的霍金在非学术领域和我们一样,他也是个普通人,他需要食物和水支撑身体,他需要亲情和爱情弥补心灵。
「万物理论」中的故事和小雀斑的表演,完美的符合了阿布个人的想法。
两部电影同样也有相似点。
故事均是开始于1963年,那时候霍金21岁,一个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年纪。
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这一年霍金的人生发生了一悲一喜两个重大事件。
这一年他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
同时,他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简,简也是霍金的第一任妻子。
她是霍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女人。
在「万物理论」中,导演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简和霍金的爱情,简是一个完美的女友,妻子,母亲。
是她独自一人在支持着这个不寻常的家庭。
在霍金谈论新的课题的时候,简说:"物理学又要派上用场了"。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这伟大的物理学并不能帮助她什么。
她眼角的那种疲倦和无力感,霍金引以为豪的物理学是无法起作用的。
如果你想看霍金在学术上的成长史,那「霍金传」应该更适合你。
这部电影主要就是讲述了霍金在物理知识海洋遨游的故事。
物理学术界的难题,用他的导师的话说:"物理学术界在我国是个血腥的战场"。
你要有脑子,有胆子,有票子。
这也让卷福塑造的霍金,并不能很温柔,从他与简的爱情可以看出来。
两部电影对于霍金性格塑造完全不同的一点。
在于他与简参加舞会的时候,「万物理论」中的霍金并没有踏入舞池跳舞,而「霍金论」中的霍金则自己强硬的走进舞池,疯狂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