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乐游上海  ·  专属元宵的仪式感!去上海老字号吃碗软糯汤团 ·  10 小时前  
今日闵行  ·  重要提醒! ·  12 小时前  
上海发布  ·  明日转雨!体感:晴冷→暖湿! ·  2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微信又有新功能上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珍藏!这40张几十年前的老上海照片,上海人看完都泪崩了!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8-03-16 20:13

正文



如果能有一部哆啦A梦的时光机,头条菌 想穿越回以前的上海,看看曾经风华绝代的上海,看看以前不被钢筋水泥层层包裹的上海,看看老早以前弄堂里欢乐无比的小辰光……


今天头条菌就来一波回忆杀,看看这40张几十年前的老上海照片,有哪些戳中了你的内心深处的回忆?



南京路上的 上海食品公司 ,老早嘴巴馋,老是缠着阿爷阿奶买东西吃,看到这个被妈妈抱着的囡囡,简直就是头条菌小时候的翻版呀。



现在的老大昌,那时候还叫 红卫食品厂 ,看照片里的老爷叔还在用秤帮客人称什锦糖。



在物质匮乏的大背景下,唯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就是于1968年开张的 星火日夜商店 白天到黑夜,来买瓜子、买烟酒、买汽水的络绎不绝。


作为 中国首家24小时营业的食品店 ,成为很多人对夜生活的第一盏灯,也是深夜工作者或夜猫子的精神驿站。



热水瓶、痰盂罐 ,以前都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但现在早已被先进的设备所取代。



青葱少女在 王家沙 门口买青团吃,不晓得那个时候的王家沙青团,算不算得上是“网红店”咧?



那时候,哪怕是在长寿支路上的一个 小菜场 ,都闹猛得不得了。毕竟老上海的物资都是“凭票购买”,要是一个不小心把票给搞丢了,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喽。



作人家的上海人怎么可能天天大鱼大肉四菜一汤,况且以前的经济条件只能勉强开一点小荤,所以小菜场里的蔬菜摊头生意总是好得不得了。



闸北区的“泰山电影院” ,放在以前看电影还是一件很小资的事情呢,上映的电影数量也远比不上现在,一部电影大家都会颠来倒去得看个好几遍,剧情简直倒背如流。



以前哪有什么看电影吃 爆米花 的习惯喔,都是家里抄一杯米,然后跑到弄堂口等这巨响的一记爆炸声,现在难得还会在街头看到这种原始的爆米花机,“砰—”的那一下爆炸声,也炸出来不少年少的回忆啊。



老早家里也没有微波炉这种厨房用品,想喝热牛奶的话只能用 钢盅锅子 ,头条菌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牛奶上飘着的那一层薄薄的“烟”,每次心急喝完牛奶都被阿奶讲像长了两撇小白胡子。



南京路新昌路口的 邮政支局 ,这里是无数人邮寄包裹、信件的地方。那时候邮件慢车马慢,也别提什么江浙沪包邮了……



上海早点界的四大金刚 ,一根油条一折为二,放在大饼中间,再把大饼对叠,油条就成了芯子。听老父亲说在他们小时候,一副大饼油条再配上一碗豆浆,那简直是“小康”得一天世界了。




老上海人把理发叫做 剃头 理发师也被叫做“剃头师傅(或司务)”,理发店也就顺理成章地唤做了“剃头店”。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到了春节前夕),理发店的门前总是人多得扑扑满,甚至还会有排队拿号的场景,为了早早地做好造型,很多人甚至天不亮就跑到店门口排队了。



你还别不相信,看看这 南京理发店 烫头发的场景就知道本菌不是瞎吹的了!



再说说这 剃头老师傅们的制服 ,看似简单,清一色的白色衬衫和黑长裤,其实则大有讲究!


衬衫仔细烫平没有褶皱这就不用说了,而且衬衫里一定要有件白色背心打底。看过老电影的都知道,里面的老牌绅士们都这么穿!



再跟着头条菌来看看 南京东路路口 ,这复古的建筑群是不是已经让你看出来一丢丢外滩的影子了?



以前没有手机,拥有相机的人也在少数,所以 每次去外滩,上海人都会拍个快照 纪念一下。哪怕你现在去外滩,也会看到许多上海的阿姨爷叔在合影,让人觉得好像留下的不单是一张照片,还是一份老上海的纪念。



以前 在大世界照哈哈镜 算是非常时髦的事情了!变高、变矮、变胖、变瘦……各式各样,每次小朋友过去都玩到停不下来。



头条菌小时候根本没有手机、ipad这种高科技的玩具,但是每天放学跟朋友在弄堂里做做作业也是很开心的事情~



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掼结子、挑绷绷等等都是 小姑娘欢喜的活动



男孩子们就会玩一些较为粗犷的游戏 ,像是打弹子、滚铁环、钉橄榄核、飞香烟牌子之类…



以前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4平方米,也就是一张床的大小,可以说家家都是“七十二家房客”,所以不得不把生活拓展到弄堂里, 揩面刷牙、汰衣裳、生煤球风炉…… 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



夏天乘风凉,冬天孵太阳,大人们闲来则会结结绒线,看看报纸,一起嘎嘎三胡 聊聊家长里短。



邻里之间也经常会 端着碗出来边聊家常边吃饭 。头条菌敢打赌!要是这镜头再往下拍拍,这个男小歪肯定穿得是牛仔喇叭裤!



80年代 华亭路服装市场 ,是那时候上海流行服装的“桥头堡”,这里被称为“上海小香港”,出售的是香港外贸货或能人仿制的新潮服装,时尚的年轻人一定在这里淘到过不少好东西~



地铁站里现在都有共享雨伞了吧,可以前落雨天,阿拉老上海人撑得都还是 油布伞 ,俩姊妹挤在一把小伞下,感情伐要特好哦!



80年代的五角场 ,啊!怀念!除了当中一个大大滴圆,真的很难跟现在的五角场联想在一起,万达、百联、合生汇、中环路,真是几乎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了。



渡船 是老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泰公线、东金线、东复线、杨复线……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挤得渡客前胸贴后背,气也透不过来,还有横七竖八的自行车和助动车,撘一班渡船真是累得阿扑阿扑!



以前的 信号灯还是人工控制 ,毕竟马路上的机动车实在是屈指可数,照片里马路对面的新世界商场清晰可见,对比如今的新世界,真的是两重天。



你看,真的是完全不用担心堵车~



旧时乍浦路桥 上来往的行人货车,现在头条菌每次经过乍浦路桥看到的都是拍婚摄照的小情侣,或是拿着长枪短炮对准另一侧的外白渡桥咔咔抓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今日闵行  ·  重要提醒!
12 小时前
上海发布  ·  明日转雨!体感:晴冷→暖湿!
2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微信又有新功能上线!
4 天前
一点儿也不宅  ·  一点儿也不宅 Vol.163
7 年前
生物通  ·  ER阳性乳腺癌新药——ERX-11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