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宁南山
在深圳搬砖的中产阶级,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宁南山

美国的海陆空天科技堡垒,中国攻到第三个了

宁南山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1-07 08:30

正文

人类活动 物理空间上,主要 就是海陆空天四个,那么和美国的对比如何呢?

1.造船业是美国拉胯的最快的,是海陆空天四项里面中国第一个超过美国的,也是中国目前优势最大的。
造船业在军事上对美国有两大意义,
其一是军舰的补充,美国为什么很强调要有 很大的 技术 优势,因为现代军舰造舰周期很长, 美国的航母一旦 被击沉是短时间内无法补充的,
美国的航母 的服役速度已经从当年的三年多一条下降到了现在的大约十 年一条了,我们即使考虑美国战时 提高效率,但也很难做到一年补充一条航母。
其二是后勤物资的运输,现代战争对物资的需求量是天量的, 没有后勤美军必败, 需要商船进行运输,海湾战争时期就是由商用大量负责了美军物资的运送,局座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 美国先后共征用、租用民用商船约282艘,其中美国或美国控制的货船25艘、油船47艘,挂外国国旗的货船187艘、油船23艘。
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就是靠日本提供后勤 ,给了日本大量战争订货,拉动了日本经济发展。

多说几句,美军在海湾战争才打了几十天,我查了下资料物资消耗都至少有几百万吨,还有资料甚至说上千万吨,如果是和我国发生军事冲突,需求量肯定远不止这个数量了。
美军的后勤如果全部是从本土运输过来,是支撑不了这么高的消耗的,它必须依靠日本韩国这些盟友提供后勤帮助,那这样日韩就事实上参战了。

造船业是海陆空天四项里面 中国第一个成为世界第一的,
2024年 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完工量)、74.7%(新接订单量)和61.4%(手持订单量),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早在2010年就已经三大指标的每一个都是全球第一了,但是是超过的韩国成为第一,相对美国早就超过了。

现在中国是唯一一个能造造船业三大明珠的国家(大型邮轮,LNG船,航空母舰),
大型邮轮目前只有欧洲企业和中国有订单,美国现在已经失去建造邮轮的能力; LNG运输船则是被中国和韩国瓜分 而航空母舰 是中国和 欧美俄能造。
就航母而言,中国的辽宁舰是2010年出坞的,
自从2010年以来到现在中国连同辽宁舰总共下水了三艘航母,服役了两艘,而美国则是下水了两艘航母(福特号2013年11月下水,2017年7月服役;另外肯尼迪号2019年10月下水,至今没有服役),服役了一艘。
也就是说, 造船业三大明珠,美国目前只能造一个,中国三个都能造。

而且这唯一的航母,美国人的速度也太慢了,现在唯一在建的航母肯尼迪号,2011年2月开工,2019年12月才下水,到现在都2025年1月了,还没有交付美国海军。
对比下中国的速度,山东舰2013年11月开建,2017年4月下水,2019年12月交付海军。
晚了几年开工的福建舰也在2022年6月下水了。
总的来说, 中国建造航母的时间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考虑到中国是技术跃升式的造航母,这个速度就更惊人了。

速度的缓慢也影响到了美国航母舰队的更新,美国现役的11艘航母,只有三艘是在2000年以后服役的,除此之外的八艘最年轻的一条也是1998年服役的,到现在都27年了。
我们从每个10年的服役航母数量也可以看出来,
八十年代美国新服役了三艘航母;
九十年代美国新服役了三艘航母;
2000年后的第一个十年美国新服役航母数量下降到了2艘;
而2010-2019年的第二个十年的航母服役数量下降到了1艘。
而现在已经2025年了,已经是21世纪以来的第三个10年过了一半了,美国都还没有新的航母服役。

我很好奇美国的危机意识如何,因为中国下一艘航母如果是电磁弹射+核动力,再加上五代机和固定翼预警机上舰,那中国和美国的航母技术就完全拉齐了,而复制量产能力中国远比美国强。
想一下,福建舰下水的时间比山东舰晚了五年,而福建舰是2022年下水的, 中国下一艘航母下 水的时间估计就是未来两三年了。

2.汽车工业是中国第二个超过美国的
2023年的汽车产量,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超过3000万辆的,达到了3016万辆,而美国只有1061万辆,中国已经几乎是美国的三倍了。
中国的汽车产量是2008年超过美国的,并且在200 9年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一旦被中国超过,就追赶不上来了。

而且车的 性能水平, 中国也已经赶上来了。
小米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公司,居然也能跨界造车,而且造出来的还是有竞争力的车型,总共时间才两年多,这就显示了中国综合汽车工业水平的进步。
小米的雷军在2021年3月30日宣布造车,当年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才注册成立,2024年3月28日发布会小米第一款车SU7就上市了,到2024年4月29日第一万辆车就下线了;

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是全球第一梯队,问界M9作为一款50万人民币的车型,在2024年居然大定20万辆,占了中国市场价格50万以上车型一半的份额,这个市场以前一直都是BBA之类的天下;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产量2023年已经是世界第一,发布了续航超过2000公里的混动车型秦L,就说十年前谁能想到中国汽车能把油耗做到百公里2.9升啊。
2024年5月2日上市后,秦L7月-11月连续每个月销量过3万辆,是中国市场最畅销轿车之一。

美国的通用和福特已经在电动车时代落后了,根据环球网的报道,
福特CEO Jim Farley在2024年 10月21日播出的一档播客节目中,说: “我不太喜欢谈论竞争,但我开的是小米。”
“我们从上海往芝加哥空运了一辆,我现在已经开了六个月了,而且我不想放弃它。”
老实说,最开始看到报道是在自媒体上,因此我专门去看了视频,他确实是这么说的。


除去老牌车企,美国的新势力只有一个特斯拉,而中国的汽车新势力就太多了,还各有特点。
更有意思的是,特斯拉2023年184.5985万辆的产量中,上海工厂为95.7691万辆,占比高达51.9%,比特斯拉其余的美国弗里蒙特,得州,德国柏林三个工厂产量加起来还高。
想一下,如果特斯拉突然失去了一半的汽车产量,是什么后果。
汽车制造技术对中国而言,是已经可以向美国输出的东西。
我这里只说了汽车,至于高铁技术就更不用提了,美国现在就没有高铁技术。

3.航空工业是正在向美国进攻的产业
1)无人机已经超过美国了,这个就不说了,珠海航展展出来的反潜无人机,无人机母机等多种类型用途。
就说下面这个东西吧,是2024年10月江苏常州一家叫做“白鲸航线”的公司搞的无人运输机,载重5吨,最大航程2600公里,我说这个意思的是,你都没听过这家公司对吧?这就对了,大量没有听过的中国公司都在搞无人机,而且搞出来并不难。
2)六代机也在美国之前出来了,这个是有很大震撼的东西,因为过去一百多年的战争证明了空中优势的巨大,高维打低维有压倒优势。
当年我国出兵朝鲜,就向苏联请求空军掩护,而斯大林也以空军尚未准备好还需要几个月时间为借口,实际是不想我国出兵,认为不提供空中掩护就可能阻止中国出兵,可见空中力量的重要性。

我们就说有人驾驶的飞机, 老实说我本来以为这个产业耗费的时间会非常长,而且现在产量还是在世界上没法比,但是最近看到的一个数据让我 觉得有些意外
我看到《航空知识》在11月份珠海航展时报道,说 业内人士讲我国的喷气式支线客机C909(原名ARJ21)的交付量已经达到全球的六成。

这个数字让我很惊讶,于是我查了下,巴西航空工业的喷气式客机有四款,分别是E170,E175,E190-E2和E195-E2,其中这个E170和E175是和C909一样的百座以下的喷气式客机。
C9 09最多97个座位,E170最多80个座位,E 175最多90个 座位,
而巴航工业其余两款是百座以上,E190-E2最多是114座,E195-E2最多是146座,比我国C919的座位数少(座级158-192座)。
也就是和C909同级的飞机 就是 E170和E175.

巴西航空工业2024年前三季度总共交付了42架喷气式民航客机,我国中国商飞全年交付了47架,因此全年交付数量巴航工业预计还是高于中国商飞。

但具体到和C909同级的E170和E175,
巴航工业2024年前三季度没有交付E170,总共交付了15架E175(第一季度3架,第二季度8架,第三季度4架),而C909全年交付了高达35架,预计全年E175交付达不到这个数字。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商飞和巴航工业在生产百座以下喷气式民航客机,
加拿大庞巴迪已经在2020年退出并专注于公务机市场了,具体来说全球2024年还在生产交付的百座级以下喷气式民航客机就是C909和E175,
目前的交付看,2024年C909的份额的确占到百座以下同级飞机一半以上。

C909的历史交付记录如下:
2015年:1架
2016年:1架
2017年:2架
2018年:6架
2019年:12架
2020年:23架
2021年:21架
2022年:34架
2023年:22架
2024年:35架
累计157架。

不仅如此,C919的历史交付记录也在越来越快,而且明显超过了C909(ARJ21)同期的速度,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航空工业的进步:
2022年12月:1架
2023年:3架
2024年:12架。
累计16架。

中国商飞2024年47架的交付跟空客和波音比如何?
空客2023年交付了735架,波音交付了528架,单这样看,拿中国商飞2024年的交付量和波音空客前一年的交付量比较的话,还不到波音空客的10%。
据“简单飞行”网站1月1日报道,
2024年1-11月,波音仅交付318架飞机,而2023年同期的交付量为461架,下降幅度很大。
相比之下,空客在同一时间段内已交付643架飞机, 也就是说2024年波音 交付量居然不到空客同期的二分之一了。
很明显,中国商飞2024年交付量已经肯定超过波音的10%了,中国商飞这个速度是不是还挺快的,当然这跟波音出现各种问题有关系。

4:航天方面中国也在追赶,预计将是海陆空天里面我国最后一个赶上美国的
我国目前还没有重型火箭服役, 下图来自环球网,
图中火箭示意图由左到右依次为苏联“能源”号、美国“猎鹰重型”、俄罗斯“叶尼塞”、中国长征九号、美国SLS、苏联N1、美国“土星五号”、美国SLS改进型、美国“星舰”。
这九款火箭里面,现役的只有两款,美国的SLS(现役全球最大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95吨)和猎鹰重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3.8吨),
另外美国的星舰2023年4月已经首飞,号称最终要做到不回收状态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0吨以上,不过当前并未做到此能力,还在不断飞行测试中,到2024年11月19日已经进行了六次飞行,如果最终成功了,那么星舰就是全球最大。
这张图2022年就有了,实 际上美国的重型火箭在2024年初又亮相 了一款“新格伦” ,是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 ”研发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45吨, 差不多就在这几天就要首飞了

我国的长征九号还没有出来,还在研发中,根据新华网的报道 ,长征九号将有 三个构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赶上美国现役的SLS的95吨的水平。
另外我国为了载人登月在研发长征十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0吨,长征十号预计会在长征九号之前出来,毕竟2030年之前要完成载人登月。

火箭运载能力决定了进入太空的能力,我国要在重型火箭方面赶上美国还需要时间,另外深空探测(美国已经有飞行器旅行者1号和2号飞出太阳系了),小行星探测,行星探测等方面也落后美国。
比如行星探测,美国对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专门发射过探测器,我国目前只对火星进行过探测。

目前航天领域,观察中美竞赛,我就是比较简单的看两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