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紫珞,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原本追求“政治正确”的奥斯卡怎么开始
“反政治正确”了》
最近几天,「奥本海默横扫」、「石头姐(美国女演员Emma Stone)二封影后」、「芭比陪跑」等与第96届奥斯卡相关的话题霸榜着各大媒体热搜。在本届奥斯卡颁奖礼中,有《奥本海默》和《芭比》这两大暑期热门档撑台,又有《可怜的东西》和《美国小说》等惊艳佳作轮番出场,可谓是群星璀璨、看点十足。随着本届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帷幕,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其13项提名最终以7项获奖领跑本届盛会。
奥斯卡金像奖这一电影业的明珠,其设立的初衷是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自1927年设立以来,它一直享有盛誉,对推动人类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并逐渐成为世界电影人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近几届的奥斯卡已经和
「政治正确」
的标签深度捆绑,甚至产生了对艺术性本身的冲击与超越——这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事实,失望而无奈。今年的奥斯卡甚至又推出了
「多元化标准/光圈2025计划」,意思是其提名和获奖的作品需要对电影行业中少数和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注。
当电影成为了政治的代名词,电影艺术或许也将不再纯粹。
奥斯卡金像奖是一个全球性电影类奖项,是电影圈的最高殊荣。每年奥斯卡获奖名单都是由其背后的评审成员投票决定,
但由于奥斯卡评定委员会是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基础,所以以白人群体为主的美国精英主义几乎是牢牢掌握着颁奖的话语权。
根据《洛杉矶时报》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可以发现:奥斯卡评审会员中77%为男性,而94%是白人,这无疑会加深人们对奖项评审公平性的质疑。与此同时,“政治正确”作为最优先评奖原则的“潜规则”的情况愈演愈烈,各类有
「话题性正确」
的艺术作品变成了各大制片厂的获奖密码。国际公众对此抨击与嘲讽的声音在2019年随着《黑豹》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登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达到顶峰。
随着抗议的愈演愈烈,公众话语的强烈唾弃,奥斯卡主办方通过各种改制以彰显自己的开放包容,
如增加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席位,将“最佳外语片”改名为“最佳国际片”以弱化区别
,称“‘
Foreign(外国的)
’
这个说法在如今全球电影业中已经过时了,
‘
国际影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的说法更能代表这个类目,宣传积极和包容的电影观念、全球性的电影艺术。
”
这让性别、种族等各种历史性争议与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和
。但这些所谓的“包容措施”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导致新问题的出现。
例如,由英国导演执导,美国、英国及波兰共同制片,但是由美国公司A24发行,且
以
英语这一
全球通用语
言
作为对白语言的《利益区域》,以英国电影的身份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片。不难预见,此后非英语电影角逐奥斯卡
最
佳
国际
片的难度只会变得更高。
▲ 该图反映了近些年来奥斯卡评委、奥斯卡提名者、电影演员和美国人口的种族分布,其中红色区域表示白人。图片来源:洛杉矶时报,美国人口普查。
面对近些年关于“政治正确”问题的质疑,奥斯卡评审席似乎有意作出纠正。今年的奥斯卡的最佳改编剧本获奖者《美国小说》,就正是一部以
「反政治正确」
为题材的讽刺喜剧大片。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就引起国际社会强烈的反响,成为2023年电影界一大亮点。
电影讲述了大学教授兼作家蒙克(杰弗里·怀特饰)面临出版社要求产出更加
「BLACK」
(指符合黑色肤色人群题材)
的作品的困扰。在家庭与生活的压迫下,原本厌恶贩卖黑人文化标签的蒙克,还是以化名写下了一部“典型”的黑人小说。随着黑人元素的层层加码,戏剧化的剧情开始跌宕。小说被出版社看重、被知名导演想要翻拍并在蒙克自己担当评委的文学奖上获奖,但是在影片临近尾声时,这本小说被气急败坏的蒙克改名为《F U C K》
(英语中的不雅词汇,用于谩骂他人)
,却更加受到欢迎和吹捧。
▲ 《美国小说》改编自普利策奖入围者珀西瓦尔·埃弗雷特2001 年的小说《擦除》。
很显然真正的文学作品应当是能够真实反映少数族裔生活,具有多样性的,而不是政客或者商人眼中能够从中获利的政治正确。
当政治标签在各个领域“合理化”,贩卖少数群体文化的标签逐渐成为迎合社会需求的主体,过于偏激的政治正确在社会层面固化刻板印象,甚至少数群体成为每个奖项的特别关注对象时,所谓的包容多元不过是另一种歧视。
正如奥斯卡影帝查德·德莱福斯(Richard Dreyfuss)所说,“大家都是平等的,无需因为对方是黑人,就需要特殊的过度包容。大家平起平坐,才是真正的公平,而非过于政治正确地去庇护对方。”
当政治正确深入公众话语体系,各种敏感话题便此起彼伏。不管在网络上对什么事件的讨论,总会有些标榜“正确”的人来给你纠错,社会舆论变得格外敏感,稍有不慎便会掀起轩然大波。争取各种意义上的平权,从理论上来说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但这些“正确”的极端化发展,可能会导致民众对于一些敏感问题的回避甚至反感。如果说,《奥本海默》的强势领跑使得本届的奥斯卡没什么悬念,那么颁奖典礼上因在领奖时无视亚裔演员而陷入种族歧视争议漩涡的本届最佳女主角艾玛·斯通和本届最佳男配角小罗伯特·唐尼,反而发酵成为了本届奥斯卡的一大热门话题,甚至颇有抢走《奥本海默》风头之势。
这一出场外戏或许是在告诉奥斯卡:政治正确,不止存在于戏内。
如今奥斯卡在“(反)政治正确”问题上之所以受到大量的批评,
不是因为人们拒绝艺术创作中对特殊群体的关怀,而是在驳斥片面而刻板的角色标签,艺术创作是自由的,不应该被困在固定而单一的市场需求中。
公众如今呼唤的是每个人平等的拥有真正的艺术与美,而不是被政治正确拘束的放不开手脚的电影。我们都希望奥斯卡这一影视行业最高级别的奖项,终有一日能回归它创建的初衷,让艺术回归灵动与自由。
作者简介:
周紫珞,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研习领域为电影理论、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