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充电桩资源
提供全国最新最全的充电站投资项目及充电桩招投标项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比跑步还伤膝盖的动作,第一个你正在做! ·  3 天前  
广东疾控  ·  冰箱里冻了一年的肉,到底还能不能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充电桩资源

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充电桩资源  · 公众号  ·  · 2025-01-06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发布了《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36座主要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情况,包括中心城区和城际区域的充电设施发展。中心城区的公用桩快速增长,但服务效能整体偏低。城际解析显示,高速公路沿线的公用桩布局加密,基本实现快充全覆盖,但在节假日充电焦虑局部增加,网络效能不均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心城区公用桩快速增长,空间覆盖稳步提升,但服务效能偏低。

36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的公用桩密度持续增长,但车公桩比和各项效能指标显示,公用桩的使用效率和周转率仍偏低。

关键观点2: 高速公路沿线直流公用桩保持主体地位,覆盖率稳步增长。

高速公路沿线的直流公用桩占比高,且覆盖率持续增长,但不同线路、不同场站间的充电效能差异较大。

关键观点3: 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差异。

报告选取的36座城市在公用桩密度、车公桩比、直流公用桩规模和覆盖率等指标上存在差异,显示出各城市间在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上的不平衡。


正文

为有效监测国内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在空间发展与运营效能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领衔,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联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连续开展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主要结论


1、中心城区公用桩快速增长,空间覆盖稳步提升,直流桩夯实主体地位,但服务效能整体偏低。


2、高速公路沿线直流公用桩保持主体地位,公用桩30公里间距覆盖范围稳步增长,50公里基本实现全覆盖,国庆节假日充电焦虑局部加剧。


分析对象及指标体系


选取36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市、重庆市、青岛市、东莞市、厦门市、大连市、太原市、常州市、无锡市、昆明市、济南市、温州市、苏州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泉州市、海口市、烟台市、石家庄市、福州市、贵阳市、合肥市、兰州市、南宁市、莆田市。


中心城区解析:面向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公用桩

基于公用桩动静态指标筛选条件,聚焦36座大城市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并分析充电基础设施近两年的变化趋势。从规模、布局、结构、效能等角度选取9项指标解析主要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建设使用情况。


城际解析:面向城市群一定区域内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的公用桩。


本次报告提取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代表,提取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珠三角区域的代表。从规模、布局、结构、效能等角度选取4项指标,评估典型城市群高速公路沿线公用桩的建设使用情况。


中心城区解析


1、公用桩快速增长,城市间差距持续拉开


36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的公用桩密度平均为34.3台/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的公用桩密度最高,达到201.7台/平方公里,烟台市的公用桩密度最低,仅为6.6台/平方公里。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分布


▲36座城市中心城区车公桩比


从车公桩比指标来看,36座城市中心城区的车公桩均值为6.91.其中,南宁、青岛、温州等公用桩密度排名靠后的城市,车公桩比排名也相对靠后。


而上海、广州、成都等公用桩密度靠前的城市,车公桩比排名却相对靠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超大特大城市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进程更快。上述两类城市的公用桩配置须结合车辆的发展变化情况、私人桩的增长情况和公用桩的运行效能情况等综合决策。


与2022年相比,36座城市公用桩密度均值由26.5台/平方公里增加到34.3台/平方公里。南宁、贵阳、济南和宁波等8座城市的公用桩密度相对增长率超过50%。从地域分布看,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平均分别增长4.7台/平方公里和9.1台/平方公里,南方城市在公用桩建设力度上远超北方城市。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年度变化


2、车公桩比总体小幅下降,北京、广州、杭州、天津等城市持续偏高


▲36座城市车公桩比年度变化


与2022年相比,36座城市车公桩比小幅下降,由7.03辆/台减少至6.91辆/台。宁波、常州、贵阳等6座城市车公桩比相对降幅超过10%,南宁市车公桩比相对降幅最高达到34%。南京、太原、深圳、泉州、武汉的车公桩比小于5.0车/公桩,连续两年排名考前。北京、广州、杭州、天津的车公桩比大于10.0车/公桩,连续两年排名靠后,其中广州、北京和天津的车公桩比持续升高。


3、直流桩夯实主体地位,规模和覆盖率同步增长


36座城市中心城区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值达到66.9%,其中77%的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超过60%。广州、重庆、长沙、青岛等8座城市的中心城区,120kW以上可识别充电桩数均超过3000台,规模远超其他城市。


▲36座城市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规模


纵向对比,36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值从2022年的61.8%增加至2023年的66.9%,总体增幅达到5.1%。而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方面,36座城市均值总体增长5.2%,覆盖率增幅超过占比增幅的城市数量相对去年有所减少。


▲36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及覆盖率年度变化


4、整体效能仍然偏低


36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桩数利用率和平均周转率分别为11.0%、54.7%和3.0,平均充电时长为55.0分钟。其中,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的城市有14座,平均桩数利用率不足50%的城市有12座,平均周转率不足3的城市有17座。


▲36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


与2022年度相比,36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提高3%,平均时间利用率和平均周转率小幅下降,分别降低0.3%和0.2,其中南宁市、长沙市、武汉市等11座城市的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全部下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