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投研情报群招募
独角兽智库发展至今,历时9年,积累了大量资源,也和顶尖投研资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经过今年近一年的产品测试,小范围会员服务近两年。
十一月精准把握住了固态电池、AI+等板块机会,个股桂发祥、华胜天成、供销大集等
现开放体验名额,加微信:itouzi8888,文末有二维码
12月5日下午,天风证券董事、副总裁赵晓光,在2024财经分析师大会上,以“中国产业升级双擎驱动——人工智能与科研体系产业化”为题,分享了最新观点。
赵晓光表示,未来对于产业、对于研究,有两个机会是一定要去重点把握的,一是人工智能,二是科研产业化。
从科技行业来说,明年6-9月份,或能看到科技行业巨头在机器人、智能驾驶、元宇宙这些行业的重要拐点;这也是这一轮整个科技行业的主升浪。
赵晓光认为,有观点称人类未来30年,会出现一家100万亿美金市值的机器人公司,这也并不是天方夜谭。
假设未来30年,人类有100亿人口,每个人有一台机器人,一年大概10万块钱的服务费,5万块钱的利润,大概就对应着500万亿的市场利润,对应着2万万亿的市值。
如果一家公司能占了这个行业的5%,那差不多就是1000万亿。
其次,智能手机作为超级入口,它会重新定义硬件跟软件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流量为王,但是到了超级 AI 时代,硬件会变成最大的入口。
再者,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AI+营销”、“AI+律师”、“AI+保险”、“AI+教育”的出现,经AI赋能的传统行业公司或成为赢家,而AI的作用并不简单在于降本,而是对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的颠覆。
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未来中国最大的红利就是科研产业化。
在科学家的“专注”与企业家的“发散”之间存在一些割裂,这是科学家创业不成功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作为分析师,应以研究为根本的驱动力,做好人工智能跟各行各业的结合,做好科研产业化与各行各业的结合。
作者整理精选了赵晓光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两大重中之重的机会
人工智能+科研产业化
我们看到,伟大的机会和伟大的企业,都是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产生的。
比如说,2008年的经济危机期间其实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两个驱动力。
我个人认为,未来对于产业也好,对于我们研究也好,有两个机会一定是要作为重中之重去把握的:
第一个就是人工智能。
第二就是科研产业化。
毫无疑问,从去年年初开始,由OpenAI推动的人工智能的这轮周期,带动了过去两年算力非常大的机会。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两年,由人工智能推动的各行业的应用,会成为一个更大的浪潮。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全球的科技巨头们,还是从各行各业看,AI与各行业的结合正在以比我们想得更快的速度在展开。
人类未来30年
或会诞生100万亿美金市值公司
我们从三个角度去看人工智能未来的机会。
第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科技行业来说,过去有三个行业——机器人、智能驾驶和元宇宙,基本上我们很多年前就说这些行业很好,有机会,但是到现在看一直没有起来。
如果观察这三个行业的拐点,我们认为,在明年的6月份到9月份,无论是特斯拉、亚马逊、Meta这些相关的巨头,包括OpenAI,在这三个领域中都会有重要的产品和重要的拐点。
这也是我们这一轮整个科技行业的主升浪。
前段时间,我正好有一位朋友去美国见了奥特曼,回来之后,我说来组织一场机器人行业的交流会吧。
后来来了一个小伙子,来了之后就说了一句话,他说,未来人类30年,会有一家100万亿美金市值的机器人公司出现。
我当时就特别想把他赶出去,我说你这小伙子年少轻狂,有点太夸张了。
但是我们后来仔细地盘了盘,我觉得他说的真的不是一个夸张的事情。
假设未来30年,人类有100亿人口,每个人有一台机器人,一年大概10万块钱的服务费,5万块钱的利润,大概就对应着500万亿的市场利润,对应着2万万亿的市值。
如果一家公司能占了这个行业的5%,那差不多就是1000万亿。
就如同在10年前我们没想到,在科技领域会有几个3 ~ 5万亿美金市值的科技公司一样。
我们相信,这三个领域,它未来也是跟各行各业结合,应该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机会。
智能手机
会是重要的超级入口
第二个,回到我们传统的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作为一个超级入口,它会重新定义硬件跟软件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流量为王,但是到了超级 AI 时代,硬件会变成最大的入口。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高通公司前段时间在夏威夷开了一个2000人的大会,高通的CEO 现场演示,拿起手机跟手机说,你帮我订2000杯咖啡。
很快,这2000杯咖啡就很精准地到达了现场。
我们也知道,有些手机巨头们,在半年前可能还都是对AI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无论是苹果还是国内的华为、小米,最近基本上都要all in AI。
手机作为一个超级入口,它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新的机会。
赢家是
利用AI赋能的各行各业
第三个,在传统行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像“AI+营销”、“AI+律师”、“AI+保险”、“AI+教育”,这些行业已经开始了。
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中,人工智能推动的创新,都是刚刚开始。
对于在 To B 的应用,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就是,并不是那些技术公司会成为未来的赢家。
而是传统行业中这些各行各业的公司,会利用 AI 、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来成为赢家。
第二个结论就是,我们不要简单地站在节约成本的角度去理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未来对于产品的定义、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全体系都是重新的颠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过去我们研发一款半导体材料可能要三年的一个周期,现在有了AI的赋能之后,这个周期已经变成了10天,或者是更快的速度。
最近有传统能源企业高管主动联系我,想找这种做材料相关的大模型技术的公司合作。
有位北航教授做的 AI 材料公司,目前已经跟5家上市公司达成意向,成立合资公司,成立人工智能的材料研究院,用AI的技术大幅加快材料的研发。
这一点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AI不仅是替代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定义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如果大家觉得挺难理解,我给大家推荐一下B站,B站上有很多非常好的科普,让大家用比较快的时间很好地去学习到这些领域的核心。
未来最大红利
就是科研产业化
第二个我想讲的主题就是,从中长期看,中国会进入一个非常大的红利,就是科研红利。
过去中国的产业发展经历过几波红利,第一个叫劳动力红利,第二叫工程师红利。
但是,未来这些红利应该都已经结束了。
在十多年前,中国一个工程师的成本是 30 万,美国是 65 万,现在我们工程师的优势也不明显了。
未来最大的红利,就是科研产业化。
无论是看美国、日本的经验、欧洲的经验,还是看中国过去的发展逻辑。
我相信,科研产业化,是中国未来走出房地产之后的经济周期最大的一个解,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解。
做科学和做企业,它要求的禀赋是不一样的。
科学家就要足够的专注、足够的聚焦,围绕一个领域不断深度地深入。
而企业家,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发散的、是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人的整合、客户的整合、渠道的整合、技术的整合。
所以,本身在聚焦和发散上,它是分裂的。
这是过去有些科学家创业不成功的一个最根本原因。
以研究为根本驱动力
做好科研产业化与各行各业的结合
未来怎么去解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我们分析师的优势。
我相信我们分析师都对接着大量的上市公司,如何把科学家跟上市公司做一个链接?
让科学家的技术跟上市公司的场景、资金支持和赋能能力结合起来。
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值得我们 all in 去做的事情。
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五个要素,第一战略管理,第二技术,第三人才,第四资本,第五市场。
这五个要素,科学家有的是技术,企业家有的是什么?有战略管理、运营能力,有好的、市场化的人才,有开拓市场的能力。
这种结合,我个人在过去做了一些实践,我觉得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是企业家跟科学家的双向奔赴。
我认为,我们应该花足够多的精力关注在人工智能和科研这两个事情上。
大家应该一起投身于这两个事业中,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未来研究的价值对于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分析师同仁们,要以研究为根本的驱动力,做好人工智能跟各行各业的结合,做好科研产业化与各行各业的结合。
我们有限的人生,会有无限的意义和价值。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
独角兽投研情报会员服务
服务概述
现在的A骨市场,风格切换极快,不论是做赛道成长、风口波段、价值投资、龙头打板、技术短线都处于短暂有效,大多数时间亏损的情况,只有一点持续有价值,那就是快人一步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会是财联社的新闻,不是知识星球的调研纪要、更不会是公社的吹票逻辑。
服务主旨
提供各种快人一步的投研信息,让你明明白白知道盘中异动。
情报来源
独角兽智库投研情报团队已经根植在大A各个生态阶层:
1:公募核心圈,提前获取公募看好的大方向和主攻领域。
2:券商分析师圈,深入各大券商核心客户群,提前获取券商主推逻辑。
3:游资核心圈,在游资大佬的小圈子有一席之地,提前获取大资金动向。
4:产业链圈,各个新兴产业技术核心圈子,提前挖掘技术变革推动的A股炒作逻辑。
服务内容
1、大资金抱团动向
2、集合竞价龙头早知道
3、先手小作文
4、券商主推方向及逻辑
5、市场的机会和风向提示
6、个骨和行业避雷
服务方式:
微信群--只有微信群的消息才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的信息传递。
现开放体验名额(非免费,白嫖勿扰)
加入体验方式(如果您关注短线交易)
请加微信:itouzi8888,备注:体验+姓名+公司+职位
如果您关注基本面,做波段或者价投
请加微信:itouzi5,备注:体验+姓名+公司+职位
群内其他历史记录如下,可自行验证其情报的价值,有投研情报群历史聊天记录的截图,在盘后都会截图并且发在当天文章内,请查看历史文章验证(11月份精选情报)
防止失联,关注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