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
大家好,我是
坚持说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的
肖老师
关于最近很多家长问的,创新人才选拔政策!只说重要的一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是一位四大某校的高二年级前十的家长分享的关于竞赛方向的一点经验和心得,她的孩子在搞了差不多一两年的竞赛之后才选择放弃竞赛,
走综合高考的方向,也是清北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也许过两年就能在湖南的清北录取榜上看到。
实在是非常拔尖的一个学生,其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是挺值得借鉴称道的。
竞赛,如分享所说,孩子的天赋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早规划。
好的规划,对于数学信息物理竞赛的培养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没有早期规划想走这条路的相对而言,就会走的更艰难。
尤其是到了高中,要同时兼顾各科的学业和竞赛单科的超前和深度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不仅是对资质的挑战,很难有人同时兼顾的。
当然,有不少从竞赛退回来的学生,还是能通过综合高考考进理想大学倒是不在少数。毕竟现在的高考数理化题目&生物,不少真题是在竞赛题上加以改动出来的。
高考跟中考不一样,是选拔性考试。选的就是通过难题去做区分度的。
(上图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初中进的早培,这是在有集团优势的学校,因为三年的攀登杯都是集团一等奖,所以,即使不外培,学校和集团也会考虑安排拔尖的进行校内培优。
这种孩子确实是很少外培,但实质上一样是参加了校内和集体内的超前学习。
至于薄弱科目,虽然他的薄弱科目可能已经是四大的平均分水平,但同样还是选择了一定的外培,而且还是一对一辅导。包括他一对一的老师与我还有一点渊源。
至于说,在四大各校的竞赛班和理实班之间的玩法,各有不同,但是,至少我知道有两个学校是有单独的竞赛班和高考重点班。
其实不管怎么分,竞赛和高考本来就是两条不同的路,这就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和压力承受,虽然不管哪个方向,都有升学压力。
不过,不管是四大还是北京四中等,基本上在生源不可全省掐尖后,基本上都是重点培优前3-4个班,进行清北的升学冲击。
至于其他班级的学生,可能就不能像那种强度的超前和拔尖教学,也趋于和多数的高中一样,按部就班。
甚至很多学校其实不是考虑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是考验学校对高中生的管理,类似于此的就是衡水中学。
至于说很多孩子超前学了高一的知识,确实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毕竟中考应试已经内卷习惯了,不可能进入高中就不管了。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又或者是三方合谋,让形式走到这个地步。国家现在考虑调整,控制教育的异化,路漫漫其修远兮!
虽然这种天才型的在官方设定中可能占不到1%,但是要筛选这部分学生出来,可能这个筛选范围会扩展到5%-10%。牵一发而动全身,怎么说都不为过。
所以,从小学开始筛选培养,到小升初愈演愈烈到巅峰,似乎又是无可回避的了。
毕竟初中三年基本就在集团内定型,中考再想跨系,也较少是因为竞赛教练,即使有,那也是极个别,毕竟每年能拿省一、国集的,单科来说,全长沙也只有那么几个名额。
至于说教育公平和特殊人才培养这些路往后怎么走,只能边走边看,在变动中会衍生很多未知和无措。
内行或者外行都在局中,不能自已!
文末留言,精选后放出,有疑问的可以后台留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