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经信局  ·  事关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这项新标准,已立项! ·  6 小时前  
北京经信局  ·  事关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这项新标准,已立项! ·  6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  23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  23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宇树人形机器人,下架! ·  昨天  
财联社AI daily  ·  宇树人形机器人,下架! ·  昨天  
ChatAI42技术与产品  ·  估计KL散度的艺术:平衡偏差与方差的实用指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教学思考 | 周宽:对于纲要上第1课教学的一些想法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8-24 00:00

正文

对于第1课的教学,有两点想法:

第一个想法:教学课件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越简洁越好?简洁的度在哪里?

我一直主张,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学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反过来。因此,课件应当尽可能简洁。同时,物皆有度,过尤不及,如果只是越简洁越好,其最后结果必然是取消课件本身。所以简洁的边界在哪里,哪里是不能少的,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我个人觉得,三至五个需要解读的史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课件的主干部分应当有三至五张,再叠加导入、课题和结语,8至10张课件是比较合适的,太多或太少都略显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重点显然不在数量而在质量,呈现在课件上的应当是舍此没有办法的,即呈现在课件上的材料是无法或极难通过口述或板书来呈现的。

另外,若无必要,课件上的内容不要简单重复。能用一张课件解决问题就绝不用两张课件。

第二个想法:本课的主旨是什么?重点应当放在哪里?

判断一节课的主旨应当主要取决于课标,其次是学生,再然后是教材,最次是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

就本课而言,课件是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那么,这里的早期国家,应当是中国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周(良渚和陶寺未被正式承认),从内容上看,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的是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早期国家的特征;从方法上看,课标要求学生知道二重证据法的使用;从程度上看,本课内容基本以浅层次的了解和知道为主,只有中华文明起源属于深层次的“认识”。

既然是这样,那么类似北京猿人群与仰韶文化之半坡氏族的根本区别?从生产工具、社会组织角度比较半坡、河姆渡、红山文化异同点? 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异同点?在政治制度上,两者的变化?变化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超出了课标的要求,而且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和教材所能提供的信息,是不太合适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23 小时前
调研纪要  ·  机器人破圈
23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宇树人形机器人,下架!
昨天
财联社AI daily  ·  宇树人形机器人,下架!
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