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示骗子冒充杨天南先生的严正声明
(如上封面非最终定版,一切以出版社定版为准。)
巴菲特的文风是“深入浅出”,芒格则属于“深入深出”。2024年11月30日
一转眼,芒格离去已经整整一周年了,世界各地互不相识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位“度百岁而去”的智者。
芒格不但是巴菲特一生事业的绝世好搭档,他还致力于广播知识、拔擢晚辈。无论是琴音流水,还是师生情谊,无论是巴芒,还是芒录,都是广为流传、令人赞叹的佳话。为什么巴菲特总能买到好股票?为什么李录能遇见芒格?其实,人们羡慕的那些“偶遇”,背后都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本英文原名为“真棒!”的书,自从接手以来,波折不断,如今大功告成,终于可以“去忙下一本”了。客观而言,这本书的写法不太符合中文阅读习惯,为此,在翻译过程中,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我做了一些完善工作。一,对于书中的人物、事件,补充些背景信息,增添过渡性文字,以便中文读者开宗明义,破竹而下。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土壤环境,在某个环境中耳熟能详的事情,换了个环境可能是闻所未闻。加之,原书作者当初也未必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跨越山海,触达异域,所以,译者有必要替读者着想,适时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二,对于一些外国人名增加相应标注,诸如老友、女儿、老师等称谓,以免读着读着就迷失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不知所云。何况中西方传统不但存在差别,有时甚至是逆天的存在,例如,西方常常会用先辈之名给晚辈取名,以示纪念和敬仰,而这在东方传统中却是大逆不道。你很难想象巴菲特的儿子名字中竟然有格雷厄姆,那是他最尊敬的老师的名字;你也很难想象查理·芒格有一个儿子的名字跟父亲一样,英文中“Charles查尔斯”和“Charlie查理”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拼写方式,前者更为正式,后者则更为口语化。但是,一会儿查理,一会儿查尔斯,异域读者往往会误以为是两个人。三,调整句子的顺序,同一自然段落的语序调整可以提升阅读品质。四,将过长的段落分为较短的段落,以减轻阅读时的视觉压迫感。五,对于过长的“章”,适当创造“节”。但为了不至脱离,节的题目依据原文就地取材即可。这样,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增加了可读性与趣味性,易于吸收理解。完成全书刚刚长舒一口气,出版社再次联系,希望我将附录中芒格的两场经典演讲也“顺带”翻译一下。其中有一篇是芒格在毕业五十周年之际,重回哈佛的著名演讲,题为:跨学科技能——教育的意义。这种听起来轻松的“顺带”,其实却会伴随着“令人绝望的难”,因为,巴菲特的文风“深入浅出”,芒格则属于“深入深出”。非但中文阅读感觉难,即便是西方人读原文也费劲,更何况翻译成中文。这篇演讲过于有名,以至于凡是喜欢芒格的,没有谁没读过。但很多人读过之后觉得深奥艰涩,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自己毕业多年,阅读能力已严重下降?”但这种难也是一种生活所迫,逼迫着你能力提升。在难到看不见希望,难到不愿面对的情况下,你依然必须硬着头皮,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发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积小胜为大胜。当功力大增的你沐浴在全胜的曙光里,回望作品时,不由得连自己都佩服自己一下:这是我干的吗!芒格走了,他可能不知道,今天我有幸将他的名篇翻译为中文;他或许不记得,二十三年前我们曾经在奥马哈见过面;他更不会想到,他所倡导的“跨学科技能”,实际上促成了我的跨学科技能;他谈到的“教育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融入我们“一点突破,带动全局”的一万中流活动之中,正在星火燎原。他们或许不知道,一万中流的小小CEO们每月都有一个活动——留住身边的雷锋。这群年均9岁的小朋友以实际行动,致敬那些为美好而奋斗的人,怀念那些曾经照亮我们的人,就像,他们从未离开一样。
中行外汇折算价: 美元718.77,港元92.36。上证综指自3,525点到3,326点,-5.65%;香港恒指自20,520点到19,485点,-5.04%;道琼斯自12,923点到44,916点,+247.57%;专栏投资组合自100万到1,054.29万,+9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