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桶历史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理想国imaginist  ·  明月,乡愁,情与美丨白先勇共读活动回顾 ·  4 天前  
理想国imaginist  ·  明月,乡愁,情与美丨白先勇共读活动回顾 ·  4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为防妻子红杏出墙,古人都发明了哪些绝招? ·  4 天前  
理想国imaginist  ·  最大的幸运,是青年时就发现了人生的使命 ·  5 天前  
理想国imaginist  ·  最大的幸运,是青年时就发现了人生的使命 ·  5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62年,毛泽东宴请皇帝溥仪吃饭,席间询问:你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桶历史

“好女色,沉迷壮阳药” ,韩愈死于非命!

马桶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4-11 14:14

正文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 | 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导读: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一、白居易如何评价?


白居易(772年-846年)


白居易写诗歌更像是写日记,自己干过啥,朋友干过啥,都毫无保留跃然纸上。他在一首题为《思旧》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元稹(779年-831年)


这里边的“退之”指的是韩愈(字退之),“微之”指的是元稹(字微之),而杜子、崔君则分别是杜元颖和崔群。


这四位都是白居易的文友,在盛唐时期名满天下。他们都是因为服食了“铅汞”、“硫磺”、“秋石”等炼制的丹药,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死于非命。



四位去世时年纪都不大,韩愈死时五十六岁,元稹才五十二岁,杜元颖稍大一点,六十三岁而终,崔群是六十一岁。


与这四位长年交往的白居易却对炼丹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嗤之以鼻,反而成为几个文友中的长寿者——享年七十四岁。


杜元颖(775年-838年)


白居易说到自己:“饥来吞热物,渴来饮寒泉。诗役五藏神,酒汩三丹田。随日合破坏,至今粗完全。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


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且进杯中物,其馀皆付天。”非但不在乎冷热,不挑食,还能整两口“杯中物”,年届七旬,牙齿尚未脱落。


白居易不跟风看来是对的,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巨匠韩愈却沉迷丹石养生,令人费解。



二、史学家为韩愈辩解


陈寅恪(1890.7.3—1969.10.7)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他是盛唐时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


在文学方面对世人的贡献最大,提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的文学创作理论;反对六朝以来兴起的骈文,倡导古文运动,著有《韩昌黎集》、《外集》等,代表作为《师说》。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为韩愈辩解,认为白居易诗中没有提到名字,不能确定就是韩愈,同时考证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字“退之”的人叫卫中立,他的墓志铭有“饵奇药求不死,而卒死”之语,据此断言白居易说的“退之”是卫中立。卫中立与白居易是否有交往,不见史料记载。


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提出相反的观点,白居易提到了这几个人都是旧友至交,且非宰相即藩镇大臣,乃“第一流人物也。


”而卫中立是“边帅幕僚”一个芝麻小官,白居易不可能把他与名流相提并论,因此说此“退之”非韩愈莫属。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



三、炼制丹药服食为贵族时尚


唐代奉行道教,以铅汞、硫磺、黄金、秋石等炼制丹药服食成为一种贵族的时尚。很多人因此死于非命,前文提到的大诗人元稹“无病而暴卒”,唐太宗李世民五十二岁毒发而死,后代诸多帝王不吸取教训,前赴后继。


铅汞、黄金、硫磺等矿物质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至于秋石,属于童男童女尿液萃取提炼的物质,想想都恶心,古人这口味真重。



韩愈在《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中写道:“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病,曰:‘药动故病,病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钱大昕据此说韩愈感慨别人服食丹药而死,自己不可能服食,他已经认识到丹药对人体的危害性。反方认为: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韩愈也有“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那些死去的人是没找到正确的药物和服食方法,我跟他们不一样。虽然没有死于铅汞,却被硫磺夺命。



四、韩愈晚年好色

陶谷(903年-970年)

《问君能有几多愁》中的陶谷


北宋陶谷在《清异录》里写道:“昌黎公愈晚颇亲脂粉,故事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嚥(同咽)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这段话的意思是——韩愈晚年愈发好女色,为了壮阳,他就用硫磺拌上粥饭喂养公鸡,还不让公鸡与母鸡交往,养足一千天杀掉烹煮食用,隔几天就吃一只,开始时很有效果,但终因此丧命。



关于韩愈文章之外的传说和记载还有很多。《新唐书》记载:“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


”说韩愈性格开朗豁达,是非分明,不妄随人意。与人交往不论贵贱,无论对方发迹还是潦倒,态度不变。还有他善于鼓励后进赶先进,帮助亲戚或朋友中贫困的人。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


然而就是这样直率豁达的人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无胆色,就是说胆子小没主见。韩愈年少时的志向是修史立传,曾发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但是等到“诛奸扬善”的机会真来了——当上史馆修撰之后,却改主意了。用他的话讲,就是秉笔直书的史家从司马迁开始就都没有好下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儿我不干,谁爱干谁干,反正我不干,总会有人干。


现代史学家范文澜据此认为韩愈“无史胆和史责”,还说他能上山却没胆量下山。



五、上山容易下山难


中唐时期翰林学士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韩愈有一次去华山旅游,等到他登到山顶,回头一看终于悟出“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真谛,恐高症当时就犯了,好几十岁的大老爷们竟然嚎啕大哭起来,还写下了遗书。


韩愈不敢下山,也遇不到驴友,所以就在山中嗷嗷哭了一宿,整得山中动物夜不能寐吓得东窜西跳。第二天,有人发现韩愈,就告知官府。



山阴县令不敢怠慢,赶紧派人上山,又是抬又是抗,连拉带拽,跟头把式,好歹把老韩弄到了地面上。


老韩始料未及的是,从此华山知名度再上台阶,又多了一处景点——“韩退之投书处”,吸引一代又一代“韩粉儿”登山寻觅古迹。



后来山西武乡有个有个叫赵文备的百岁老人,登上华山,听说“韩退之投书处”的故事,放声大笑,还在崖壁上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示纪念。


再后来有个叫李柏的人也来到此处,环望崇山峻岭亦大发感慨,题写了一首诗:“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


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后人一直传为笑谈。



六、人无完人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既有豁达、直率的一面,也存在胆怯、好色的人生另一面,这才是活生生的人。


文章也一样,毛泽东对韩愈的文章评价就不高,他认为:“文学作品,包括诗,不要把话说尽了,而韩愈的文章和诗就是把话讲完了。”——没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有的“韩粉儿”认为韩愈从行事风格上观察,不可能做出“投书”这种丢人现眼的丑事。其实这种辩解很无聊很苍白也毫无意义。


韩愈


窃以为,倘若韩大人真有此事,反倒显现出他是个性情中人,有着率真可爱的一面。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