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俄方发射上百架无人机 ·  10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赢了!创造历史 ·  昨天  
参考消息  ·  “北约旅”太拉胯,乌克兰怒了…… ·  2 天前  
环球网  ·  印巴交换核设施清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WhatYouNeed:那些还没毕业就内容创业的年轻人 | 症常青年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17-07-06 13:02

正文



文 | 刘畅


2015年11月29日,是东莞南方草莓音乐节的最后一天。下午三点,WYN的成员们在草地上听赌鬼和阿肆唱歌,主编Blake则窝在市区的家里,一遍一遍地修改WYN公众号的最后一篇推送。


Blake有点焦躁。他推翻了之前的结构,重新写了提纲,五个小时后,他终于把最终版本发给团队其他成员,题目叫《这可能是第一个主动让23万读者取消关注的公众号》,有爆点,也很讨巧。


音乐节即将到尾声,成员们出来找了一家小餐馆,围着一张桌子坐下,点了些吃的,埋头开始读。读完大家一时无言,然后告诉Blake,很感动。


Blake


他的心里突然产生一种奇怪的放松感,之前的害怕通通熄灭了。仿佛一切已经尘埃落定,“能做的都做了,判断交还给大众,如果失败就各自回去做原来的工作吧,也挺好。”


结果在意料之外,根据后台数据显示,一天之内就有六万粉丝关注新号,后期的回升更加迅速,五天之内超过10万。因为主体挂靠而产生的纠葛终于不复存在,「我要WhatYouNeed」代替「WhatYouNeed」,成为新的“年轻人的聚集地”——关心18-25岁年轻人会关心的事,通过新奇、有趣和平实的方式进行表达。



Blake出生在广东茂名,高中时就喜欢写文章。


2012年,他被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金融班录取,当时只想着要选最有前景的专业,真正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并非兴趣所在。有一次听专业课的时候随手涂鸦,不知不觉在笔记本上写了What You Need这三个词。


“那时候我在想,我想要的东西有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懂我。不然就做一个叫What You Need的东西,来满足我们自己吧。”回到宿舍以后,他立刻注册了这个公众号。


那一年微信公众号刚刚兴起不久,仍是一片蓝海。没有人能够预料在不久以后的将来,这一新兴自媒体平台将在传播领域掀起令人难以置信的浪潮。


Blake找来班里的几个朋友,成立了WYN最早的编辑部。WYN依靠“暨大搬迁新校区”报道、荧光夜跑活动、对《少年不可欺》的热点评论等内容迅速打响知名度,关注者也从校内延展到校外。


2015年7月,在升入大四之前,Blake为WYN租下一间公寓办公室。成员们把那里布置得非常温馨,深色书架上摆满书籍,WYN的logo立在前面,旁边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玩偶挂件。沙发很长,铺着蓝色的靠枕,还有专门的一间屋子安置了一张柔软的大床。大家白天忙着自己的学习和实习工作,晚上19:30 - 22:00会来这里讨论选题和写稿。但很多时候,Blake和一些人还是会待到十二点,然后直接睡在那里。



危机来得很快。


谈及WYN的换号风波,Blake坦言那是迄今为止“最艰难的时刻”。


有一次,Blake和一位画报主编聊天,他觉得WYN很有前景,但是友情提示——你们的号存在法律问题,用不用我请律师帮忙解决一下。


这提醒了Blake,当年他注册WYN的时候,为了让这个号可以拥有自定义菜单、部分高级功能接口等显示V的特权,他在淘宝上找了一家主体代理认证。但是随着粉丝累积到现在的23万,很多深度的合作因为认证主体的问题而无法实行。Blake联系了挂靠公司,但是对方没有配合,又有新闻曝出几个公众号因为认证问题被重庆一家公司盗走,这极大地刺激了他——必须壮士断腕。


2015年11月29日,WYN宣布换号并成功导流,Blake和同级的几位伙伴也即将在第二年6月从大学毕业,他考虑把WYN作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投身年轻人的创业大潮。


他们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由Blake的家人提供支持,做生意的爸爸告诉他,你才20多岁,没什么好害怕的,大不了就输一次。


“我爸爸在人生中输过很多次,但是他又赢回来了,这对我有很大影响。虽然遇到挫折还是会痛苦,但这也是经历的一个部分。”他隐隐感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正向的,快速的,未来会有很多机会。



半个月后,他们开始依靠广告正式营收,而广告所带来的收益让Blake有了坚持下去的底气。他告诉自己的伙伴,这边可以给到你一个和其他公司差不多的薪水,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们就一起完成这个梦想。


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留下,留下的人一直留到了现在。



虽然换号成功,但陷入焦虑却成为Blake的常态。


“我前一天晚上几点睡觉,是取决于对我们事业有没有信心。”


如果他觉得事情一切顺利,就会在当天晚上12点钟准时睡觉。如果他忙于跟进广告、修改稿件,觉得疲惫和困倦,就会忍不住质疑到底应不应该做这些,是否需要投入这么多,直到凌晨才能辗转入眠。


在这个快阅读的时代,Blake非常清楚,读者做出“要不要读你的文章”这个决策,其实只是一两秒钟的事情。“你必须做出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会在那一两秒钟选择你。”



每周固定时间,大家在WYN的办公室长桌子前依次坐下,带着自己想要分享的故事,聊选题。


例如Blake会讲,昨天晚上他久违地下班很早,回家闻到了一股饭菜的味道。这味道与某种情感记忆紧密相连,在特定的情景里引发知觉。“我就会说,我想做:没有想过一顿饭能够XXXX。”如果提议引发共鸣,就被加入timetable中等待进一步完成。


第二类内容源自策划,Blake通常喜欢把它概括为“集体的智慧成果”。今年年初,有成员提到暨南大学里有个有趣的人物,一位大二的台湾男生,因为每天帮麦当劳送外卖而全校闻名。他活得洒脱开心,恰好是许多焦虑年轻人的反面,Blake于是派一位编辑跟进,几个记者组成采访小组,素材弄了七八千,稿子拖了一个月。最后一个晚上,他按耐不住,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做出来,去繁入简后着重讲述男生“玩世不恭的乐观感”,12点准时发送,收效绝佳。


在采访Blake的过程中,微信后台突然有个女生留言,说男朋友不理她了,她自残,拿菜刀割伤了手臂。Blake偶然看到,赶紧回复:不要这样伤害自己,再大的事情也总会过去。


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格外看重这些社交关系。排第一位的往往是友情,然后是像这个女孩一样的,爱情——年轻人的一切快乐、痛苦可能都构建于一个社交关系之上,而WYN就是要关注大家的社交关系,读者随之聚合,沟通观点或者倾诉疗伤。


《当你是朋友才屏蔽你的》、《现在,再也没有人偷偷塞钱给我了》、《前女友,你还像以前那样爱爆炸吗》等基于社交关系而产出的文章,都因此迅速突破10万+。


有一次,WYN发布了一篇《为什么从来没人同情过这些“渣男”?》的推文,通过一个被“定义”为渣男的自述,表达出他分手后受到的指责和委屈,被冷眼相待,被前女友的闺蜜发朋友圈指责,甚至被前女友以死相逼,他不过是想要“和平分手”,“大大方方说一句,不爱了,分手吧,祝你幸福。这难道不好吗?一定要指责对方的渣才能衬托出自己的无辜和委屈?”


文章收到了很多后台回复,一些也有过相似经历的男生觉得,终于有人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虽然会引起另外一些人的反感,但这是真话。”


在Blake看来,人情味是维持高用户粘性的重要原因。毕竟读者更希望和活生生的“人”交朋友,而不是冷冰冰的logo或公司。


“我会让作者一定要做到真实,要活在屏幕中,文章文风要把性格融进去。”读者会觉得写文章的他们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朋友,絮絮地讲着和自己有关的事。


前阵子,他们刚把文章结尾扫码关注的二维码翻新:黄色的小球不断在二维码形成的迷宫空隙中游走,把黑色的小球一一吃掉。配上一小句话,“无聊的时候,可以和我一起盯着豆豆看哦”,有读者立刻回复——“我真的盯着豆豆看了很久!”



WYN步入正轨后,也并非一路坦途。


每天都会有人在后台说:


“这不是我想看的。”


“你们好懒,怎么不更新。”


“没创意。”


有人说他们变得很快,从稿件的形式到内容的范畴都在变,甚至直接断言他们“品牌做大了以后失去了初心。”这些批评曾经对Blake的影响很大,但是现在他在努力释然。“我们很明白自己是在变化,因为成员们有些人还在学校里,有些人已经踏入社会,我们关注的事情和角度都在变,所以我觉得,没有关系。”


但无论是仍在学校,还是已经踏入社会,现代年轻人所经历的一切焦虑WYN的成员们也未尝不在一一体验,比如毕业去向、情感困扰、逃离北上广,甚至是买房的压力。一部分成员已经把买房纳入到短期计划中,每天盯着房价涨幅忍不住哀声载道,另外一部分则觉得,还是很远。


Blake属于后一种。“我总觉得时间虽然有限,但是最好的时间不应该用来思考这样的事。”相较之下,他更想改变自己现在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比如——离开广州,多去外面走走。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叫做世界迷雾的APP,每当他踏出一步,茫茫白雾会逐渐散开,走过的路径会清晰地显现出来。他沮丧地发现,一周的时间里他都是两点一线,世界依旧一片蒙蒙。


“我看到一句话,叫想跟别人不一样很容易,想跟自己不一样很难。我觉得我跟自己太一样,每天重复自己的生活,很想突破。


毫无疑问,突破是个好词,对于他和团队都是如此。



现如今,“内容创业+年轻人”的模式已经不鲜见,年轻人做内容创业的优势明显:因为没什么经验,所以也不怕犯错,想到什么就立即执行。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是很有个性的一群人,所以管理上也会存在问题。


在工作中,Blake常常起到润滑剂的功能,他很难发脾气,在争执中努力扮演平衡者。


“大家在一起合力工作,我考虑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发展而不是划线,你做你喜欢做的,我来辅助。内部管理当然要追求规范,但这是为了确保合作的年轻人有自己创作的空间,而不是让大家同质化。”


Blake常请团队成员看电影,约他们一起在大马路上溜达,晚上再坐下来好好谈谈心。在广州签售会的时候,一个作者点评他的时候就调侃说,为什么我和Blake关系这么好,因为他总请我吃饭,Blake听了以后在旁边笑得狡黠。


小的时候Blake和伙伴们去爬山,父母递给他十块钱,告诉他要拿这个钱请大家喝水——你要对别人好一点,别人就不会对你太差。至今他都记得这件事,也笃定不会有人对自己残忍到底,再多的争执和不快总是能够找到办法解决。


有一次他去北京和另一个有名的自媒体团队交流,那个CEO和他讲,说我们从十几个人做到一两百个人的规模,以前我和你一样认识团队里的每个人,但是现在我不认识这些人了。以前的每个人都不可替代,但是现在反而变得平庸。


Blake不认同团队做大以后会变得平庸这件事,但是对待团队扩招,他变得更加谨慎,想要走出不一样的路。


在WYN的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围着一个大的长桌子办公,每个人都面对面,Blake也坐在其中,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他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并非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可以充分互动的大家庭。


在大家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买一大堆零食回来,把辣条铺满一整个办公桌。食物在此刻具有奇妙的治愈作用,口腔中咀嚼的辣条气味消解了某种沉闷,大家开始随意发言探讨新的选题方向,偶尔插科打诨。他们商量出一些能够迅速打满鸡血的口号,比方说:我们希望能够一直放浪地生活下去!


然后哈哈大笑。


近期WYN刚刚完成第一次融资,尚处在交割阶段。Blake依然看好内容创业,曾经他觉得这一领域存在很多信息上的不对称,好的资源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好玩的idea却来自大部分的普通人。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合作方、场地、资金、人员、专业技术等资源在逐渐向他们靠拢,市场环境对于新媒体愈发看好。WYN一方面依靠广告策划盈利,另一方面做自己的文创产品,比如把一些文章结集出版,成为一本写给年轻人的书,未来也可能打造更多IP。



去年四月,他们去深圳大学开分享会,期间有一个提问环节。有读者问,有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老汤姆说希望在26岁前在广州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紫菜姑娘希望十年之内能拍一部他们自己的电影。


Blake说,我的希望很简单,就是实现他们的希望。


作者介绍



刘畅 

三明治实习生,学生,坐标上海


据说按照重名的概率来讲,每个人的一生里都至少要遇见一位「刘畅」。

那么谢谢你认识了我。

一个还没毕业的新闻系学生。

一个喜欢记录的写字少女。

希望在写作的路上走得远一些,再再再远一些。





如果你也正在进行泛内容创业(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皆可),是项目的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加入三明治内容创业者交流群。你会遇到更多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和解决内容创业道路上的困惑,也能够在社群中发现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实现更多连接和突破。





阅读三明治症常青年更多文章


关注中国三明治,可以阅读和持续关注症常青年专题里的更多文章,包括年轻人蜗居、追星、排队迷思、新消费观等系列文章,有故事,有长报道。“症常青年”,记录中国正常青年的时代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七日书,锻炼你的故事肌肉 

写作就像是你忘了的那块肌肉,

该找人帮忙锻炼他了

三明治全新推出的写作陪跑服务,七日书

和我们一起在七天时间里,学习如何

完整地写好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社群“故事公园”邀你入园 

这是一个线上版的三明治故事公园

这里的通行货币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故事

映射着这个时代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症常青年”来报道

我们将打造一个症常青年“游乐园”项目

邀请更多症常青年和我们一起观察、思考、成长

互相慰藉和治愈彼此的时代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带着故事入住世界药丸 Hostel 

邀请有多年海外生活经历的你

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当代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有趣故事

这也是中国和全球化不断耦合,偶尔脱离的过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推荐文章
参考消息  ·  俄方发射上百架无人机
10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赢了!创造历史
昨天
环球网  ·  印巴交换核设施清单
4 天前
微设计  ·  杭州“疯”了~
8 年前
每日一文  ·  你恨你的亲人吗?
7 年前
中指研究院  ·  鸿坤物业:优秀社区运营专家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