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三家企业同日宣布接入 ...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堵车时,第一辆车在干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最简单的健身饮食思路,原来我浪费过这么多时间…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7-05 08:21

正文

Ruki姐注 :本文是来自Eric Helms博士博客的译文。如果你不知道Eric是谁,可以戳这里《 健美力量举双栖,还是博士网红,是种什么体验? 》查看。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的话,不妨点击文末的「打赏」按钮,译文所得款项,会100%通过PayPal返还原作者作为支持和答谢。


01

增肌减脂,其实一样

「从健美备赛开始说起」


如果你是3DMJ播客的听众的话,你大概听过我或者其他其它教练讨论过,随着健美生涯的推进,你会慢慢养成「健美生活习惯」,然后非赛季和赛季的生活会慢慢融为一体,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话听起来很没道理,我能理解。大部分爱好者听到这种话之后,第一反应肯定是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可拉倒吧!非赛季的时候,你得摄入卡路里盈余,增加体重,变得更胖,训练时候使用更多容量,然后少做点有氧…… 这跟备赛压根就是两回事 。」


大部分人印象里的「非赛季」和「备赛期」,是这样的差别。图:Youtube


没错,你说的完全没错……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 不是量化指标 ,而是你以此建立起来的生活习惯和隐藏在背后的饮食结构。


对于竞技健美来说,最难的一部分是从非赛季到赛季的过渡(反之亦然)。如果你在非赛季和赛季的饮食习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你的备赛饮食从开始到生效,会产生一定的延迟,来用于调整习惯。


而在赛后,这种饮食习惯的巨大反差,又 很容易培养出你和食物、自己身体之间不健康的关系


看似健康的健美运动员,其实是饮食失调的高发人群。图:Hongu,2018


如果你能在赛季和非赛季的生活习惯上,刻意地养成 质化的一致性 ,同时尊重那些 量化的差异 ,不仅会让过渡期顺利很多,还可以更容易地在赛季和非赛季转换,最终结果就是让备赛变得更轻松,更有效率。


02

量化?质化?

「大部分人都在本末倒置」


读到这里,你可能还是想问:「质化一致,量化差异……你到底在说些什么玩意?」我指的是,在这个极端关注数据,量化一切的年代,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如果你问我:「你在增肌期的饮食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告诉你:「平均值大约是75/375/200」,这个答案在现在,是可以被很多人接受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它们相应代表了我每天摄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克数)。


追求量化的年代,连营养都变成了数字。 图: 互联网


但是,哪怕有了这个答案, 你对于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还是一无所知


当然,你可以说:「只要你保证卡路里,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并且确保食物多样性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管什么样的饮食结构都很有效。」这句话在狭义的语境下,并没有错。


但是, 「没有错」并不意味着这句话对于那些想学习怎么设计饮食的人就有用了


这句「没有错的废话」,完全没有强调 整体思路结构的重要性 ,它假设所有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养成自己的饮食结构(而事实上,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并且忘了在很多情况下, 一个合理的基础饮食结构,可以助你在达到健身目标之路上一臂之力


不管是哪国的饮食结构推荐,都离不开结构性。图:互联网


我可以举个例子,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如果在增肌期你喜欢吃薯片当零食,天天点外卖或者下馆子,吃饭不定时,当发现蛋白摄入不足的时候就拿蛋白粉当补救,不怎么吃蔬菜水果,大致上饮食处于「Freestyle」状态, 那我基本可以打包票,你在减脂期很大概率会出问题


没错,当你不在减脂的时候,这种随便吃的方法可以产生很高的自由度。而且,在增肌期,你的能量水平会比较稳定,饥饱的感觉不强烈,长时间不吃饭也会很容易。


除非你靠着吃播挣钱,用「增肌」的理由胡吃海喝,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图: YouTube


这种「Freestyle」可以让你饮食更灵活,并且不用提前计划第二天吃什么。但是, 它会让你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做决定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不减脂的时候,他们既不饿,也没啥节食产生的疲劳,更不会成天想着食物,这样做不会产生什么压力。


但是,在备赛或者减脂时期, 这种「Freestyle」可能是灾难的导火索


图:Fit Men Cook


我没法告诉你,我到底见过多少人在减脂或者备赛的后期,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备餐或者思考到底要吃什么。 由于缺乏基础的饮食结构概念,他们对于每一餐的内容,都要花很长时间来决定 。然后,吃完第1餐的后1秒,他们就开始想着第2餐该吃点什么。


如果你同时还想追求口感的话,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产生一系列对于美食的亵渎产品


什么南瓜意面,蛋白煎饼,低卡酱料,低脂坚果粉,以及一系列经过排列组合之后,能让你花好几个小时在厨房,最后生产出一盘「口味很棒」的300大卡的低脂大餐——好吧,它们在备赛后期基本没什么东西吃的时候,确实口味不错,但我建议你试试在增肌期尝尝这些玩意之后再给出结论。


如果有人认为这种低卡的替代品口感能跟真实食物媲美的话,他的味蕾可能出了什么问题。图:Mylifecookbook


这类习惯,会随着备赛或者减脂的深入,变得越来越糟。


它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关注食物,从想着吃什么,到准备吃什么,再到烹饪……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你会把空闲时间(如果你有空闲时间的话,可以做点冥想,工作,或者关注一下身边的家人朋友对你这种饮食习惯有多烦)都花在上网找菜谱,看网红的烹饪视频,然后想着下一餐该吃什么……


相信我,这不仅在备赛或者减脂期间是一个灾难的导火索,哪怕你坚持到最后,在恢复饮食的时候,也会引起不小的问题。


因为赛后胡吃海喝进了医院的案例,并不少见。 图: Pubmed


03

饮食没结构,并非末日

「试试默认饮食」


那么,碰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我给出 的解法是: 「默认饮食(Default diet)」


我之所以叫它「默认」,是因为它代表了你自己在平常最基本的饮食习惯。将它作为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饮食需求,作简单的调整。基本上,你的「默认饮食」,是 你自己在减脂或者备赛期间有代表性的全天饮食


当然,每个人的减脂饮食都千差万别。一位每天做体力活的年轻男性无差别选手,和一位日常活动量小,小重量级的女性选手,他们的「默认饮食」就会很不一样(他们的卡路里摄入可能有2倍只差)。


你有多大,直接决定了你能吃多少。图:YouTube


我可以拿我自己举例子,给你一点更直观的说明。我30多岁了,日常活动不多,比赛时的体重大约是180磅,每天日常能量消耗不是很多:


  • 第1餐:1根蛋白棒,奶昔——1杯菠菜和羽衣甘蓝混合,1杯冷冻树莓,1个猕猴桃,1勺蛋白粉,把水加到接近溢出的程度。


  • 加餐:练前1根蛋白棒


  • 练后餐:1.5勺蛋白粉


  • 第2餐:蛋饼——300克蛋白,2个全蛋,低脂芝士,菠菜,蘑菇,番茄,青椒……或者将蛋白换成一罐金枪鱼,加2个全蛋和蔬菜简单炒一下,再或者是三文鱼刺身配上蔬菜沙拉。


  • 第3餐:500克低脂希腊酸奶,以及代糖调味


这加起来大约有50克脂肪,100克碳水,200克蛋白,总共1600-1700大卡。 这是我备赛最后期的饮食


1600大卡的食物,大约长这样。对于普通成年女性来说,这么吃都是减肥餐了。图:Pinterest


我知道你一定又要问了:「我去,这就是你的默认饮食??」


我知道你还会说:「你在增肌期怎么能这么吃?这种饮食只有在离上台还有4周的时候才合适。」


……


别急,我知道,我知道,我也同意你说的,请耐心看下去。


这只是我饮食结构的 基础模板 。它确保了我每天摄入 最低量的蔬菜水果,蛋白质,以及水分 。这是整个饮食框架的最基本环节。这里的重点是, 它可以通过简单调节,很轻易地适用在各种场合


这种热量对比图,估计读者们已经见过不少了。图:weightodiet


高卡日?简单!在早上的奶昔里加点高碳水的水果,比如1根香蕉;在练前餐加入一点碳水,比如1包爆米花;将蛋饼配上面包;在睡前的希腊酸奶里加点蜂蜜……完全不需要去想很多,现在我多吃了5-10克脂肪,以及100-250克碳水(取决于分量)。


增肌期(或者赛后恢复饮食时期)?简单!和高卡日一样的吃法,只不过用全蛋代替代表,用油浸金枪鱼代替水浸金枪鱼,再用全脂希腊酸奶代替低脂版本。此外,取决于我的体重增速如何(或者当有朋友来访,或者和我妻子庆祝纪念日等),我会直接将晚餐换成餐厅食物,或者在睡前用冰淇淋作为甜品……类似的调整,也能用于一天中的其他餐。


全脂产品虽然热量高,但在增肌期间,可是一个好选择。图:Pinterest


就是这么简单:在高卡日,加入点碳水;在增肌期间,除了碳水,再加点脂肪(或者我喜欢吃的垃圾食品)。这么做,我的饮食 既有了灵活性,也有了结构性。


最重要的是,我最大化的减少了每天需要做选择的时间(而且不需要计算卡路里了),结果就是,在备赛期间,我对于食物的关注得到了极大的削减,并且在赛后的恢复饮食时期过渡的非常流畅。


下图可以让你大致了解,这种饮食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简单的调节方法就是调整食物分量。如果你想吃的更高脂低碳,或者每日消耗更多,直接调整水果的比例,加减主食,或者使用更肥/更瘦的肉就行。


图:3DMJ blog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你会有一点启示。还有,这些具体的饮食内容是针对我自己的——我喜欢吃什么,日程安排,购买什么食物比较方便,我个人的每日消耗和营养需求。


所以,如果你看完本文,唯一的收获是照抄我的食谱,那你就完全没理解本文的重点。花一点时间,再看一下本文举的例子,然后想想你自己的「默认饮食」会是什么样的,最后以此为基础作适当调整。祝你在健身之路上一路顺风!


版权声明


1.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除非特殊声明,均为原创。

2.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翻译内容,均已取得原作者授权,并已签订创作协议。翻译文章所得打赏金额,将100%返还原作者。

3. 本公众号及「MINDS」杂志所有内容,已委托维权骑士进行版权保护,侵权转载、洗稿,将追求相关责任。

4. 「MINDS」杂志内容已于上海市版权局注册版权,侵权转载、洗稿,将追求相关责任。

5. 有偿约稿、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协商相关事项。


想看更多来自Eric的干货文章?

订阅「MINDS」杂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