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航班正常率大幅下滑,航空保障能力与运输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7年9月21日,民航局发布《关于把控运行总量调整航班结构提升航班正点率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计划从今年冬春航季开始,对航班时刻安排进行运行总量控制和航班结构调整。
按照《措施》的要求,预计成都、昆明、西安、重庆等机场有望调增小时容量标准,而浦东机场可能将调减容量标准;同时《措施》明确提出对北上广4个机场进行总量控制,控制其新增航线航班,航班时刻将优先保障国际及地区航线。
针对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因放行正常率多次不达标而受处罚的情况,民航局要求2017年冬春航季和2018年夏秋航季,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按照机场容量标准75%的目标,调减始发航班时刻数量,预计将对机场起降架次的影响约为7%(首都)和4%(浦东)左右。短期来看,2017年Q4~2018年Q3,《措施》的实施将影响首都机场股份和上海机场股份的航空性业务收入,但经过测算,整体影响有限;同时基地航空公司可采取换用宽体机、调整始发航线结构等措施进行应对,预计整体影响不大。长期来看,《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机场放行率、航班正点率的提升,有效提高其对高铁的竞争力。
9月21日,民航局发布《关于把控运行总量调整航班结构 提升航班正点率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计划从今年冬春航季开始,对航班时刻安排进行运行总量控制和航班结构调整。《措施》主要采取严把时刻协调机场的容量标准关、调整航班时刻辅协调机场名单、组织开展空域容量评估、优化机场始发航班时刻结构、明确最近几个航季北上广航权航班时刻配置政策、明确最近几个航季运行总量把控原则等。其中,针对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因放行正常率多次不达标而受处罚的情况,民航局要求2017年冬春航季和2018年夏秋航季,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按照机场容量标准75%的目标,调减始发航班时刻数量。
《措施》出台背景:航班正常率大幅下滑,航空保障能力与运输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7年以来,随着航班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日均飞行班次屡创新高,航空综合保障能力难以负荷,航班正点率大幅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1~8月全国航班正常率为66.22%,同比下降9.27个百分点,平均延误时间30分钟,同比增加11分钟。
严格把控21个航班时刻协调机场的容量标准关,成都、昆明、西安、重庆等机场有望调增,浦东机场可能将调减容量标准
自2017年冬春航季起,21个航班时刻主协调机场维持机场容量标准不变,航班时刻协调分配严格执行机场容量标准,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机场可调增容量,但增量控制在3%以内,而对于放行正常率较低或机场保障能力明显下降的,将调减机场容量标准。其中,调增容量标准的机场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最近一年内未发生机场、空管等原因导致的严重不安全事件;二是最近一年内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至少有9个月不低于80%。而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的,应调减机场容量标准:一是出现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在最近一年内有9个月低于70%,二是因机场不停航施工、机场净空环境受到破坏等原因导致机场保障能力明显下降的。
目前民航局公布的21个航班时刻协调机场涵盖了一二线城市的主要机场 (21个航班时刻协调机场为:首都、天津、大连、虹桥、浦东、杭州、厦门、南京、青岛、福州、广州、深圳、武汉、海口、长沙、三亚、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按照2016年至今各机场的航班放行率来看,成都、昆明、西安、重庆等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符合条件,有望调增容量标准,进而调增航班;而浦东机场近一年来航班放行率基本处于70%以下,有可能将调减容量标准;其余机场大概率将维持现有机场容量标准不变。
控制北上广4个机场新增航线航班,航班时刻优先用于国际及地区航线
北上广是国内飞行密度最高、空域资源最紧缺的区域,其中,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旅客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均位列全国前三位,2016年旅客吞吐量约占全国的21.7%,起降架次约占全国的16.5%。《措施》明确对北上广等高密度繁忙地区的航班运行总量进行控制,同时优先保障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航班时刻。具体来看,2017年冬春航季开始,对于北京首都、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广州白云等4个机场的国际和港澳台地区定期飞行的航线航班,仍按照双边航空运输协议和有关协议正常办理,严格控制国际和港澳台地区加班包机审批,4个机场的航班时刻池优先用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飞行。同时,3个城市之间不增加新的航空承运人,4个机场不新增至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支线机场的航线航班,核准航段实施总量控制。
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因放行正常率多次不达标,将按照机场容量标准75%的目标,调减始发航班时刻数量,预计对机场起降架次的影响约为7%(首都)和4%(浦东)左右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中的规定,机场的主要考核指标为放行正常率,对于放行正常率低于75%(不含)且排名后3位的机场,民航局将根据数据不达标的连续月份情况进行处罚。根据民航局2017年9月的通告,首都机场因其2017年4~8月连续五个月数据不达标,民航局将连续6个月停止受理其客运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申请;浦东机场因7~8月连续两个月数据未达标,同时2~5月份连续四个月数据不达标,民航局将连续3个月停止受理其客运加班、包机和新增航线航班申请。
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放行率多次不达标主要原因依然在于其航空保障系统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根据《2016年全国民航运行效率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小时容量标准分别为88架和76架,但小时高峰架次已分别高达113架次和96架次,分别超出容量标准25和20架次。而在繁忙时段(7:00至22:00)内,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平均起降架次分别为85和68架次,分别约为容量标准的96.6%和89.5%,说明其已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此次《措施》中主要针对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始发航班进行调整。选择始发航班的原因主要在于始发航班正点率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提升全天航班的正点率,反之,始发航班的延误将造成后续航班“多米诺骨牌”似的延误。而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航班放行率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其始发航班起飞时刻数量安排过大。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始发航班的计划离港时间在6时~10时之间,根据估算,首都机场的始发航班架次约占全天起飞架次的32%,而浦东机场始发航班架次的占比约为27%。根据《2016年全国民航运行效率报告》中对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2016年7~9月的小时交通量的分析,首都机场从6时开始起降架次剧增,基本接近或超过机场小时容量标准,而浦东机场从7时开始起降架次增至接近或超过机场小时容量标准,均超过机场容量75%的限制目标。
按照当前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小时容量标准分别为88架次和76架次进行测算,则75%所对应的分别为66架次和57架次,较现在繁忙时段时均起降架次各减少19架次和11架次,考虑到政策主要将调减的为始发航班的时刻数量,按照始发航班的架次占比估算,预计整体对起降架次的影响为7%(首都)和4%(浦东)左右。
短期来看,《措施》对首都机场股份和上海机场股份的航空性业务影响有限,对基地航空公司整体影响不大;长期来看,民航航班正点率的提升有利于提升民航竞争力
首都机场由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股份”)运营,浦东机场由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机场股份”)运营。
从2017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首都机场股份的起降架次为29.14万架次,同比减少2.11%,主要由于上半年首都机场中跑道停航维修所致,但旅客吞吐量并未减少,仍较去年同期增长2.28%;收入方面,一方面受益于2017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机场收费标准调整方案》,内地航空公司国内航班起降费及相关收费单价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受益于航线结构的优化,收费较高的国际航班仍保持增长,2017年上半年,首都机场股份实现飞机起降及相关收费增长9.4%至9.24亿元。上海机场股份的起降架次为24.36万架次,同比增长3.88%,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54%,架次相关收入同比增长3.56%至8.03亿元。
《措施》主要影响2017年冬春航季和2018年夏秋航季,通过上文的测算,《措施》的实施对首都机场起降架次的影响约为7%左右,主要影响2017年Q4~2018年Q3的业绩表现,预计2017年影响航空性业务收入约0.86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左右,同理测算对上海机场股份航空性业务收入的影响约0.36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0.5%,整体影响有限。
而对于首都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来说,航空公司可以采用宽体机替换窄体机以减少旅客运输量的减少,可以调整始发航线结构,将部分运力投放至二三线城市,但可能会加大二三线城市航线的供需矛盾,可以通过部分航线提价来弥补航班架次减少的损失等;此外,近几个航季,北上广城市间不再新增航空承运人,现有航空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有所减小。整体来看,对基地航空公司的影响不大。
长期来看,机场长期超负荷运营,航班正常率指标大幅下滑,已明显不利于民航业的健康发展,适量削减航班时刻有利于航班时刻的优化配置。此外,民航作为长途出行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延误和取消已成为其与高铁竞争最重要的不利因素,《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机场放行率、航班正点率的提升,有效提高其对高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