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畅谈天下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解放军报  ·  起床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世界变局下的中美关系之合作抑或碰撞?(二)!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04 07:54

正文



《在合作抑或碰撞( 1 )》中笔者在结尾处留下要研究美国,特别是美 ‘新总统’特朗普即将上台政策动向,就要认真研究 央格鲁。撒克逊的发家史。最重要的是研究英国的发家与衰落史,如果研究相对透彻了,就明白今天的美国与当年的英国的许多条件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所处的时代与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同,但之所以成立,都采取了相似的策略。

目前国内学术派与网络中的人不少具有浮躁倾向,没有认真的研究他们这段历史,发掘之间的关联,只是在浅表处着力,这也是一些学术大佬对美国,乃至西方政治预测频频大跌眼睛的重要原因。

一、简单介绍一下央格鲁人的发迹史。 撒克逊央格鲁人原是居于波罗的海及德国西北部(萨克森)的日耳曼人的一支,在我汉武帝时期发生的汉匈大战导致北匈奴北迁,对当地的日耳曼人造成了极大冲击,大批日耳曼人涌进了当时的西罗马,这个事件是最终导致西罗马灭亡的主要原因。西罗马灭亡后,查理曼帝国兴起。大概在公元 5 世纪的时候,当时的英国(大不列颠国)发生内乱,当时的大不列颠国王邀请撒克逊人帮助平息内乱,让当时的大不列颠想不到的时,在解决了内乱问题后,撒克逊人成了原大不列颠的敌人,并最终控制了整个英伦三岛,成了“新主人”。

这段历史在撒克逊人的心中,成了 “神圣”,因为正是这件事“被借进入”最终导致了后来的撒克逊人的崛起, 15 世纪之后英国崛起过程中正是充分借鉴了这段历史,使英国人成为历史上世界领域最大的帝国。而英国的手段是武力加分化,制造矛盾并利用矛盾并最终占领殖民地,最终造就了撒克逊人的辉煌。而今天的美国作为英国人的继承者,也是以撒克逊为主体的政权在世界各广设军事基地,对各国变相占领,也是继承了 5 世纪时的“祖先”的“英明历史”策略。

二、英美两帝国的比较。两帝国的成立的因素有广泛的相似性。

1 )在地理上上说有相似性。 英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在冷兵器时代,英国可躲避于欧洲大陆纷繁的战乱而最大程度的躲避战乱对英国的祸害。一战时英国在防守好本土的基础上,自身受到的损伤非常小,而二战时则由于技术发展,特别是航空技术的发展,英本土也受到战火的波及,总结说,随技术的发展,到热兵器时代英国本土少受战火损伤的这种优势逐步减弱,当航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这种优势反而会变成劣势,从本质上上说,英国的衰落是种必然,在大航空时代没有战略纵深的英国已经丧失了作为帝国的最大条件。因此二战后英国让位于美国是一种历史选择。

同样,美国也是位于世界各强的 “孤岛”上。这点与英国崛起的条件是几乎是一致的,在半热半冷兵器时代美国一直处在打击范围之外,是很安全的。而航空技术的发展可以对英国造成极大的损伤,但对于美国来说就不可能造成损伤,这是美国可安心发展而在战火之外,这对美国来说,是美帝国能最终成立的最核心条件。

火箭技术的发展削弱了美国的帝国能力,随远程武器的发展,特别是战略核心武器的发展,美国这种优势现在变得极其脆弱,只有一种相对的优势,而失去了绝对优势,美国人也看到这点,这是美国人几乎不计代价发展 “反导技术”最核心原因。美国能承受到最少代价维持帝国存在的最佳途径。某种程度来说,美国追求“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的心态也是最终埋藏美帝国的最终原因,因为对手国追求破除美国的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必然加大投入,只要有投入最终会成功,今天的美国走的正是这种路子。近年来,隐身,反导,高超音速武器、信息技术,网络战……。都证明了这点。如果美国人仍然这样的无限制的追求下去,美帝国的灭亡会很快,而不是维系。

因此,地理因素,是现代帝国能否成立的先天条件。

2 )维持帝国手段的相似性。 英国采取的手段是借口进入然后殖民,通过领土占领,成为真正的统治者,或是说前台的统治者。而美国则是借机进入,变相殖民,成为幕后的统治者。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建立了庞大的舰队,利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世界各国的大门,并占有了世界资源,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也凭此建立了军事机器。再看看美国,美则是采取“积极介入”与“遏制”政策,所谓“积极介入”就是在战略标的地制造借口军事进入,并在该地建立军事基地控制节点。

3 )制衡对手的手段的相似性。 当年的英国与现在的美国采取的手段都是制造矛盾,热点,“主动”让出利益区让对手争夺的策略,并以削弱对手,让各对手争夺形成“负压地带”他们在其中渔利。在布尔战争之后,英国因财政紧张导致国力衰落,英国则在德国、法、俄、奥斯曼之间煽风点火,通过各种手段游说,使欧洲诸强之间矛盾重重,战火频频,大家参考一战二战前欧洲的历史可看出这点。

而美国也是采取这一策略,分化瓦解,破坏对手之间的关系。而美国通过战略手段欺骗前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也是这种手段的利用,在某地区形成一个 “战略负压区”让各地力量蜂涌而至,形成“加法战术”。而叙利亚之阿勒坡也具有这一特征。有学者对美国制造阿拉伯动荡的看法很是“不明白”,认为是美国控制能力不足导致,而不是有心为之。其实,我个人认为,能看懂历史变迁与规律的是美国驴党这批人,他们制造阿拉伯动荡的目标与当年英国在布尔战争之后的策略是极其相似的。制造阿拉伯“真空地带”的真正原因是削弱其它势力的策略。今天的特朗普先生上台,导致美国的结局极可能像某“名人”断言的那样,使美国成为 GDP 第二。我个人也希望我们国家的决策机构与智囊团认真的研究这种动向,使我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我个人极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国的大统一,但我们要预防并一定要避免将来解决台湾地区时形成 “战略负压区”,要广泛的运筹并吸取前苏联、俄罗斯的经验与教训,千万不要有“小慈”,因为“小慈乃大慈之悲”。

4 )衰落轨迹的相似性。 如果说英国崛起于欧洲大陆列强之间的频繁的战争,先后在葡萄牙、荷兰、西班牙之间的帝国争夺中能避免战火伤害,并通过难得的和平时间发展技术,使英国处于技术顶峰。英国真正的衰落始于布尔战争,当时是为了争夺黄金资源,但没想到打成了加法之战,最大限度的消耗了英国的国力。当年的英国有三大财源,美洲、印度、南非,而美国独立之后,英国缺少了一大财源,开拓新财源就成了英国的必然选择,而英国在控制了印度之后,一度将目标瞄准了中国,使英国放弃全面殖民中国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英国的善良与军事力量,而是因为后勤。英国要控制中国的后勤之路要通过马六峡海峡,这是英国难以承受的,而控制印度则没有这个困扰。由于德国美国的崛起,英国被迫开拓新财源而进行的战争,拖垮了英国。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最终湮没了英帝国。

美国真正衰落始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具体原因与当年的英国几乎如出一辙,主要是成本与后勤代价高昂。 1990 年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美国准备了几乎半年,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所谓“盟国力量”与财力军力。结果才导致美国人昏了头,自以为天下已经入囊中,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美国之不义成了事实上的孤家寡人,盟国广泛的不予以配合,美国终于品尝了冲动的代价。

美国人能明白这种代价的人很多,但基本都被边缘化,特别是在其它大国,俄国与中国的战略武器能使美不再安全之后,美帝国这种所谓优势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之下,盲目发动战争的后果最终结果是美国成为下一个英国。因此不少朋友忧心忡忡,认为美会对我突然发动战争,如果按历史去分析,若美国人能真的总结英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美国人不会傻到这种地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