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思凡_iCEcreaM
佳能EOS C70的外观在我用过的视频相机里面相当独树一帜,它方块机的机身里藏了内置的ND滤镜、用到了容量和电压都更高的BP系列电池,在整个市场上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在EOS C80的设计中,佳能只是微整形了一下C70的机身:加了一个SDI接口和网口、增加了一个底部螺孔。最大的不同是,C80塞进了一块EOS C400同款的——6K全画幅的背照堆栈式传感器。
旧瓶翻新装新酒,今天我来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它的快速上手体验。
重量方面:
C80和C400单机身的差距并不大,C400是1537g,而C80是1308g,不过假如C400加上了上提手、LCD屏幕、手柄,它们重量的差距会变得更大。
体积方面:
它们相差很大,C400就算拆掉镜头、屏幕、手柄所有的配件,它也很难装进我的30升摄影背包里。但是,C80拆掉镜头和上手提就能横着躺进我的背包,就算是装RF24-105mm F2.8也能拉上拉链。当你到了拍摄目的地,直接掏出来就能拍,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分水岭。
比起EOS C400,EOS C80更适合单兵摄影师使用。并且C80它更像是一台传统相机形态的视频机。比起大机器,它给人的攻击性会稍微弱一些,更难引起保安的注意,对拍摄纪录片来说会更加友好。
但是也不能用轻便这个词去形容C80,关键还得跟谁比。C80的形态更像是1D C这样的单反的续作,整体重心相比传统的微单相机要更高,牺牲体积换来的是内置ND滤镜和完备的接口。
C80采用了2 4 6三个档位的内置ND,通过叠加的方式可以拓展出8和10两个档位,方便我们在强光的时候也能控制快门,以获得人眼习惯的动态模糊。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动态模糊无所谓,我直接调快门来降曝光就可以。"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那就是同样是手持运镜,通过ND滤镜来控制曝光和通过调整快门来控制曝光,对画面的观感会有较大影响。快门速度快的一组,画面看起来会明显抖一点,所以很多时候画面的抖动,来源于高快门速度下的每一帧画面之间的割裂感。
和内置的ND相比,一般来说使用传统的外置可变ND滤镜会有这么几个缺点:
1、在经常更换镜头的拍摄中,反复地更换不同尺寸的滤镜转接环会比较费时间。
2、旋转式的可变ND由两片偏振镜叠加而成,如果你是一个数码博主,需要经常拍摄显示器、手机屏幕,那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彩虹纹。
3 、假如你使用的是比较廉价的可变ND,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偏色、暗角。
内置ND滤镜就能很好地避免上面这些问题,比如说遇见这种转瞬即逝的双彩虹现象,就能用C80的内置ND快速地把曝光降到正常水平,并且不需要担心偏色的问题。
原本C70的接口就相当丰富,而这一次C80还多了12G-SDI接口和网口。
所以在C80机身上你会看到两个Mini XLR麦克风接口,3.5mm麦克风接口、耳机监听接口、Type-C接口、遥控接口、全尺寸HDMI接口、网口以及时码接口。相比HDMI,带锁止的12G-SDI接口会更加稳定,信号传输距离也能更远。
虽然C80用的是C400同款的6K全画幅背照堆栈式传感器,但是最高录制规格是6K30帧的Cinema RAW Light LT内录。
这是内核上它和C400最大的区别,假如说你有6K60帧的需求,你可以搭配阿童木的录机来实现6K60帧的ProRes RAW外录。不过两年前我做过一个关于ProRes RAW的调查,录制这个格式的普通用户真的不是很多。我不选择它的原因,一个是体积太大,另一个是直到今天,ProResRAW还是不能直接进到达芬奇里做剪辑和调色。
C80上全画幅的6K RAW内录解析力相当锐利,相比C70的S35 4K RAW内录,可以给后期裁切和防抖提供足够的空间。
内录RAW的好处,就是后期你可以在达芬奇里自由调节白平衡和ISO等等,来应对前期拍摄时候出现的偏色和过曝。像这轮中秋节的圆月,可能拍摄的时候LCD屏幕里月亮已经过曝了看不到细节,但是示波器里还有信息,那在达芬奇里还是可以通过调整ISO来补救。你可以看一下调整前后月亮细节的对比。
另外因为传感器的分辨率足够,所以在使用C80时你可以开启Super 35模式,像RF 24-105 F2.8这颗镜头,在C80上你可以当做24-168mm去使用,这个时候分辨率会来到4K。
不过毕竟RAW在体积上还是比较大的,所以C80在存储上选择了双SD卡槽的配置,同样一张128G的V90SD卡,内录LT的6K RAW只能拍摄24分钟。但是假如拍摄新加入的XF-AVC S或者XF-HEVC S,可以分别拍摄64分钟和71分钟的4K 60帧10bit 4:2:2素材。
在非RAW的4K60帧下,C80采用了超采样的方式。所以对比C70,虽然画幅不同,但是你可以大概感受一下它们解析力上的区别。
升格模式下C80最高支持带自动对焦的4K 120帧录制,不过4K 120帧采用的不是超采样,解析力上你会明显感受到对比4K60帧有下降。
果冻效应方面,C400和C80传感器的读出速度非常快,完全可以应付快速横摇的拍摄。
三基础ISO在C400上是首创,而C80是第二台。在RAW和Log模式下,三档基础ISO分别是800、3200和12800,三档基础ISO可以让光圈和快门的控制更加自由。
比如在基础ISO 800下,景深假如太浅,在不改变现场布光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3200或者12800的ISO,来获得合适的景深范围。在暗光环境下,12800的第三档基础ISO也能相对自由地帮你捕捉到画面,对于纪实性的拍摄来说非常实用。
相比C70,C80的机身多了一个小揪揪,合上屏幕时你可以听到咔哒的一声,不会再出现C70这样盖不紧的情况。屏幕翻转的时候阻尼也会更大,更稳定。
但是这种相机形态视频机的屏幕翻折方式,我的观点其实一直没有变过,我更希望要一个四轴翻转屏能够和镜头光轴保持同轴上下翻折,又可以外翻的一块屏幕。像C400这样的传统摄影机外观的机器,因为它的机身设计,导致操作都是纵向排布的。所以在屏幕和光轴不同轴时,你并不会感受到不适,因为你的眼睛和屏幕是在一条轴线上的 。而C80更像是一台横向设计的机器,所以每次外翻屏幕手持拍摄的时候,你的脑袋永远都是歪着的,会有一点不适。
除此以外,C80这块屏幕无论是亮度还是触屏的手感我觉得都非常优秀,晴天的户外也可以看清楚画面里的细节。菜单的触控体验也类似手机,反馈非常灵敏,特别是回放界面的操作逻辑,是经过仔细设计的,这一点值得所有品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