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懂车帝回应极氪副总裁怒怼##懂车帝称铝制 ... ·  1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像Costco一样追求效率的小米,为何看不懂OV的市场?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0-31 16:53

正文

10月末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很有意思的几天,先是小米的发布会,颇有创新的小米MIX震惊全场。

而有意思的是短短几天后,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数据出台,OPPO和vivo销量超过华为,OPPO首次成为市场销量第一。而小米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42.3%。市场份额从15.9%变为8.7%。

虽然米粉喷OV的价格配置,喷了已经数年,但是现实是OV最近一两年高歌猛进,成长率惊人。

这种背景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坦诚小米去年5、6月份认识到市场变化,但是雷军对于OV的成功依然总结为效率低、提成高、信息不对称、忽悠。

对小米的发展到方向,雷军已经认识到前途的不易,提出了可能要像Costco一样,小米等15年才会被接受。

同时,雷军也自傲小米过去几年的成长速度,提到小米最快做到100亿美元营收。

按照雷军的逻辑,小米像Costco一样追求效率,应该远胜于低效率的OV,而事实是雷军眼中低效率的OV在2015年以后发展速度极快,2016年三季度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两名。

雷军的“效率”为何看不懂OV的市场呢?我们从几个角度来看一下。
一、技术,可感知的技术,满足需求的技术
虽然自己没有华为那样的核心技术研发,只是应用层面的技术开发,但是小米非常喜欢用黑科技标榜自己。其实,小米的技术还是上游供应商的技术。小米MIX惊艳,也是惊艳在一些供应商技术的组合。

小米的思路还是PC化的思路,什么是最好的技术?我用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快的SOC,用大内存,大闪充,用技术指标不错的屏幕,摄像头组合起来就是最好的技术。

我想到的所有创新的地方,做到MIUI里面,这就是技术。

在2014年底以后,智能手机还没有硬件过剩的时候,小米的思路是对的。

最高的硬件就是最好的体验,1.4GHz单核A8处理器,你优化破天,也是卡。简单粗暴上四核2.5GHz的骁龙801,不用怎么优化,也是碾压的用户体验。

但是,这个思路在2014年前快速发展,让小米做到了最快的100亿美元销售额,但是到了2015年不灵了。手机分辨率发展到1080P和2K级别就不动了,对SOC的性能要求,到了四核1.5GHz的A53(A9其实也差不多)以后,基本都能流畅了。摄像头,屏幕都是如此。

最高的硬件和中等的硬件,低等的硬件,在大部分人(非游戏玩家,非发烧友)手中,体验是一样的。

技术,变成难以感知的技术,这个方向的进化就没有意义了。同时,技术开始向另外一个方向进化,用户需要的技术。

OPPO靠的是快充和自拍。OPPO的快充不是高通、MTK的公版方案,开发也更早,对用户来说这个技术带来的体验比骁龙820可感知。同样,OPPO的前置自拍美颜,对女孩来说,这个功能比10000个骁龙821重要。

技术可感知、为需求研发,不在什么SOC,这是雷军看不懂的。这种研发层次其实更高一步,市场调查,寻找痛点,技术解决。这不是忽悠,信息不对称能解释。

在2014年以前硬件发展快的时候,OV在电商几乎没有销量,而2015年,2016年,OV在淘宝京东都卖的不错,互联网是信息对称的市场,用户知道OV用的SOC不如小米快,知道OV的价格比小米贵,为什么用户还买OV?

雷军没有认识到技术,可感知的技术,满足需求的技术三者的区别,所以才会说OV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忽悠。
二、互联网的瓶颈和用户体验
雷军访谈中提到,在知道互联网的人中,小米知名度不低,但是互联网下的人小米接触不到,所以小米摸到天花板。

其实,雷军的这个描述不客观,在小米最热的时候。各个线下网点也在大卖小米、红米。小米真正欠缺的是小米最常说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往往把用户体验简单理解为产品的用户体验,硬件软件就是用户体验。其实,用户从购买到使用,到售后是一个综合的用户体验。

在硬件快速升级阶段,产品体验碾压,其他体验不明显,到了产品体验不能碾压,甚至相对于竞争对手落后时候,其他体验短板暴露的问题就会更大。

小米首先需要用户付出大量时间学习手机硬件,才知道小米的靓点。OV是通过各种广告把靓点传播给用户,“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是10个字,“这一刻,更清晰”是6个字,你不用去学习什么双核对焦对CMOS的技术突破,学习什么多帧降噪原理。这就是极低的传播与学习成本。

在购买上,小米用户要一轮轮去抢购,被戏称为“耍猴”。小米MIX这种产品,用户抢一年未必能抢上。抢一次需要多少时间成本?多少精力?


而OV的线下门店则能保证消费者及时体验和购买新机,这就是体验差距。


小米门店少,广大互联网之外的用户与小米交流就少,更致命的是各个手机销售商与小米交流也少。

这种综合体验的差距,就是用户愿意多掏钱的原因。用户买的不是SOC,屏幕,摄像头组合的一个塑料壳,金属壳。而是购买、使用、售后综合的体验。口碑也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综合体验的差距,才是小米真正的差距。
三、雷军转型Costco也要补短板
雷军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提Costco。

雷军想用多产品获得稳定的米粉,用高品质、大批量、低价格获得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个思路并没有问题。

问题是,高品质的定义雷军要明白,不是BOM高品质就高,BOM高,研发成本高,都应该针对目标用户的需求去研发。

有些产品标准是单一的,而很多产品价值是多元的。不能简单的认为BOM高就是高品质。

我买了小米电视3,我喜欢的原因是小米电视3接电脑可以做到完整灰阶,这是我特需的。这个功能对我来说是痛点,但是对其他人可能就不是,小米要找到目标用户是谁,为他们研发,为他们的需求去投入成本,做目标用户需要的高品质。

在综合体验上,小米的差距还非常大。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是小米需要提升的。你可以缩短链条,减少链条上的人来提升效率,但是你必须让产业链条上所有的人体验都好,你才会赢。


我个人一直认为小米应该做个第二品牌去和OV竞争,走线下的路子,否则线上线下的产品冲突注定会让小米进退失踞。


线下的高成本不是小米自己能解决的,Costco可以偏僻的地方仓储销售一体,小米行吗?

雷军说15年小米模式才会被接受其实有点太长,只要小米补好短板,也许3、5年后更强大的小米就会重新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