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孤独, 是我们疯狂寻找自我时, 所留下的标记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11 08:42

正文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你曾被告知/你双腿间的凹陷/是男人停靠的驿站/躯壳下的空旷/需要他们填满/只是从未有人真正到来/或者驻留” ——这样的句子,直白、简单、大胆,能够打动你吗?


或者这样:“或许/我不配拥有/任何美好/因为我正忙于偿还/自己都不记得的/罪孽”?


这些简短的诗句,来自印度裔加拿大女作家露比·考尔的作品集《牛奶与蜂蜜》。


露比·考尔


也许从“文学性”的角度,你甚至可以质疑这是否属于“诗”,但露比·考尔在《牛奶与蜂蜜》中所写的伤痛、情爱、破碎和疗愈,确实打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在做自己的判断之前,我们先一起读一读其中的一些篇章吧。



伤痛



在这部自传性质的诗集中,露比·考尔写她童年时的痛苦,写自己因为性别而遭到父亲漠视,写懵懂之时被异性侵害,她将亲人间的疏离,和惊恐无助的经历,描绘得字字锥心。


每一次

你都告诉女儿

你对她嘶吼

是因为爱

于是她始终未能分辨

粗暴与关怀

你的巧言

让她长大后

欣然相信伤害她的男人

只因他们

像极了你

——致有女儿的父亲




你曾被告知

你双腿间的凹陷

是男人停靠的驿站

躯壳下的空旷

需要他们填满

只是从未有人真正到来

或者驻留



当母亲在晚餐时

刚一开口

父亲便将怒吼

猛然抛至母亲唇边

他告诉她

塞满东西的嘴不要讲话

这个家里的女人

都要这样学会闭嘴生活


“没有哪个女儿/需要靠请求父亲/才能获得善待”,经历从来都属于个人,而由之产生的感受和感悟却是共通的。

 


情爱



她写恋爱中的甜蜜,写因为爱上一个人、而感到生命得到救赎的喜悦。甚至对于性爱之美,她都毫不忌讳,反而用最火辣的词汇描述那份水乳交融。



我知道

自己该为更好的理由沦陷

但你可曾见过那个男孩

他明亮了我的每个黑夜

比太阳都要璀璨





当你为我吟诵诗篇

我感到了

前所未有的安全

——完美的约会


 




我总是

任凭自己

堕入混乱

我总是央求他

赞颂我的美丽

然后我再对此将信将疑

我总是在纵身时幻想

想他会在我坠落的瞬间

将我抓紧

我就是个充满绝望的

情人

幻想家

而我也将就此

走向终结



破碎



她写失恋后的破碎,写那种掺杂了不舍、绝望、嫉妒与愤怒的复杂情感。她精准地描绘痛苦的感受,也跳脱出来审视爱情本身。


不要把盐

错认成糖

他口中的想在一起

与真的厮守

并不一样

就这么简单





你和

他留存在你双腿间的男人气息

已经厮混了无数黑夜

几乎让你忘了自己

有多孤寂





我离开不是因为

我停止了爱你

而是因为

我驻足的越久

就越无法爱我自己




 

疗愈



她写破碎后的疗愈,写怎样从伤痛中走出,写身为女人如何通过寻找自己,焕发出生命的意义。在考尔所开启的这场疗愈之旅中,所有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童年遭遇带来的伤害,和被爱背叛引发的痛苦,都被开垦成了播种自己的土壤:“考尔这个名字/它是我身份的证明/也通向我的自由和自己。”“当我们意识到/身边的女人都是/那么坚韧出众/就是我们该前行的时候。


或许

我不配拥有

任何美好

因为我正忙于偿还

自己都不记得的

罪孽





孤独,

是我们疯狂寻找自我时,

所留下的标记





有一种恩赐

叫做穿越残酷世界后

却仍能保持善良





本文内容整合自《牛奶与蜂蜜》,经出版方授权发布;整合与编辑:张畅、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牛奶与蜂蜜》

作者:[加]露比·考尔

版本: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年2月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红包?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生死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美国大选 | 见信如晤 | 中年人丑态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图片

购买《海错图笔记》《掌中花园》两件套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