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到了今日,已经累计确诊超过7.7万人。好在万众一心,已经基本控制住局势。
在一百多年前,东北发生一场鼠疫,惨烈程度不下如今。
今天,小易就为通过介绍“
东北鼠疫纪念银章
”,来为大家讲述当年的故事。
此枚银章正面外圈镌刻“大清宣统三年四月”、“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锡(赐)制”字样,内圈为枝叶图案,背面内圈为双龙图案,刻有“防疫纪念”四字。
从文字内容来看,这枚银章应该是1911年东北鼠疫防治成功后所颁发的纪念品。
1910年10月,在东北满洲里地区爆发了一场鼠疫灾情。
这次的疫情是由于
捕杀旱獭
所引发的,防疫知识的匮乏、卫生医疗状况的薄弱,导致疫情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从满洲里迅速扩散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东北重镇,甚至沿着铁路蔓延至北京、山东等地,死亡人数多达6万余人。
、长春、沈阳等东北重镇,甚至沿着铁路蔓延至北京、山东等地,死亡人数多达6万余人。
晚清时期的东北,盘踞着沙俄、日本等多股国际势力,社会环境错综复杂。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清政府任命施肇基为防疫大臣,主持东北防疫工作。
施肇基则找到了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都督
伍连德
,和他的学生林家瑞前往东北,参与鼠疫的防治工作。
伍连德一方面通过科学实验分析鼠疫爆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从源头上切断鼠疫的传播,另一方面又在沙俄、日本等势力之间多方斡旋,以确保防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当时,中国医学非常落后,俄国与日本威胁说,中国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这场传染病,他们会派专家与军队接管,这意味着他们要夺取东三省主权。伍连德深知这种传染病之顽劣,但是,他毅然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临危受命,当即前往东北。
到达哈尔滨后,他发现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期已经错失,需要
解剖尸体化验
来确定这种流行病。然而,当时解剖尸体是绝对不会被中国人允许的,他只能顶着巨大压力秘密进行尸体解剖,最后确定这场流行病正是鼠疫。
▲1911年1月
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
第一个鼠疫研究所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第一个鼠疫实验室里
伍连德发现这种疾病会通过飞沫传播,他大胆推断,这应该是
肺鼠疫
,比普通鼠疫凶险百倍。
然而,对于伍连德的这个理论,各国有经验的专家均持否定态度。他们有的不承认这是鼠疫,有的虽然承认是鼠疫,但是不相信它能够通过飞沫传播。当然,更没有人相信伍连德能够控制住鼠疫。所以,对于伍连德提出的“
应采取隔离
”措施,自然就无法有效实施。
疫情不断向南蔓延,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现案例。
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意外。
法国医生迈斯尼有着参与印度和香港等地鼠疫经验,他不相信伍连德的“隔离”理论,因此来到疫区后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然而,才短短不到10天,他便感染鼠疫身亡。
迈斯尼的死亡使人们的态度一下子发生彻底转变,伍连德的意见这才得到尊重。
▲1911年3月18日
英国《伦敦新闻》以伍连德等人
在哈尔滨进行的鼠疫防治工作进行报道
伍连德还通过
设计简易口罩
、
隔离监控
等措施,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特别是在1911年1月31日,防疫人员顶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火化了2千多具因感染鼠疫而死亡的尸体。
▲堆积如山的死尸棺木
第一次火化1400具尸体
以及发现鼠疫感染者曾经居住的房子被烧掉
伍连德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在哈尔滨傅家甸疫区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随后东北各个地区开始效仿。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的死亡人数开始下降。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死亡人数就降为0。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理念,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成功范例。
▲1911年春节,傅家甸坟场焚尸,大火烧了三天。图为伍连德指挥衙役焚烧发现疫情的住所
▲1911年,哈尔滨的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做防疫的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