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China丨PLA wary of ... ·  昨天  
人民日报评论  ·  年轻人正在过一种“很新的年” | 睡前聊一会儿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不挂牌的5A级景区”是如何炼成的? | 新春评话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不上微博不立案,上了微博专案组?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06 10:34

正文

“报警不如上微博”有了升级版,最新的形势正如网友神评:“不上微博不立案,上了微博专案组”。

对,说的就是最近走红的明星乡镇 “西华县”——网友 @ 白衣天使茉莉花 微博举报,自己十二岁的侄女被校领导数十次性侵,报警后却不予立案。

当然大家晓得,立案有标准,然而很多人不晓得,不立案也有标准,你得查实并证伪所有线索证据,给当事人一个合理交代。

当事人显然不满意,爆料称法医鉴定报告还没拿到,提交的精斑证据还没见到结论,报警才第三天,就收到了加急版的 “不予立案通知”……试问如此“效率”谁能接受?另外还曝出未成年的侄女曾被公安单独隔离询问,威胁引导做假笔录,涉嫌违反刑诉法。

可能当事人也并非 “报警不如上微博”的拥趸,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然而现实告诉他,错的是谁。她报警七八天毫无进展,而微博爆料形成小规模舆情的当天,西华县警方就发布了严正声明“辟谣”。

警方辟谣大家也见多了,然而像西华警方这样厉行简约的辟谣还是令人开眼。 “造谣”都得上传一堆照片佐证,而“辟谣”居然只有四个字“严重失实”——究竟哪一条指控失实?是否“不予立案通知书”也是伪造?……没有任何说法。

都说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哪有的事?显然这“辟谣”的成本远比“造谣”还低。

辟谣不拿证据说话,调查干货惜墨如金,然而却毫不吝啬地给举报人扣上了 N 顶大帽:什么“泡制信息、炒作噱头、吸引眼球、扰乱秩序”……当年的大字报文风也不过如此。这样的盖棺论定、公开宣判,竟然不需要任何依据!

还号称 “将随后澄清真相”——这都“随后”两天了,“真相”在哪?——辟谣这么快,不予立案这么快,为何拿出点真凭实据就这么难?执法效率为何两重天?

鉴于这错字连篇的回应水平,以及涉嫌机构违法的严重指控,上级机构终于看不下去了,近日周口警方宣布接手,由市公安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并主动提请检察机关实施监督。意味着西华警方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任性权终于被喝止。

“不上微博不立案,上了微博专案组”,看来这就是“报警不如上微博”的实践体验。

究竟是老百姓不相信法律,还是执法者不配得到老百姓信任?

虽然微博办案的弊端很多,譬如舆情绑架、舆论审判等等,但是谁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儿童性侵报案三天就给踢回来,如果申诉无门七八天乃至更长时间,当事人是不是要在正常的法律渠道内一直等下去?

“报警不如上微博”的怪象令人遗憾,然而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正是像西华县警方这样傲慢无知又霸气的基层执法部门。

上级机关的及时介入还是要点赞,舆情终究是无法回避的,拖下去丢脸的不仅是西华,还有周口、河南、乃至我们这个号称 “深夜撸串都安全”的国家。

“西华式辟谣”已经成为政务回应的负面教材,然而从本案还有更多的教训可汲取。

每一例儿童性侵事件,都可以被视为重大敏感案件,由于百姓对此类犯罪的痛恨,以及对难以遏制高发态势的愤怒,几乎每一次都会掀起大范围舆情,可以说哪里沾上,一个省都会为此出名、挨喷。

“孩子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这就是现实的阐述,貌似过激的舆情反应并不为过。面对这类爆料,宁可信其有,不要轻言其无,一定要具备足够公信的第三方机构,拿出切切实实的铁证来排除、或者定案,及时介入、公开承诺、提级侦办、透明回复……让当事人无话可说,让公众心服口服。

为什么强调提级侦办?正是为了防范基层官场一手遮天。数据表明,儿童性侵案集中高发于偏僻县域乡镇、留守儿童,作案者往往是当地官员权贵。正如知情人所言,一个小小县城,整个官场都是通的,哪怕像校长这样的角色,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权力场成员,公检法都能托上熟人,因此极易形成官官相护,绝不夸张。

在大城市,大学生可以写信给政府要求行政公开,那么大的政府还得像模像样地回应。而越是在小县城,民告官越是难于上青天,这是文明的差距,也是官场结构的必然。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县,大量的民心、大量的公信力,都是丢失在县以下基层的胡作非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